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菲乌斯之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菲乌斯之战发生于1302年7月27日,是一场由奥斯曼一世亲率鄂图曼大军对战乔治·莫札隆所统领之拜占庭军队的战役。这场关键性的战争以鄂图曼帝国的大获全胜告终,战役巩固了刚立国不久的鄂图曼帝国政权,同时预示著日后拜占庭帝国位于比提尼亚的领土将被鄂图曼人征服的未来。
背景
在埃尔图鲁尔加齐去世后,他的儿子奥斯曼一世继承了部落首领的地位。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他领导部落向拜占庭帝国边境的比提尼亚地区展开一连串深入的袭击。1301年,奥斯曼一世的军队除了围困前尼西亚帝国的首都尼西亚,还数次骚扰当地的重镇普鲁萨[3]。由于鄂图曼人在拜占庭农村地带的横行让当地农民无法顺利地收割作物,更引发港口城市尼科米底亚的严重饥荒。
1302年的春季,皇帝米海尔九世率领军队南下抵达马格尼西亚。起先米海尔试图与鄂图曼人对抗,却被他的将军所劝阻,拜占庭军队畏惧鄂图曼人且避免双方发生冲突的心态,从旁助长了鄂图曼军队的士气,他们重新展开在当地的劫掠行动,而米海尔则几乎被困在马格尼西亚动弹不得。在比提尼亚当地驻军前去保卫他们的家园时,米海尔带来的大军在没有与鄂图曼人作战的情况下便宣告解散,拜占庭军队中的阿兰人士兵也一道离开,重新回到色雷斯他们家人的身边。米海尔亦只能被迫带著为数众多的拜占庭难民往海岸线撤退[4][5][6]。
Remove ads
战斗

为了应对尼科米底亚与日俱增的威胁,米海尔的父亲安德洛尼卡二世派遣一支由大约2000名士兵所组成的拜占庭军队(其中近半数为阿兰人雇佣兵),他们在赫塔雷亚卫队将领乔治·莫札隆的率领下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前去支援尼科米底亚正面临的严峻局势[2][7][8]。
1302年7月27日在巴菲乌斯平原(确切地点不明,可能位在尼科米底亚的东部,处于城市可望见的视线范围内)拜占庭军队与奥斯曼一世亲自率领人数约为5000名的轻骑兵相遇,鄂图曼大军由奥斯曼一世直属部队与他在帕夫拉戈尼亚和大门德雷斯河一带的突厥人盟军所组成。战役中鄂图曼骑兵向拜占庭人发起凌厉的攻势,而拜占庭军队中的阿兰人部队却按兵不动未投入战场。在两军战力悬殊的情况下,鄂图曼人成功冲破拜占庭军队的阵线,迫使莫札隆将军在阿兰人雇佣兵们的掩护下仓皇撤回尼科米迪亚[1][2][8][9]。
结果
巴菲乌斯之战是方成立不久鄂图曼帝国所取得的第一场重大胜利,其象征著帝国崛起的步伐,拜占庭人在此战过后实际失去对比提尼亚乡村地区的掌控,被迫采取守势撤回他们的堡垒,日后这些堡垒在相继被鄂图曼人一座接连一座孤立后陆续沦陷。拜占庭军队的失利更导致当地基督徒们大规模逃难至帝国在欧洲地区的领土,进一步改变比提尼亚地区宗教人口的比例[1]。加上米海尔在马格尼西亚的挫败,更使鄂图曼人得以畅通无阻的抵达爱琴海沿岸并在海滨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巴菲乌斯之战的结果预见了拜占庭帝国终将失去整个安那托利亚的疆域[10]。学者哈利勒·伊纳尔贾克则指出,这场战役展现出鄂图曼帝国尚武好战的本质与特征[11]。不过鄂图曼人对比提尼亚的征服仍为渐进式的占领,拜占庭人在比提尼亚最后的城市尼科米底亚直至1337年时才被鄂图曼帝国攻陷[12]。
注释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