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猎犬号航海天文钟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獵犬號航海天文鐘列表
Remove ads

小猎犬号英国海军部的测量船,曾被派遣执行三次重要航行:第一次(1826–1830)与冒险号英语HMS Aid (1809)一同测量南美洲海岸,第二次(1831–1836)延续第一次的航行,并进一步建立一系列环绕全球的基准点,第三次(1837–1843)则前去测量澳大利亚海岸。[1][2][3]

Thumb
汤马斯·恩萧英语Thomas Earnshaw制作的航海钟,在小猎犬号第二次航行时使用。

小猎犬号在航行时携带大量航海天文钟,主要原因有二:其一,长途航行中必然会有部分天文钟损坏,但它们对任务至关重要。其二,所有天文钟的走时速率随时间都会发生变化。虽然可以透过定期校对并插值修正,但速率变化并非总是线性的,常常会有偏差。携带大量、不同型号的天文钟,并取其平均读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误差。[4][5]

此外,小猎犬号为了抵达海军部指定的经度测量点,有时必须将天文钟带到陆地上,甚至渡过河口或深入船只无法进入之地。这样会增加风险,搬运也会影响其准确性。这也是测量船需要携带大量天文钟的另一原因,其中大部分可以一直安置在船上安全、缓冲良好的位置。[6]

Remove ads

背景

航海天文钟能让船只于海上精确测定经度,透过比较当地正午的时间与某一基准地点正午的时间差,便能计算出经度差。如欲计算即须随身携带能显示基准地点时间的时钟,而能在船只航行、剧烈的环境变化(特别是温度)下仍保持准确的时钟,就被称为航海天文钟。其最早在18世纪时出现,并在19至20世纪初被航海者广泛使用,即便在无线电报时讯普及后仍是必需品,电报讯号只能校正天文钟,但其本身仍负责显示时间。[7]

航海天文钟在1772年首次被带上测量船,时为詹姆斯·库克第二次航行,他使用拉克姆·肯德尔英语Larcum Kendall制作的K1型,其为约翰·哈里森发明的H4型的复制品。[8][5]

1818年起,英国海军部开始向军舰配发天文钟,并在1825年成为既定程序。通常情况下,海军部只配发一枚,若舰长自备一枚,则舰船会再额外配发一个,确保至少有三个天文钟,才能确保各天文钟间误差不会过大。到了小猎犬号出航时,使用天文钟已成为惯例,而该船在第二次航行时携带了22枚天文钟,数量前所未有。这得益于制造规模扩大,价格逐渐下降。当初开发H4型花费超过20,000英镑(约合今日387万英镑),肯德尔制作的K1售价500英镑(约合今日88,000英镑),廉价型K3也要100英镑(约今日15,900英镑)。但等到小猎犬号航行结束时,一枚优质天文钟的价格已降到40英镑以下(约今日5,000英镑)。[8][5]

Remove ads

天文钟制造商

下表为小猎犬号携带之天文钟的制造商,多数位于伦敦

更多信息 制造商, 概述 ...
Remove ads

命名规则

在以下列表中,字母栏是航海天文钟在船上使用时所分配的代号,用来在航行期间的天文钟读数表中识别该仪器。这只是临时名称,当船只任务结束后就不再使用。数字栏则是制造商连同自己的名称一起刻在天文钟上的永久编号,可独一无二地标示该仪器。天文钟制造商的名字经常会被缩写,例如 Earnshaw 制造的编号509号计时器,通常简称为 E509[32]

清单中所有的计时器类型只有两种:箱式或怀表式。箱式计时器安装在固定于木箱的平衡环架上,怀表式计时器则与怀表类似。“上炼”栏表示天文钟在需要再次上炼之前能持续运作的天数。不过,实际操作时,所有计时器都会在每天的同一时刻上炼,唯独八天炼型的计时器则改为每周一次。[32]

首次航行

小猎犬号于1826年首次启航,与冒险号一同启航。舰队由菲利普·帕克·金英语Phillip Parker King指挥。小猎犬号最初由普林格·斯托克斯英语Pringle Stokes担任舰长,但他在1828年8月1日于饥荒港英语Puerto del Hambre因忧郁开枪自尽,12 天后去世。此后由斯凯林中尉(Lieutenant Skyring)短暂接掌,最终由罗伯特·菲茨罗伊接任舰长。[33][34]

在这次远征中,小猎犬号仅携带三具天文钟,大部分的天文钟都配置在冒险号上。[35]

更多信息 字母, 制造商 ...
Remove ads

冒险号

冒险号在此次远征钟携带大部分天文钟,菲利普·帕克·金在此次航行的任务是以天文钟测量前往南美洲大西洋各地之经度,当中包含马德拉群岛特内里费岛维德角群岛里约热内卢[37]

更多信息 字母, 制造商 ...

A到H号航海天文钟都是新的,金对它们尚未完全稳定下来表示担忧。按照惯例,皇家海军的新天文钟通常会先在格林威治天文台运转大约六个月,并检查其走时速率,确认稳定后才会交付给船只。新制的天文钟往往需要约半年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的走时状态。[38][35]

Z号天文钟,以及分别装有A–D与E–H号天文钟的两个木箱,都被固定在一大箱子里,再安置在船中央尽可能低的位置。这样能够靠近船只的运动中心,减少震动影响。同时,把它们固定在同一处,也能确保船体对天文钟的磁场干扰保持一致,进而让这种干扰对走时的影响保持恒定。由于天文钟的速率会定期检测,并在计算中修正误差,因此船只的磁场影响也就等于自动被考虑在内。[39][35]

更多信息 制造商, 拥有者 ...

莫瑞553号天文钟曾在格林威治天文台接受过数月测试,表现良好,这让金对新入手的法国天文钟稍感安心。至于帕金森与弗洛德沙姆1048号,则是由制造商借给金在航行途中试用。不过它在冒险号启航前两天才完工,来不及进行速率检查与稳定测试。至于弗伦奇怀表型天文钟,则由政府主要天文钟承制商额外借出。金用它作为随身的“工作表”,负责在测量点之间传递读数,从而避免主要的天文钟因搬动而受到干扰。[35]

Remove ads

第二次航行

Thumb
彭宁顿制作的天文钟V号之机芯结构

小猎犬号第二次航行英语Second voyage of HMS Beagle由罗伯特·菲茨罗伊指挥,时间从1831年至1836年,查尔斯·达尔文在此次航行中随行。海军部交给菲茨罗伊的任务有两个:第一,延续金在第一次航行中对南美洲的测绘工作,并把测绘范围扩展到火地群岛,再绕过南美洲大陆西岸直至智利海岸。第二,建立一条带有已知经度的“基准点链”,供未来的航海者校正天文钟。[40]

海军测绘局为菲茨罗伊列出详细的任务清单,旅程的前半段大致重复金的路线,一方面为了验证金的测量成果,另一方面则将航程划分成较小的区段,好让天文钟能在每一站进行四天校核,同时减少因温差造成的影响。[40]

小猎犬号因为担心船员把霍乱带上岸而被拒绝在特内里费岛登陆,但随后抵达维德角群岛、费南多·迪诺罗尼亚群岛以及里约热内卢。之后,小猎犬号花费相当长时间测绘自里约向南的南美海岸、火地群岛、智利海岸,最远到达秘鲁。1835年8月,小猎犬号才离开南美。[41]

至于横渡太平洋的航程,海军部并未精确指定路线,因为无法确定菲茨罗伊在有限时间内能向北测绘到何处,也就不清楚出发点。但他们要求必须在大溪地岛停靠,因为那里的经度早已精确测定。此外,和横渡大西洋一样,太平洋航程也要分段进行,以便频繁校核天文钟。菲兹罗伊选择经由加拉巴哥群岛,随后又前往大溪地、纽西兰澳大利亚模里西斯[41]

靠著天文钟,小猎犬号船员们首次成功测出一条环绕全球的经度基准链。理论上,完成环球航行后,每一段“当地正午”的差值加总应该正好是24小时,最终结果总误差33秒。虽然菲茨罗伊认为这个数字过大,不能单纯归因于天文钟误差,但他的结果与早期测量并未出现重大矛盾。[42]他推测,长时间朝著与地磁场固定方向一致的航行,可能对天文钟造成了某种细微但未知的影响。在五年、数万海里的航程里,仅出现相当于8.25海里(约15.3公里)的误差,仍是极为惊人的成就。[43][44]

小猎犬号上每一台天文钟都放在独自的木箱内,并以悬吊式平衡环架固定。这些木箱被安置在分隔成格子的厚锯屑垫上,每格一只天文钟。整组装置被放在船体深处、接近运动中心的一间小舱里。并非所有天文钟都由政府提供,有些是菲兹罗伊所有,一只则由第四代阿什伯纳姆伯爵英语Bertram Ashburnham, 4th Earl of Ashburnham借出,还有一些由天文钟制造商借出,他们渴望借此获得“曾参与大型公开探险”的声望。[45][46]

除了必要的读数与维护外,任何人不得进入天文钟舱。菲茨罗伊专门聘请仪器制造师乔治·詹姆士·斯特宾(George James Stebbing)负责维护天文钟,并确保每天按时上弦。这笔薪资由菲茨罗伊自行支付,因为海军部拒绝资助,但他认为此人必不可少。海军部只勉强允许提供斯特宾伙食,但达尔文没有这项待遇,他须为自己的食宿支付500英镑(约合今日57,300英镑)。[46][47]

更多信息 字母, Extended comments ...
Remove ads

损耗

小猎犬号最初配备22座天文钟,但返航德文港时,仍能正常运作的只剩11座。其中4座留在秘鲁,交给小猎犬号大副助理亚历山大·伯恩斯·厄斯本(Alexander Burns Usborne),他当时被派去指挥 Constitución 小艇,继续测绘秘鲁海岸。另一座R号天文钟 的主发条断裂,还有几座完全停止运作。仍能使用的11座分别是 A、B、C、D、G、H、L、N、O、S 和 Z。[53][46]

1833年1月13日,小猎犬号接近合恩角时一座天文钟受损。当时,船只连续遭到三道巨大的横浪冲击。第一道浪让船速骤降,几乎停滞。第二道浪将船身横向翻转,正好迎向第三道浪。最后一道浪让船身严重倾斜,另一侧的舷墙没入水下。这对小猎犬号来说极为危险,同级的船只已有不少因此翻覆而沉没。[54]

第三次航行

小猎犬号第三次航行于1837年开始,由约翰·克莱门兹·威克汉姆英语John Clements Wickham指挥,任务是测绘西澳大利亚从菲兹罗伊河天鹅河之间的海岸,以及将澳大利亚与塔斯马尼亚分隔开的巴斯海峡。1839年,小猎犬号向北航行,探索阿拉弗拉海,在此发现并命名达尔文港。本次航行还以第一副官詹姆斯·巴克·埃默里(James Barker Emery)画下鱼类及其他动物的水彩而著称。1841年3月,威克汉姆因病辞去指挥并返回英国,指挥权遂交由约翰·洛特·斯托克斯英语John Lort Stokes[55][56]

除了提到他携带了一只由法国制造、效果良好的怀表天文钟外,斯托克斯对本次航行的记述中并未列出或逐一点名天文钟[note 3][57]。或许此时航海天文钟已相当普遍,以至于不再被特别提及。然而,这些天文钟依然是任务中的关键工具。航程中多次停靠,皆为检测其走时误差。1839年12月7日,斯托克斯在维多利亚河口附近的皮尔斯角英语Point Pearce, South Australia登陆以观测。即使他知道当地原住民可能存在危险,他仍将火枪留在后方,好能更安全地携带天文钟。在与同伴分开时,斯托克斯遭到一群原住民追击,其中一人投枪刺入他的胸腔。尽管身受重伤、大量出血,斯托克斯仍认为必须保护珍贵的天文钟。他紧抱著它,在几乎无法行走的情况下踉跄著回到同伴身边。[58]

更多信息 字母, Extended comments ...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