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红湿伞
蜡伞科湿伞属真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小红湿伞(学名:Hygrocybe miniata),俗称朱红蜡盖,是一种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湿伞属。这种真菌是一种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物种,并且主要在秋季在田地、荒地、草地、热带雨林、桉树林、石楠荒野等地方出现。[1]
Remove ads
分类
小红湿伞最早是由瑞典真菌学家伊利阿斯·马格努斯·弗里斯于1821年描述的,其学名为小红伞菌(Agaricus miniatus)。于1838年,弗里斯重新将这种真菌划入湿伞属。后来,德国真菌学家保罗·库默尔于1871年将其学名改为现名。[2]其学名中的“miniata”源自拉丁文词汇miniat,意思是“涂上红铅”,指的是其颜色。其另外,学名中的“半”也是为了与血红丝膜菌(Cortinarius sanguineus)分别。[3]
描述
小红湿伞的菌盖直径为0.5–3.5厘米(0.2–1.4英寸),呈猩红橙色,且边缘部份呈黄色条纹状。[4]起初是凸面状的,但随著年龄增加会变成有著波浪状边缘的扁平状。[5]干燥成熟子实体的中心部份有著明显的皮屑状或鳞片状质感,而这也是其特点之一。[6]其菌柄高度为3–5厘米,厚0.3–0.4厘米,呈倒锥体状,并且倾向扁平化。其颜色与菌盖相同,但有时候会较为浅色。其底部呈白色。[1]其菌褶呈橙色,是连生的或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长的。[7]它们之间的间距较大,并且有凹槽。其菌肉呈橙色,并且没有任何气味。[8]其孢子印呈白色,而担孢子的大小则为7–9 x 4–5微米。[1][9]
分布及生境
小红湿伞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且几乎所有温带地区都有其踪迹。欧洲、北美洲[3]、南美洲、亚洲和澳洲[10]均有小红湿伞出现的纪录。这种真菌主要在秋季于田地、荒地、草地、热带雨林、树林、荒野等地方出现。[1]这种真菌亦常与山柳兰一起出现。[8]
可食性
小红湿伞是可供食用的,但现今真菌学家们还未知道这种真菌是否有毒和会否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并不建议食用。[11]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