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山东快书
中国说唱曲艺的一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山东快书是中国说唱曲艺的一种,发源自山东省鲁中南和鲁西南地区。山东快书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的韵文,穿插过口白、夹白或者较长的说白。风格生动、表情夸张、节奏快,通常用来讲述英雄人物除暴安良的故事。
山东快书用省内西部常用的方言冀鲁官话表演。击节道具并非中国传统的竹制或骨制拍板,而是两块半圆形铁板或铜板,称作“月牙板”,或是“鸳鸯板”。月牙板声音清脆明亮,山东快书也因此又叫“铁板快书”。
起源
山东快书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1]。
内容演变
山东快书最多用来讲武松的故事,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说武老二”。但也有《大实话》、《柿子筐》等轻松逗趣的曲子。抗战爆发之后出现《打田柳庄》、《十里堡战斗》等宣传抗战的曲目。后来的诸如高元钧、杨立德等山东快书艺人为了发展山东快书,进行诸如摒弃“荤口”的革新,他们的演唱被听众称为“清口”、“静口”。抗美援朝时期高元钧等艺人参与支前志愿军并发展出诸如《三只鸡》、《抓俘虏》等曲目,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山东快书发展成为影响遍布全国的大曲种。文革到改革开放之后以及普通话的普及,山东快书发展不如从前。
参考文献
李闽惠. 山東快書的起源發展及社會意義. 大众文艺. 2016, (14).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