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尚学礼
尚可喜之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尚学礼(1575年2月16日—1624年5月12日),字端侯,号君望,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生于北直隶真定府衡水县,明末抗金将领,官至都司[注 1]。天启元年(1621年),随明将毛文龙深入敌后作战,取得镇江大捷,天启四年(1624年)在辽东旋城巡逻时(今辽宁省庄河市境内)被后金军包围,力战阵亡。顺治十三年(1656年),清廷追封其子尚可喜三代,尚学礼亦被追封为平南王。
生平
尚学礼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祖父尚生,携家迁居北直隶真定府衡水县。父亲尚继官,共生二子,长子尚学书,仍然居住在衡水。次子尚学礼,万历三年正月初六(1575年2月16日)出生[1],后随父迁居辽东海州卫,成为海城尚氏的始祖[2]。
天启元年(1621年)辽沈之战后,辽阳、沈阳相继陷落,南四卫(金州卫、复州卫、海州卫、盖州卫)亦遭后金屠戮,尚学礼与家人在战乱中失散。这时候,位于重镇广宁的辽东巡抚王化贞招募勇士,前往后金后方活动。尚学礼见家国残破,慨然应募[3]。
天启元年(1621年)秋天,明将毛文龙率197人深入敌后,先收复了猪岛、海洋岛、长山岛、广鹿岛等二千余里沿海岛屿,擒绑后金守岛军官胡可宾、任光先、何国用等人。七月十四日袭破镇江,擒斩后金勋贵佟养真等人,史称“镇江大捷”。尚学礼亦是这197名勇士之一,毛文龙在战后奏折上有提到尚学礼,当时他的官职是千总[4]。
毛文龙开镇东江后,尚学礼作为最初追随者之一,成为东江军的骨干力量。在与后金的大小战斗中,屡立功勋,升为都司。天启四年三月二十五日(1624年5月12日),尚学礼在旋城一带(今辽宁省庄河市境内)出哨巡逻时,遭遇后金军的包围,尚学礼奋勇格斗,杀死多人,力尽殉国[5]。天启五年(1625年),毛文龙上表请求对尚学礼等人加以忧恤[6],明廷是否予以忧恤和追赠,没有明确地记载。顺治十三年(1656年),清廷追赠其子尚可喜三代,尚学礼亦被追赠为平南王[7]。
家庭
父尚继官,母田氏[1],初娶刘氏,继娶王氏。有五嫡子:尚可进、尚可爱、尚可和、尚可喜、尚可位;侧室马氏,生一子尚可福。《清史稿》记载明朝东江镇总兵黄龙有部将尚可义,旅顺沦陷时阵亡,是其子侄辈[8]。
参考
- 尚氏后人所编史料皆称其为游击,而毛文龙在尚学礼阵亡后为其请恤的奏折仍称其为都司。明朝时,任游击一职者方可称为将军,都司则只是营官,且游击在明朝时为差遣官,无品级,亦无追赠例。尚学礼可能并没有当过游击,后人为美化祖先,故抬身份。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