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尊胜佛顶

密教中毘庐遮那佛或释迦牟尼佛顶上所化现的佛顶尊,能除烦恼业障、离恶道、增福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尊勝佛頂
Remove ads

尊胜佛顶,又称尊胜佛母如来顶髻尊胜佛母佛顶尊胜佛母最胜佛顶[1][2]除障佛顶[3]除障佛顶轮王[4][注 1],半音译作乌瑟腻沙尊胜佛母梵语转写Uṣṇīṣa-vijayā,意为“顶首-尊胜”;藏语གཙུག་གཏོར་རྣམ་རྒྱལ་མ།威利转写gtsug tor rnam rgyal maTHLTsuktor Namgyelma蒙古语Бизьяа, Намжилмаа, Жүгдэрнамжилмаа),是佛教密宗中的佛顶尊,为毗卢遮那佛肉髻[1]释迦牟尼佛顶上[3]所化,能破除一切烦恼业障、秽恶、恶道,亦有祈雨法。此尊为尊胜咒本尊[5]藏传佛教长寿三尊之一[注 2],亦为汉传密宗五佛顶、八佛顶、九佛顶、十佛顶之一[3][6][注 3],在西藏蒙古尼泊尔[7]等地皆受尊崇。[1][8]

Thumb
藏传佛教风格的尊胜佛母像

法相

尊胜佛顶常见形象为白色身、顶戴五叶宝冠、三面八臂、身上装饰璎珞趺坐。其三面各具三只慧眼,正面白色现慈悲庄严貌代表消灾息难,右面黄色微笑代表增福益寿,左面蓝色怒相代表降伏恶道。八臂则分述如下:

据称由善无畏所译[13]的《尊胜佛顶脩瑜伽法轨仪》中,尊胜佛顶亦为白色身,不过其形象有数种。其一为头戴五智冠,两手置于肚脐下方如入禅定,手掌中承莲华,华上有金刚钩,跏趺坐于白莲华座上[4];其二为轮王相,戴五佛宝冠,手执金刚钩[3];其三为祈雨尊像,佛顶乘坐金翅鸟王,持金刚钩“怒形向前搭势”,金翅鸟王则“张翼忿怒,举一足欲捉诸头脑势”,龙等皆合掌低头[14]

Remove ads

咒语信仰

尊胜咒,又称佛顶尊胜陀罗尼,学者郭元兴认为此咒出现于两次集会中,一次是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所说,为汉传密宗的版本;另一次是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所说,出自法天翻译经典,此版本较汉传密宗更长,且与藏传译本一致。[2]

念诵尊胜咒之修法称为“尊胜法”,相传蒙古俺答汗曾祈请第三世达赖喇嘛为其修持尊胜法以求病体康复,达赖喇嘛驻锡之寺院达兰萨拉尊胜寺英语Namgyal Monastery因此事件命名[15];又相传日本第13世天台座主尊意日语尊意曾依此法祈雨灵验而受朝野尊重。[16]

修持尊胜法时所画之曼荼罗称为尊胜曼荼罗、尊胜佛顶曼荼罗,有数种画法,其中据传由善无畏所译[13]的《尊胜佛顶脩瑜伽法轨仪》中绘有胎藏界毗卢遮那佛及白伞盖佛顶、最胜佛顶、尊胜佛顶、光聚佛顶、胜佛顶、广生佛顶、无边声佛顶、发生佛顶等八大佛顶[16][17]。同仪轨另载祈雨曼荼罗,又称甘露曼荼罗,以尊胜佛顶为主尊[14][17]

居庸关石刻洞券上绘有尊胜佛顶曼荼罗。[18]

Remove ads

经典仪轨

经典咒语

Thumb
日本新义真言宗总本山、和歌山县根来寺大传法堂内佛像,由左向右依序为尊胜佛顶、金刚界大日如来金刚萨埵,约雕成于嘉庆元年至应永十二年(1387-1405年)间,皆为重要文化财。此组合被认为是由新义真言宗始祖覚鑁日语覚鑁所创造[19]

仪轨

  •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简称《佛顶尊胜心仪轨》,唐善无畏译[20]
  • 《尊胜佛顶脩瑜伽法轨仪》,据传为唐善无畏译,有说为喜无畏所撰,又有说善无畏即喜无畏,在日本此经又名《尊胜佛顶真言修瑜伽经》、《尊胜佛顶修瑜伽仪轨》[21]

其他

尊名辩证

尊胜佛顶又称除障佛顶、除障佛顶轮王的说法见于据传由善无畏所译的《尊胜佛顶脩瑜伽法轨仪》[3][4][13]及其他阿阇黎教导,不过学者郭元兴依据《胎藏梵字真言》中所载真言,认为除障佛顶又可称为“尾枳罗拏佛顶”(विकिरणोष्णीष、vikiraṇoṣṇīṣa[24]),在《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中译为“摧坏”或“摧碎”,其语意跟“尊胜”无关。[2]

另方面郭元兴认为尊胜佛顶与最胜佛顶、一字金轮佛顶同体,理由如下:

  1. 最胜佛顶之梵名Uṣṇīṣa-vijayā与尊胜佛顶相同、“最胜”与“尊胜”两词仅为译名不同。
  2. 大日经》和《苏悉地羯罗经》中一字金轮佛顶又称最胜佛顶。
  3. 法天版本及藏传版本的尊胜咒都附有一字金轮真言(一字金轮佛顶咒),此真言在汉译密经《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中由圣无量寿智决定光明王如来(长寿佛、无量寿佛)传授,亦为藏传同一尊佛及尊胜佛母之种子字,藏传也以尊胜佛母为此佛之胁侍[2]
Remove ads

注解

参考资料

参照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