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巡天调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巡天调查或天文量测是对天空(或整个天空)中没有特定观测目标的区域进行的一般星图制作或影像制作。或者,巡天调查可以包括对具有共同类型或特征的天体的一组影像、光谱或其它观测的结果。由于仪器的限制,测量通常局限于电磁频谱的一个波段,尽管可以通过使用多个探测器进行多波段测量,但每个探测器对不同的频宽敏感度不尽相同[1]。


科学价值
与对特定天体的定向观测不同,巡天允许天文学家对天体进行编目和统计分析,而无需对选择效应进行复杂的校正。在某些情况下,对特定天体感兴趣的天文学家会发现,巡天影像足以使新的望远镜时间变得完全没有必要。
调查还帮助天文学家选择目标,使用更大、更有效的望远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果以前的观测支持一个假设,望远镜调度委员会更有可能核准新的、更详细的观测来测试它。
调查的范围广泛,使它们非常适合寻找移动的前景天体,例如小行星和彗星。天文学家可以将现有的调查影像与当前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以识别变化;这项工作甚至可以使用图像分析软体自动执行。除了科学,这些调查还探测到潜在威胁天体。同样地,通过不同调查拍摄的同一天体的影像,可以进行比较,以检测瞬态天文事件,例如变星[2]。
巡天一览表


- 喜帕恰斯:创建了已知的第一个拥有850多颗恒星的星表。这些数据与第一份恒星星等清单一起被纳入天文学大成,直到西元前190-120年,这些数据一直是现代的主要天文参考。
- 波恩星表:1859-1903年全天天体量测星表。
- 摄影星表:对整个天空的国际天文量测。这项调查是由18个天文台使用22,000多块照相干板进行的。这些结果是1887-1975年所有后续调查的比较基础。
- HD星表:基于1918-1924年照相底片的光谱分类,后来扩展1925-1936年。
- 卡特林那巡天:发现彗星和小行星的天文调查。
- 泛仙女座考古调查
- 国家地理学会 – 帕洛玛天文台巡天(NGS–POSS):1948–1958年用照相干版底片对北方天空的观测。
- CfA红移巡天: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一个专案项目。它始于1977年至1982年,然后是1985年至1995年。
- 数位化巡天:1994年,用数位化照相底片制作的光学全天空巡天。
- 2度视场星系红移巡天(2dfGRS):英澳天文台在1997年至2002年间进行的红移调查。
- 史隆数位巡天(SDSS):光学和光谱调查,2000-2006年(第一次通过)。
- 明视天空巡天:2010-2011年间37,440次独立曝光的调查[4][5]。
- 深度2红移巡天(DEEP2):用凯克望远镜量测50,000个星系的红移。
- VIOS-VLT深度调查(VVDS):法国和义大利使用帕瑞纳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进行的研究。
- 帕洛马远距太阳系巡天(PDSSS)。
- WiggleZ暗能量调查[6]:(2006–2011)使用澳洲天文台。
- 暗能量巡天(DES)[7]:是对大约十分之一的天空进行调查,以寻找暗能量特征的线索。
- Calar Alto 遗产综合实地调查(CALIFA):星系光谱调查
- 圣人遗产统一星团和星系的调查(SLUGGS)的巡天调查[8]:2014年对附近25个早期型星系的近红外光谱光度量测
-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9]:银河系外(星系)和恒星光谱调查。
- IPHAS和VPHAS+:从2003年迄今,对北天使用艾萨克·牛顿望远镜对银河系核球和内盘的观测,和在南天使用VLT巡天望远镜进行u、g、r、Hα、和i波段量测
- 泛星计画:从2010年迄今,寻找瞬态和可变源的广域视巡天调查系统。
- 光学重力透镜实验(OGLE):1992年至今的大规模变率巡天(在I波段和V波段)
- 暗能量光谱仪器使用DESI传统成像巡天(遗产调查):从2013年至今,分三个波段,覆盖三分之一的天空,对银河系外天空的大规模成像调查。
- GSNST - 全球超新星搜索小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8年8月启动的一项全天空调查,旨在寻找天体凌的现象。
- 盖亚目录:超过十亿个视差距离

- 红外线天文卫星 (IRAS):在1983年以12、25、60、和100μm进行巡天。
- 2微米全天巡天 (2MASS):地基天文台在1997至2001年以J、H、和Ks(1.25、 1.65、和2.17 μm)波段巡天。
- Astro-F:日本在2006至2008年以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波段上使用卫星进行的全天巡天。
- WISE任务:2009年12月发射,以3.3、4.7、12、和23μm调查了99%的天空。这架望远镜的灵敏度是之前的红外线调查的1,000倍。在2010年7月完成了初步的调查,对每一个红外线影像的位置至少都测量了8次。
- UKIRT红外深空巡天(UKIDSS):使用{{link-en|英国红外线望远镜|UKIRT]]上的“WFCAM”相机(GPS,GCS,LAS,DXS,UDS)的集合,在2005年使用Z,Y,J,H和K波段对北半球调查,有些很宽广,有些很深入。
- VISTA公共调查:从2009年迄今,使用可见光和红外巡天望远镜以各种区域和深度,在Z,Y,J,H和Ks波段对南半球的调查(VVV,VMC,VHS,VIKING,VIDEO,UltraVISTA)。
- SCUBA-2全天巡天
Remove ads
- HIPASS巡天:在1997至2002年,首度使用HI涵盖整个南天的调查。
- 俄亥俄巡天调查:在1965至1973年,使用1415MHz的波长调查了19,000个电波源。
- NRAO VLA巡天(NVSS):在1.4GHz的波长绘制了纬度-40度以北的天空。
- 20公分无线电天空的微弱图像(FIRST):以20cm波长调查暗弱的电波源[11]。(参见 http://sundog.stsci.edu/index.html)[失效链接]
- 3C星表("3C"):1959年公布的159和178 MHz巡天调查。
- 雪梨大学莫隆洛巡天(SUMSS):以与北部NVSS相似的灵敏度和解析度,在843MHz绘制-30度以南天空的巡天调查[12]。
- PALFA 巡天调查:使用阿雷西博天文台,以1.4GHz调查脉冲星。
- 加莱克斯·阿雷西博SDSS巡天:(GASS)[13]:设计用于测量〜1,000个大质量星系,代表性样品的中性氢含量调查。
- C波段全天空巡天(C-BASS):正在进行中的 5GHz 的全天巡天,以从宇宙微波背景的地图中减去银河的前景。
- 宇宙进化图(EMU):一项覆盖3/4天空的大型电波连续体调查,预计将发现约7,000万个星系。
- 巨型米波射电望远镜(GMRT):巨型米波射电望远镜的TGSS ADR以150MHz绘制天空。
- 高峰期解析度宇宙(HTRU):使用帕克斯天文台的电波望远镜和埃菲尔斯贝格望远镜对北部和南部天空进行脉冲星和无线电瞬变巡天。
Remove ads
- 费米伽玛射线太空望远镜:以前称为伽玛射线广域太空望远镜,从2008年使用迄今,望远镜的存活时间预计为10年。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