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岐头凤仪宫

台灣澎湖縣白沙鄉廟宇,岐頭村角頭廟,主祀蘇府王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岐頭鳳儀宮map
Remove ads

岐头凤仪宫台湾话Kî-thâu Hōng-gî-kiong),台湾澎湖县庙宇,白沙乡岐头村公庙,镇海澳角头庙,主祀苏府王爷,系清领时期乾隆年间由金门新头伍德宫分祀而来。[1][2]

事实速览 岐头凤仪宫 23°39′05″N 119°36′27″E, 基本信息 ...

沿革

Thumb

“岐头”位于澎湖北山屿至东侧,与离岛员贝屿隔海相对,村落东侧有一凸出的小山丘,名曰“岐山”(俗名“太仔顶”),聚落则位于岐山前头,故而得名;聚落分作大岐头和小岐头,其中大岐头开发较早,约明代万历年间即有陈姓移民迁入[3],嗣后人口渐众,遂分居自聚落小丘西侧山脚下,即小岐头,俗称崎仔脚(台湾话kiā-á-kha)。[2][4][5]

岐头自清领时期隶属“澎湖厅镇海澳”管辖,兼辖员贝屿,史载“岐头社”。[2][6]日治时期改属“顶山澳务署”,作“岐头乡”、大正九年(1920年),全台行政区大幅变动,岐头乡名称不变,改隶“白沙庄”。[7][8]:186-1951945年二战之后,行政单位由“乡”改成“村”,岐头、员贝、小赤(崁)被合并为“三民村”,实施地方自治后始独立一村,延续迄今。[2][8]:186-195

岐头凤仪宫碑载创建为乾隆年间,佐以庙内典藏文物“灵昭显应”匾敬献落款于乾隆辛丑年(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佐证,颇有可信之据;而开基主神为岐头先人于乾隆朝之时,赴往金门新头社(金门伍德宫),迎奉苏府王爷而来,供奉至今。[1][9]岐头凤仪宫的修建次数不详,清领时期、日治时期悉数失载,庙中另有“海岳威震”一匾落款于道光壬辰年(道光廿二年、1842年)[1],殆可能因当年度有重建工程而献。

现今凤仪宫庙宇外貌肇建于民国62年(1973年)的重建工程,该次重建蒙郭猛赞等三位信善捐地,民国60年(1971年)五月兴工,民国62年(1973年)八月竣工,同年十月举办落戎入火大典,工程费用计为新台币四十馀万元,修建落成碑志乃委请瓦硐乡绅方思温(白沙乡瓦硐村人)撰写。[1][10]

民国72年(1983年),岐头凤仪宫扩建东西两侧厢房,其中东厢房由本村弟子集资鸠建,西厢房则由旅外有成的企业家陈乃辉捐献而成。[a]

民国95年(2006年),岐头凤仪宫集资新台币一百二十万馀元,进行重修,有碑记为证。[b]

Remove ads

图辑

注释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