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崇文书院 (台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崇文書院 (臺灣)
Remove ads

崇文书院是过去在台湾府城设立的书院之一,为府城四大书院之一[注 1][1]:118。进士蔡廷兰丘逢甲曾在此书院讲学[2],而清末的院长据说是进士林启东[3]:116。该书院被认为是台湾首座名实相符的书院[注 2][4]:14[5]:21。日治时期曾被充作军营使用[2]

Thumb
崇文书院石碑

其所在地在日治时期登记在清水町三丁目7番地,为学租财团所有[6]。现为兴华街11号11-1号等地[6]原住吉秀松宅邸亦在崇文书院旧址范围内,且宅邸周边的石材构件可能取自崇文书院[7]

沿革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台湾府知府卫台揆所建,并在诸罗县芦竹角海丰仑设置学田,由府学训导执掌[2][3]:116。该书院原为府义学[4]:23,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知府卫台揆另设府义学[3]:91。后来在乾隆十年(1745年)时,台湾道摄府事庄年重修义学[2][3]:116

乾隆十五年(1750年)台湾县知县鲁鼎梅海东书院从宁南坊(孔庙西侧)迁到东安坊旧县署,崇文书院则迁到海东书院旧址[2][3]:116。后来乾隆廿四年(1759年)台湾府知府觉罗四明捐俸,与地方仕绅一同将崇文书院迁到府署东边的新址[2]。此次迁址,崇文书院的规模有所提升,并请来名儒执教[2]。据朱景英海东札记》的记载,崇文书院管理是由台湾府负责[注 3][1]:118

嘉庆廿三年(1818年)署府郑佐廷和道光八年(1828年)知府邓传安均有重修改建书院[2][3]:116。之后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知府周懋琦于书院增建讲堂、五子祠与魁星阁[8],光绪二十年(1894年)知府唐赞衮增建膳室与学舍[2][3]:116

Remove ads

制度

崇文书院设有院长、监院(处理庶务)、院丁(杂役),院长与监院均由台湾府知府(清末为台南府)任命[3]:116。府礼房会将经费拨给监院管理[3]:116

每月初二会举行“官课”(知府主持),每月二十日举行“师课”(院长主持)[3]:116。生员及童生各前12名,为超等内课生;各24名,为特等外课生[3]:116

注释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