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型运载火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小型运载火箭(英语:Small-lift launch vehicle)一般是指2,000公斤(4,400磅)以下近地轨道酬载能力的运载火箭。[1]
小型运载火箭是每个国家在开发运载火箭时最基本的一步,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便开发了一种名为V-2的火箭,其后这支火箭的技术更成为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的太空竞赛的基础。鉴于运载火箭与弹道导弹的相似性,具备小型运载火箭技术的国家,便已经具备研发弹道导弹的初步基础。目前成功制造的国家有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中国、英国、印度、以色列、巴西、伊朗、朝鲜和欧洲。
型号
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Roscosmos)—天箭运载火箭:2003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1,400公斤(3,086磅)。
诺格创新系统(NGIS)—飞马座运载火箭:1990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443公斤(977磅)。
诺格创新系统(NGIS)—金牛座运载火箭:1994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1,450公斤(3,197磅)。
诺格创新系统(NGIS)—米诺陶系列运载火箭:2000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580-1,837公斤(1,279-4,050磅)。
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电子号火箭:2017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约为300公斤(660磅)。
萤火虫太空(Firefly Aerospace)—萤火虫阿尔法:2021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1,030公斤(2,270磅)。
亚利安空间(Arianespace)—织女星运载火箭:2012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1,430公斤(3,153磅)。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艾普斯龙运载火箭:2013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1,200公斤(2,600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长征六号运载火箭:2015年服役至今,有效SSO酬载为1,080公斤(2,381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2015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700公斤(1,543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捷龙一号运载火箭:2019年服役至今,有效SSO酬载为150公斤(330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捷龙三号运载火箭:2022年服役至今,有效SSO酬载为1,500公斤(3,300磅)。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Expace)—快舟一号运载火箭:2013年服役至今,有效SSO酬载为430公斤(950磅)。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Expace)—快舟一号A运载火箭:2017年服役至今,有效SSO酬载为200公斤(440磅)。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Expace)—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2022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约为1500公斤(3300磅)。
星际荣耀(ISpace)—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2019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300公斤(660磅)。
星河动力(Galactic Energy)—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2020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350公斤(770磅)。
中科宇航(CAS Space)—力箭一号运载火箭:2022年服役至今,有效SSO酬载为1,500公斤(3,300磅)。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小型卫星运载火箭:2022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500公斤(1102磅)。
以色列航太工业(IAI)—沙维特系列运载火箭:1988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350-800公斤(770-1760磅)。
伊朗航天局(ISA)—凤凰 (火箭):2016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800公斤(1800磅)。
伊斯兰革命卫队—加赛德运载火箭:2020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80公斤(180磅)。
伊斯兰革命卫队—腾飞100运载火箭:2022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80公斤(180磅)。
国家航空宇宙技术总局(NATA)—银河系列运载火箭:2009年服役至今,有效酬载为200公斤(440磅)。
国家航空宇宙技术总局(NATA)—千里马1号运载火箭:2023年服役至今。
Remove ads
第一实验设计局(OKB-1)—卫星号运载火箭:1957-1958年。
南方设计局(KB Pivdenne)/
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Roscosmos)—宇宙3号M型运载火箭:1967-2010年,有效酬载为1,400公斤(3,086磅)。
赫鲁尼契夫国家航天研制中心/
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Roscosmos)—呼啸运载火箭:1990-2019年,有效酬载为1,950公斤(4,299磅)。
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Roscosmos)—波浪运载火箭:1995-2005年,有效酬载为100公斤(220磅)。
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Roscosmos)—静海运载火箭:1998-2006年,有效酬载为420公斤(926磅)。
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Roscosmos)—起飞运载火箭:1993-2006年,有效酬载为532公斤(1,173磅)。
马丁公司—前锋运载火箭:1957-1959年,有效酬载为9公斤(20磅)。
ATK—侦察兵火箭:1961-1994年,有效酬载为174公斤(384磅)。
麦道—三角洲0100运载火箭:1972年,有效酬载为1,300公斤(2,866磅)。
麦道—三角洲1000(1900):1973-1975年,有效酬载为1,800公斤(3,968磅)。
麦道—三角洲2000(2910):1974-1981年,有效酬载为1,887公斤(4,160磅)。
麦道—三角洲3000:1975-1989年,有效酬载为816公斤(1,798磅)。
洛克希德·马丁、ATK—雅典娜运载火箭:1995-2001年,有效酬载为795公斤(1,753磅)。
洛克希德·马丁、ATK—雅典娜-II运载火箭:1998-1999年,有效酬载为1,800公斤(4,145磅)。
通用动力—擎天神-半人马运载火箭:1962-1983年,有效酬载为1,134公斤(2,500磅)。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猎鹰1号运载火箭:2006-2009年,有效酬载为420公斤(926磅)。
阿斯特拉太空(Astra Space)—阿斯特拉运载火箭:SSO有效酬载为50千克(110磅)。
SEREB—钻石系列运载火箭:1965-1975年,有效酬载为107公斤(236磅)。
亚利安空间(Arianespace)—亚利安1号运载火箭:1979-1986年,有效酬载为1,400公斤(3,086磅)。
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Lambda 4S:1966-1970年,有效酬载为26公斤(57磅)。
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Mu系列运载火箭(3SII):1971-1995年,有效酬载为770公斤(1,698磅)。
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J-I运载火箭:1996年,有效酬载为1,000公斤(2,205磅)。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M-V运载火箭:1997-2006年,有效酬载为1,850公斤(4,079磅)。
三菱重工(MHI)—N-I运载火箭:1975-1982年,有效酬载为1,200公斤(2,646磅)。
三菱重工(MHI)—H-I运载火箭:1986-1992年,有效酬载为1,400公斤(3,086磅)。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1970-1971年,有效酬载为300公斤(661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长征一号D运载火箭:1995-2002年,有效酬载为750公斤(1653磅)。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SAST)—风暴一号运载火箭:1972-1981年,有效酬载为1500公斤(3300磅)。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CASIC)—开拓者一号运载火箭:2002-2003年,有效酬载为100公斤(220磅)。
皇家航空研究院(RAE)—黑箭运载火箭:1969-1971年,有效酬载为73公斤(161磅)。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卫星运载火箭:1971-1983年,有效酬载为40公斤(88磅)。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加强卫星运载火箭:1987-1994年,有效酬载为150公斤(331磅)。
巴西空军—卫星发射运载火箭:1989年发射成功,设计有效酬载为380公斤(838磅)。
伊朗航天局(ISA)—信使运载火箭:2008-2019年,有效酬载为50公斤(110磅)。
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罗老运载火箭:2009-2013年,有效酬载为100公斤(220磅)。
纬度公司—Zephyr:预计2025年首飞。
亚利安空间(Arianespace)—下一代亚利安Mini
太空一号 (企业)(Space One)—KAIROS (火箭):有效酬载约为250公斤(551磅),2024年首飞失败。
星际科技—零号火箭:有效酬载为150千克(330磅)。
斯凯罗拉—斯凯罗拉XL运载火箭:有效酬载为315千克(694磅)。
天根航太—维克拉姆运载火箭:有效酬载为480-815公斤(1,060-1,797磅)。
阿格尼库尔公司—阿格尼班运载火箭:有效酬载约为100公斤(220磅)。
巴西空军—VLM运载火箭:有效酬载约为150公斤(330磅),预计2028年首飞。
伊朗国防和武装部队后勤部—祖勒贾纳:有效酬载为250公斤(490磅)。
近地点航天(Perigee Aerospace)—蓝鲸一号运载火箭:SSO有效酬载为170千克(370磅)。
创新空间(Innospace)—韩光-纳米。
伊萨尔航太(Isar Aerospace)—光谱号火箭:有效酬载约为1,000公斤(2,200磅),2025年首飞失败。
RFA—RFA One:有效酬载约为1,600千克(3,500磅),预计2025年首飞。
HyImpulse—SL1:预计2025年首飞。
吉尔摩空间技术公司(Gilmour Space)—Eris-1运载火箭:有效酬载为300千克(660磅),2025年首飞失败。
台湾晋升太空(TiSPACE)—飞鼠五号运载火箭:有效酬载约为390千克(860磅)。[2][3]
国家太空中心(TASA)—入轨火箭(尚无确切命名):有效酬载约为200千克(440磅),预计2030年首飞。[4]
PLD太空(PLD Space)—Miura 5:有效酬载为1,080公斤(2,380磅),预计2026年首飞。
国家太空活动委员会(CONAE)—特罗纳多运载火箭:有效酬载约为250公斤(551磅),预计2029年首飞。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