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氏消毒法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的加热消毒方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斯德杀菌法(英语:Pasteurization,pasteurisation),也称为巴氏杀菌法、低温杀菌法,是一种食物保存方法,由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于1864年发明。原理是用低于100°C的短暂加热,进行消毒,以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使食物在不变质的状况下延长保存时间。确切温度和时间依照液体的种类和它所含的微生物的性质而不同,一般介于70~90°C之间[1]。现在主要用于牛奶、葡萄酒、啤酒、果汁等发酵产品。
历史
巴士德杀菌法起初用作处理酿造酒[2],很多年后才用于杀灭牛奶的微生物。[3]
1857年,法国化学家与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证明了啤酒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1864年夏季,巴斯德在阿尔布瓦发明了一种葡萄酒和啤酒的杀菌保存方法[4]。他透过实验发现把新酒短暂加热到50—60 °C(122—140 °F)就足以杀死酒中的微生物,长期保存也不会变酸,而且不牺牲酒的口味品质。[4]这种方法以巴斯德的姓氏命名,称为“pasteurization”。
牛奶杀菌

传统用煮沸的方法来彻底杀菌,但这样会使牛奶失去其风味,也会令牛奶中的蛋白质凝固和使牛奶中的维他命流失。
使用巴斯德杀菌法于牛奶时[1],以72-75°C的温度将牛奶加热15~30秒,部分细菌在这个温度死亡,然后立刻将牛奶冷却到10°C以下,大部分细菌会因为未能适应剧烈的温度变化而死亡,此法未有煮沸牛奶,比较能保留牛奶的风味,但此方法只能将细菌的数量下降至不会引发疾病的水平,不能消灭可以忍受70°C以上的细菌孢子,在牛奶中仍然有微生物存在,一旦温度上升至10°C或以上,细菌孢子又会变得活跃,细菌加快繁殖使牛奶腐坏,因此需要将牛奶维持在4-5°C的低温保存及运输,避免微生物大量繁殖使牛奶迅速变坏,使用巴斯德杀菌的牛奶在未拆开包装的情况下,在4-5°C可以存放6-10日。因为使用巴斯德杀菌的牛奶,即使未拆开封装,在牛奶中的微生物仍然会随时间而增加,所以在购买后应尽快饮用[5]。
另一种主要的牛奶消毒法是超高温消毒法(UHT),将牛奶加热至125°C或以上,这个温度能够有效消灭绝细菌孢子,故此牛奶在密封包装内于室温可以保存6个月至1年,不过比巴斯德消毒法失去较多牛奶原有的鲜味[6]。
Remove ads
参见
注脚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