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儿忽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儿忽惕(蒙古语:Barγud),指的是曾居住在如今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一带的蒙古系民族。《元朝秘史》中用汉字记作巴儿忽惕,《史集》里的波斯语记为برقوت(Barqūt)。一般认为,巴儿忽惕是由巴儿浑部(Barγun,巴儿忽惕的单数形式)和其他诸多部族组成的部族联盟,而巴儿忽惕诸部的聚居地被称作巴儿忽真・脱窟木(Barγuǰin töküm)。另外,巴儿忽惕(部族联盟)被认为是唐代 “三姓骨利干(Üč Qurïqan)”的后裔,后世的“布里亚特部”则是巴儿忽惕部的后代。

历史

前期

7世纪左右,唐朝将居住在贝加尔湖畔的部族记载为“骨利干”。这个骨利干在《阙特勤碑》中也被称为“乌朱(三姓)・骨利干”(Üč Qurïqan),因居住在贝加尔湖周边而为人所知。由于居住地域一致,且布里亚特部的始祖传说中提到“布里亚特部古代曾分为三部族”,因此学者认为这个三姓骨利干就是巴儿忽惕部的前身[1]

蒙古帝国时代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族,于1206年建立蒙古帝国时,贝加尔湖周边居住着被称为巴儿忽惕的诸多部族。据《元朝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兔年(1207年)派遣长子术赤,征服了尚未归顺蒙古帝国的北方诸部族,如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巴儿浑、兀儿速惕、合卜合纳思、康合思、秃巴思等[2]

元代灭亡后

1388年,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杀害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此时,奉阿里不哥家族为主,蒙古高原西部的诸部族(旧斡亦剌惕部、旧克烈部、旧乃蛮部、旧巴儿忽惕部)集结形成了“杜尔本・卫拉特”(四卫拉特部族联盟),巴儿忽惕部是其中的一部分。

嘎旺沙拉布所著的《四卫拉特史》将属于卫拉特部族联盟的巴儿浑(Barγu)、不里牙惕(Buriyad)归为同一群体,这些部族被认为是13世纪巴儿忽惕部的后裔[3]

巴儿忽真脱窟木

《元朝秘史》中汉字记为 “巴儿忽真脱窟木”,《集史》中的波斯语记为برقوجین توکوم(Barqūjīn tūkūm)。此外,《元史》中也记作“巴儿忽真之隘”。关于巴儿忽真脱窟木,《史集》记载:“他们(巴儿忽惕、豁里、秃剌思)被称为巴儿忽惕的缘由,是因为其居住地延伸至色楞格河一带,这里是蒙古人居住的极北之地,被称作巴儿忽真·脱窟木(Barqūjīn tūkūm)……”[4]

关于“巴儿忽真脱窟木”的范围,研究者中有不同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现代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有一条从东注入贝加尔湖的巴尔古津河,“巴儿忽真脱窟木”即指该河流域一带。

Thumb
巴尔古津河流入贝加尔湖的河口区域

另一种说法认为,其范围不仅包括巴尔古津河流域,还广泛涵盖贝加尔湖周边地区。根据《史集·秃马惕部族志》 中“秃马惕部与乞儿吉思部、巴儿忽惕部相邻”的记载,结合乞儿吉思部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情况,可推断其区域应包括贝加尔湖周边。

此外,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记载,“从历代可汗的埋葬地阿尔泰山和哈拉和林出发向北行进,会经过巴尔古平原。这片平原延伸约四十日行程,居民是被称为‘梅克利特’(或为蔑儿乞部)的狩猎部族。当地鹿群繁多,当地人甚至将鹿作为坐骑——这听起来或许像神话,但确是实情。平原北临大洋,内部湖沼密布,鸟类资源丰富,成为当地人的日常食物……他们隶属于可汗,风俗与鞑靼人几乎无异……”[5]。这里的“巴尔古平原”被认为即巴儿忽真脱窟木,汉文史籍中记载的“八里灰田地”也被视作其意译。

另外,《集史》认为部族名“巴儿忽惕”(Barγud)源于地名“巴儿忽真脱窟木”,但实际可能是Barγud后接女性形容词词尾in,经Barγudin演变为Barγuǰin而来。

Remove ads

巴儿忽惕诸部

巴儿浑(Barγun)

“巴儿忽惕(Barγud)”的单数形式,被认为是巴儿忽惕诸部的核心集团。《元朝秘史》中汉字记为“巴儿浑”。

豁里(Quri)

《元朝秘史》中汉字记为“火里”,《集史》的波斯语记为قوری(Qūrī)。史料中常与秃马惕并列出现,推测二者关系密切。关于“豁里”的词源,伯希和认为是“骨利干(Qurïqan)”脱落词尾 - qan 而来,但此说法存在争议。

脱额列思(Tööles)

《元朝秘史》中汉字记为“脱额列思”,《集史》的波斯语记为تولاس(Tūlās)。伯希和认为其是突厥碑文中记载的Tölös或Töles的后裔,而韩儒林指出应读作Tölis或 Töls,更可能与“突利失(Tölis=Töls)”相关。

不里牙惕(Buriyad)

《元朝秘史》中记作 “不里牙惕”,但《集史》等史料未明确出现该部族名。多桑等人推测《集史》中Burūt~Barγāt等部族名可能对应不里牙惕。17世纪后,不里牙惕(布里亚特)作为卫拉特部族联盟的一部分扩张势力,巴儿忽惕诸部的故地逐渐成为其聚居地,现代俄罗斯联邦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即由此形成。

秃马惕(Tumat)

《元朝秘史》中汉字记为“秃马惕”,《集史》的波斯语记为تومات(Tūmāt)。《集史》虽单独编纂其部族史,但史料中常与豁里并列,显示两者关系相近。《集史》中提到“秃马惕部族亦从巴儿忽惕诸部分支而来”。有说法认为其与后世的土默特部相关,但因缺乏史料佐证,关系尚不明确。

Remove ads

参见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