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对称运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对称运算分子轨域法(LCAO-MO 法)里用到的群论概念,用来判断哪些原子轨域能够有效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域。

对称运算: 在 LCAO-MO 法里,我们要把原子轨域线性组合成分子轨域,但不是任何两个原子轨域都能随便相加。 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必须具有相同的对称性,才能形成稳定的组合。 判断“对称性是否相同”就要靠 对称运算 (symmetry operations)。 对称运算指的是:对一个分子进行某种几何操作后,分子看起来仍然与原来完全相同。

常见的对称运算有: E:恒等运算(什么都不做) Cn:旋转轴(将分子绕轴旋转 360°/n) σ:镜射面(对某个平面镜射) i:反演中心(所有点对原点反射) Sn:不正旋转(旋转后再镜射)

与分子轨域的关系: 每个原子轨域(s, px, py, pz, d 轨域…)在分子对称操作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转换行为。 如果两个原子轨域对所有“对称运算”的反应完全相同(即属于同一个不可约表示 irreducible representation),它们才能线性组合成同一个分子轨域。 这就是 对称性匹配原则。

范例: 以 H₂ 分子 为例: 分子属于 D∞h 对称群(无限高的旋转轴,还有中心对称)。 两个 1s 轨域在对称运算下的行为相同 → 可以组合成一个“对称”(σg) 和一个“反对称”(σu*) 分子轨域。 若你试图拿 H 原子的 1s 跟 O 原子的 2px 结合(在 H₂O 中),它们的对称性就不匹配 → 不会形成有效的分子轨域。

Remove ads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