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尤妮蒂·米特福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尤妮蒂·米特福德
Remove ads

尤妮蒂·瓦尔基丽·弗里曼-米特福德(英语:Unity Valkyrie Freeman-Mitford,1914年8月8日—1948年5月28日),是英国法西斯主义者、社交名媛,同时亦是米特福德家族英语Mitford family成员,以与阿道夫·希特勒的关系闻名。她出生于英国,是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反犹太主义的积极支持者,并成为希特勒的核心朋友圈成员之一。

事实速览 尊敬的 尤妮蒂·米特福德, 出生 ...

在1939年英国对纳粹德国宣战时,她于慕尼黑试图透过开枪射击自己的头部来自杀。虽然幸存,但因此造成严重脑部损伤。之后她被送回英国,但健康状况始终未能恢复,最终因枪伤引发的并发症去世。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生活

尤妮蒂·米特福德是七名子女中的第五位,出生于伦敦,父亲为第二代雷迪斯代尔男爵大卫·弗里曼-米特福德英语David Freeman-Mitford, 2nd Baron Redesdale,母亲则是雪德尼(Sydney),她是汤马士·吉布森·鲍尔斯英语Thomas Gibson Bowles之女。米特福德家族英语Mitford family是一个源自诺森伯兰的贵族家族,家族渊源可追溯至11世纪的诺曼征服英格兰。她与温斯顿·邱吉尔的妻子克莱门汀·邱吉尔是相差一辈的表亲。[1]

巧合的是,米特福德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斯瓦斯提卡镇英语Swastika, Ontario受孕,当时她的家族在当地拥有金矿。[2][3][4] 她的兄弟姊妹包括:南西·米特福德英语Nancy Mitford(1904–1973)、帕梅拉·米特福德英语Pamela Mitford(1907–1994)、汤马士·米特福德英语Thomas Mitford(1909–1945)、黛安娜·米特福德英语Diana Mitford(1910–2003)、洁西嘉·米特福德英语Jessica Mitford(1917–1996)、以及黛博拉·卡文迪许,德文郡公爵夫人英语Deborah Cavendish, Duchess of Devonshire(1920–2014),后来成为德文郡公爵夫人。米特福德家族的子女们居住在牛津郡阿斯索尔庄园英语Asthall Manor(位于阿斯索尔英语Asthall),而尤妮蒂则就读于巴希圣玛格丽特学校英语St Margaret's School, Bushey

外界曾推测,尤妮蒂投身纳粹主义是为了在家族中突显自身的独特性。黛安娜·莫斯利英语Diana Mosley的传记作者珍·戴利(Jan Dalley)曾表示:“我认为她非常渴望引起震撼,这是她让自己变得特别的方式。当她发现纳粹主义,并意识到这是一个能震惊全英国的大好机会时,她觉得自己找到了最极致的挑衅手段。”[5]戴利认为:“尤妮蒂在这个庞大的家庭中生活得十分艰难,因为她的姊姊们比她更聪明、更美丽、更有成就。”[5] 另一位传记作家大卫·普赛斯-琼斯英语David Pryce-Jones则补充说:“如果你来自一个众多兄弟姊妹的大家庭,就必须想办法突显自己的个性。我认为,尤妮蒂正是在努力争取在姊妹与家族中突围的过程里,决定要塑造一个完全相反的性格。”[5][6]

尤妮蒂的妹妹洁西嘉·米特福德英语Jessica与她同住一间房间,但政治立场却完全相反,洁西嘉后来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者[7] 她们甚至在房间中间画了一条粉笔线作为界线:洁西嘉那一侧装饰著镰刀锤头以及弗拉基米尔·列宁的照片,而尤妮蒂那一侧则贴满了卍字阿道夫·希特勒的照片。戴利评论道:“她们当时几乎还只是孩子,很难说这到底是游戏还是严肃的信仰,只不过这场游戏最终在日后变得致命而真实。”[5][6]

Remove ads

社交出道

1932年,米特福德首次以初登场名媛英语debutante身份正式亮相社交界。[5] 同年,她的姊姊黛安娜离开丈夫,开始与奥斯瓦尔德·莫斯利交往,当时莫斯利刚成立了不列颠法西斯联盟。她们的父亲对此极为愤怒,认为这是家族的耻辱,并严令家中任何成员不得与黛安娜或“莫斯利那个人”来往(他对莫斯利的称呼)。[5]

然而,尤妮蒂违背父亲的意愿,在同年夏天参加了黛安娜所举办的派对,并在那里结识了莫斯利,当场获得了一枚党徽的承诺。莫斯利之子尼可拉斯·莫斯利英语Nicholas Mosley回忆说:“尤妮蒂在党内成为一位非常外向的成员,这就是她的作风 [...] 她加入了我父亲的政党,经常身穿黑衬衫制服出席集会,也常常出现在共产主义者的会议上,行法西斯礼并打断演讲。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5] 他同时补充,虽然父亲欣赏尤妮蒂的热情与投入,但也认为“她对他并没有太大帮助,因为她过于惹眼,反而让自己出洋相。”[5][6]

1933年,尤妮蒂与黛安娜·米特福德一同前往德国,作为不列颠法西斯联盟代表团的一员,参加了纽伦堡党代会,并首次见到阿道夫·希特勒[5][7] 她后来回忆说:“第一次见到他时,我就知道这是我最想认识的人。”传记作者安妮·德·库西英语Anne de Courcy也指出:“纽伦堡集会对黛安娜和尤妮蒂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妮蒂原本已经相信希特勒,但这次经验将信念转变为崇拜。自此之后,她便渴望尽可能靠近希特勒。”[5][6]

抵达德国

1934年夏天,米特福德再度前往德国,并在慕尼黑一所邻近纳粹党总部的语言学校就读。戴利评论说:“她对见到希特勒近乎著迷,于是真的开始了某种形式的‘跟踪’。”[5] 普赛斯-琼斯则解释:

她一心想要接近希特勒,而她发现希特勒的行踪其实很容易掌握。希特勒日常生活的一大特点就是非常容易接触。人们知道他会出没哪些咖啡馆、餐厅或旅馆,他常常与人边用餐边交谈。在慕尼黑的奥斯特里亚巴伐利亚餐厅,他经常前往用餐,而她就天天坐在那里。于是当希特勒走进餐厅前厅时,就会看到这位英国女孩。[5][6]

十个月后,希特勒终于邀请她同桌用餐,两人交谈超过30分钟,最后由希特勒替她结帐。[8] 在写给父亲的信中,米特福德激动地说:“这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一天。我如此幸福,即使立刻死去也无所谓。我想我应该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女孩。对我而言,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6][8] 这位年轻的金发英国学生很快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他甚至强调她与日耳曼文化的奇妙联系,包括她的中间名“女武神”。[2]

米特福德的祖父第一代雷迪斯代尔男爵柏特伦·弗里曼-米特福德英语Bertram Freeman-Mitford, 1st Baron Redesdale曾是希特勒偶像理查德·瓦格纳的友人,并为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的两部著作撰写序言。戴利指出:“希特勒极为迷信,他相信尤妮蒂是某种命运的安排,被注定送到他身边。”[2] 随后,米特福德开始获邀参加党的集会与国家场合,而希特勒甚至将她形容为“雅利安人女性的完美典范”。[7][8]

希特勒与米特福德关系十分密切,[2] 据说他甚至刻意利用她来挑动新女友爱娃·布劳恩的嫉妒心。布勃劳恩在日记中写道:“她被称为‘女武神’,外貌也确实符合这个称号,包括她的腿。而我——这个伟大男子、全世界最伟大人物的情妇——却只能坐在这里,任阳光透过窗户嘲笑我。”[6] 布劳恩在一次自杀未遂后重新获得希特勒的关注,而米特福德则从中体会到:若要吸引元首的目光,往往必须采取极端手段。[6]

米特福德曾与希特勒的亲信尤利乌斯·施特赖歇尔英语Julius Streicher共同出席希特勒青年团黑塞尔贝格英语Hesselberg举办的节庆活动,并发表激烈的反犹太主义演讲。之后,她又在施特赖歇尔主办的报纸《冲锋报》发表公开信,重申同样立场。信中写道:“英国人对犹太威胁毫无概念。我们最糟糕的犹太人只是在幕后操纵。我们满心喜悦地期待那一天——当我们能够喊出‘英格兰只属于英国人!赶走犹太人!元首万岁!’的时候。附注:请务必刊登我的全名,我要所有人都知道我是个憎恨犹太人的人。”[7] [6][8] 这封信在英国社会引发公愤,但希特勒却以一枚刻有金色卍字的徽章、一个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私人包厢座位,以及一次乘坐党卫队专车前往拜罗伊特音乐节的行程作为奖赏。[6][9]

Remove ads

元首核心圈

Thumb
1938年于伦敦佩戴纳粹党徽的米特福德

自此之后,米特福德被纳入希特勒的核心圈子,并与他保持长达五年的密切往来。[2] 1938年德奥合并时,她曾与希特勒一同出现在维也纳的阳台上。她后来还因在布拉格散发纳粹宣传品而遭到逮捕。[9] 传记作家普赛斯-琼斯指出:“她似乎与希特勒见面超过一百次,没有任何其他英国人能拥有如此程度的接触。”[2] 这样的关系也引起了军情六处的怀疑。

军情五处情报官盖伊·李道尔英语Guy Liddell在日记中记录:“尤妮蒂·米特福德多年来与元首及其追随者保持亲密接触,她是一名狂热且公开的纳粹政权支持者。战争爆发后她仍选择留在当地,她的行为已近乎叛国。”[6] 1936年的一份报告甚至直言,她“比纳粹还纳粹”,并提到她曾向驻慕尼黑英国总领事英语British Consul General in Munich行纳粹礼,导致对方要求吊销她的护照。1938年,希特勒甚至为她在慕尼黑提供四套公寓供其选择。[9]

据称,米特福德曾参观其中一套公寓并讨论装潢计划,而原本居住的犹太夫妇则在厨房里哭泣。[9] 在此之前,她暂住于埃尔娜·汉夫斯唐格尔英语Erna Hanfstaengl的住宅(她是早期希特勒追随者、心腹恩斯特·汉夫斯唐格尔英语Ernst Hanfstaengl的妹妹),但在希特勒与汉夫斯唐格尔家族交恶后,她被迫搬离。[9]

不少纳粹高层对米特福德及其与元首的关系亦抱持怀疑。[9]阿尔贝特·施佩尔在其回忆录《第三帝国的兴亡》中写道:“在希特勒的核心圈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没有人可以谈论政治。唯一的例外是米特福德小姐,即使在国际局势日益紧张之际,她仍坚持为自己的国家发声,经常恳求希特勒与英国达成协议。尽管希特勒态度始终冷淡,但多年来她从未放弃。”[10] 每年夏季,米特福德会前往贝格霍夫度假,持续与希特勒讨论可能的德英同盟,甚至提供潜在支持者与反对者名单。[9] 1938年2月,她正好身在贝格霍夫,当时希特勒与库尔特·舒施尼格举行会谈。[1]

1939年的拜罗伊特音乐节上,希特勒警告尤妮蒂和她的姊姊黛安娜,德英开战已在数周之内不可避免,并建议她们返回英国。[9] 黛安娜选择返国,而尤妮蒂则坚持留在德国,尽管家人一再恳求她回家。[9] 1939年9月3日,当英国向德国宣战后,尤妮蒂情绪彻底崩溃。[7][11] 黛安娜·米特福德在1999年的一次访谈中回忆:“她告诉我,如果真的爆发战争——我们当然都极度希望不会——她就会自杀,因为她无法忍受看到自己挚爱的两个国家互相撕裂。”[6][9]

同日清晨,她前往会见大区领导阿道夫·瓦格纳,询问自己是否会因为成为敌国侨民而遭到拘留,瓦格纳保证她不会。[12] 出于对她举止的担忧,他安排两名男子暗中跟随,但她成功摆脱尾随者,随后进入英国花园,并以希特勒曾送给她作为防身之用的珍珠柄手枪朝头部开枪。[7][9][11] 她虽幸存,但伤势严重,并在慕尼黑住院。希特勒经常前往探望,替她支付医疗费用,并最终安排她返国。[2][9]

Remove ads

返英

1939年12月,米特福德被转送至中立国瑞士伯恩一家医院,由母亲与最小的妹妹黛博拉·米特福德英语Deborah前去接回。黛博拉在2002年致《卫报》的一封信中回忆:“我们对眼前的景象毫无准备——病床上的人病入膏肓。她体重减少了2英石 [28磅;13千克],双眼深陷,头发纠结,自从子弹穿过头颅后未曾打理。子弹仍卡在她脑中,医生说无法取出。她不能行走,说话困难,性格也完全改变,宛如中风患者。不仅外貌骇人,她更成了一个陌生人。我们把她接回英国,用的是连接在火车上的救护车厢。每一次颠簸都令她痛苦不堪。”[11]

她声称对事件毫无记忆,于1940年1月与母亲和妹妹一同返回英国。当她对媒体表示“我很高兴回到英国,即使我并不站在你们这边”时,[2] 引发社会舆论要求将她以叛徒身份拘禁。然而,由于父亲的请托,以及时任内政大臣第一代威瓦利子爵约翰·安德森的干预,她得以与母亲同住在牛津郡斯温布鲁克英语Swinbrook的家中。她接受牛津纳菲尔矫形中心英语Nuffield Orthopaedic Centre神经外科医师休·凯恩斯英语Hugh Cairns (surgeon)的治疗,“她重新学会了走路,但从未完全康复。她大小便失禁,行为幼稚。”[11] 医生判定取出脑中的子弹风险过高。她的心理年龄被比喻为约10岁,或如詹姆士·李斯-米尔恩英语James Lees-Milne所形容,是一名“成熟的小孩”,但他补充说她“仍然保有米特福德家族特有的幽默感”。[13]她有喋喋不休的习惯,难以集中注意力,食欲异常旺盛,餐桌礼仪亦相当邋遢。李斯-米尔恩观察到她“相貌平平且身材肥胖,据说体重达1312英石 [189磅;86千克]”。[13][14] 她至少仍保有部分对纳粹党的忠诚。家族好友比拉·哈罗德英语Billa Harrod回忆,尤妮蒂曾表示希望将来能有孩子,并打算将长子命名为“阿道夫”。[15]

据报导,米特福德曾与驻扎在皇家空军布莱兹诺顿基地英语RAF Brize Norton皇家空军飞行员约翰·安德鲁斯(John Andrews)发生婚外情。安德鲁斯是一名试飞员,原为银行职员,已婚并育有子女,两人的关系持续至1941年9月11日。军情五处在同年10月向内政大臣赫伯特·莫里森提交报告,指出她“经常在乡间开车,搭载飞行员等人,并对他们进行盘问”。[16] 当局最终将安德鲁斯调往“英国本土最遥远的地点”,后来被派驻苏格兰北部,并于1945年死于一次喷火战斗机坠机事故。当局最后认定米特福德不构成重大威胁。

自1943年起,她长时间寄宿于华威郡拉格比希尔莫顿英语Hillmorton的当地牧师一家。[17][18] 她极欲探望当时关押于霍洛威监狱英语HM Prison Holloway的姊姊黛安娜,于是诺拉·伊拉姆英语Norah Elam提议暂时收留她在位于罗根广场英语Logan Place的住所。1943年3月18日,伊拉姆与丈夫达德利陪同她前往霍洛威监狱,探视黛安娜与奥斯瓦尔德·莫斯利。[19]

Remove ads

逝世

Thumb
米特福德的墓碑,位于姐妹南希(左)与黛安娜(右)之间

在一次前往家族拥有的因奇·凯尼思岛英语Inch Kenneth探访时,米特福德病重,被送往奥本的医院。1948年5月28日,年仅33岁的她死于由于子弹仍留在颅内、导致脑部肿胀而引发的脑膜炎[20] 她被葬于斯温布鲁克教堂墓园英语Swinbrook Churchyard墓志铭刻写道:“莫说奋斗无所用。”("Say not the struggle naught availeth.")

日记出版

2025年,人们发现疑似米特福德的日记,记录了她对希特勒的迷恋,她在20岁时追随希特勒并搬到慕尼黑。日记中记载了她与希特勒之间的139次会面,最后一次在1939年9月1日。[21]

争议

枪击造假指控

2002年12月1日,随著部分解密档案(包括战时军情五处官员盖伊·李道尔的日记)公开,调查记者马丁·布莱特英语Martin Bright在《观察家报》撰文指出,时任内政大臣约翰·安德森曾干预,阻止对米特福德返英后的审问。他并声称,那起“已成为米特福德传说一部分”的枪击事件,可能实为捏造,用以掩饰事实。[22]

布莱特援引1940年1月3日米特福德返英时新闻摄影师及其他目击者的说法,称“她身上没有任何明显的伤痕”。李道尔于1月2日写道:“我们没有证据支持媒体关于她健康状况严重的指控,很可能她只是被抬上担架入境,目的是避免公众注意并减少家人尴尬。”李道尔原本希望对她及随行人员(布莱特称其中包含已知的纳粹支持者)进行搜查,但遭内政大臣阻止。1月8日,李道尔又记录安检官的报告,称“未发现任何枪伤迹象”。[22][2]

对此,米特福德的表亲鲁珀特·米特福德,第六代雷德斯代尔男爵英语Rupert Mitford, 6th Baron Redesdale回应:“我很喜欢阴谋论,但说尤妮蒂在装病就有点过头了。不过,人们确实好奇,她怎么能在朝自己头部开枪后这么快就下床走动。”而她的妹妹黛博拉·米特福德英语Deborah Mitford则驳斥,强调返英时随行的只有她与母亲。她虽不记得是否被搜查过,但表示尤妮蒂“无法走路,说话困难,且已是另一个人,就像中风患者一样”。她并补充,自己持有牛津纳菲尔德医院神经外科医师凯恩斯教授的完整病历,包括显示子弹的X光片。[11]

2007年,《新政治家》刊登布莱特的后续文章,其中承认:“事实上,李道尔对她伤势的判断有误。她的确曾朝自己开枪,并最终死于脑中子弹引发的感染。”[23]

Remove ads

“希特勒之子”传闻

2007年12月,布莱特在《新政治家》发表文章称,在他此前撰文谈及尤妮蒂·米特福德后,接到了一通来自公众的电话。来电者为瓦尔·汉恩女士,她提供了新的线索。据其表示,战争期间,她的姨母贝蒂·诺顿经营“山景小屋”(Hill View Cottage),这是一间位于牛津的私人产科医院,而米特福德正是该院的病人。[7] 根据汉恩家族的说法——由贝蒂告诉她母亲,再转述给她——米特福德在返英后入住该院,并于此生下希特勒的孩子,之后孩子被送出收养。[7] 布莱特称自己起初对此说法持怀疑态度。[7][23]

随后,布莱特前往牛津郡韦根顿英语Wigginton, Oxfordshire,当地现任屋主确认诺顿的确在战争期间将此屋用作产科医院。布莱特还访谈了村民奥黛丽·史密斯,她的妹妹曾在“山景小屋”工作。史密斯证实自己见过“裹著毯子、病得很重的尤妮蒂”,但坚称她是因神经衰弱前来疗养,而非生育。[7]

布莱特亦联络了尤妮蒂的妹妹黛博拉·米特福德英语Deborah Mitford,但她将此斥为“村里的闲言碎语”,并表示可出示母亲的日记作证。布莱特回到英国国家档案馆,发现一份关于尤妮蒂的档案被依“百年封存规定”列为封存文件。但他获准特许查阅,并注意到1941年10月,米特福德仍在斯温布鲁克的家中居住,且与一名已婚的皇家空军试飞员保持来往,对她“完全失能”的说法提出了质疑。[7]

布莱特随后中止了追查,直到他将此事提及英国第四频道公司一名主管,对方认为这是适合拍成纪录片的题材。作为《希特勒的英国女孩英语Hitler's British Girl》拍摄的一部分,又展开了进一步调查。[2] 调查包括走访牛津郡一处登记处,发现“山景小屋”在相关时期的出生登记数量异常之高,似乎显示其确实作为产科医院使用。然而,未找到与米特福德相关的登记,虽然登记官表示当时有部分出生并未正式注册。该文章与纪录片于次周播出后,引发媒体广泛揣测希特勒的孩子可能仍生活在英国。[7][24][25]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尤妮蒂》是一出由约翰·莫提默英语John Mortimer创作的戏剧,描绘米特福德在柏林的时光,于1981年3月20日在BBC2播出。[26] 尤妮蒂由莱丝利-安·唐恩英语Lesley-Anne Down饰演。米特福德亦在1958年杜鲁门·卡波特的中篇小说《第凡内早餐》中被提及。小说角色卢瑟福(“拉斯提”)·特劳勒据说原本要在战前向尤妮蒂·米特福德求婚,若非希特勒先提出。米特福德与希特勒的关系则是亚当·泽尼(Adam Zerny)小说《Resolution》的核心题材。

米特福德在2025年的英国历史剧集《异轨姝途英语Outrageous (TV series)》中由香侬·华生英语Shannon Watson饰演。[27]

另见

参考来源

书籍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