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利肯斯德弗尔打字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利肯斯德弗尔打字机由乔治·坎菲尔德·布利肯斯德弗尔(George Canfield Blickensderfer,1850-1917)发明,并于1892年4月12日获得专利[1]。布利肯斯德弗尔是速记机发明者约翰·塞利弗戈斯·扎科斯的侄子。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哥伦布博览会上,1号机与5号机首次公开亮相。其中,5号机是体积更大、结构更复杂的1号机的简化版。这些机器旨在与更大型的雷明顿、哈蒙德及约斯特打字机竞争,并成为首批真正便携的全键盘打字机。该设计还使打字员能够直接看到输入的文字,而当时大多数打字机采用下击式,无法即时查看书写内容。当布利肯斯德弗尔展示其小巧的5号机时,其紧凑的设计和新颖的功能吸引了大量人群和订单。

历史
布利肯斯德弗尔打字机最初在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花园街的一家租赁工厂生产[2]。到1896年,由于国外对该机型的需求强劲,布利肯斯德弗尔在斯坦福德大西洋街新建了一座现代化工厂[3]。据斯坦福德历史协会的一篇文章称,“布利肯斯德弗尔的打字机……成为全球最畅销的产品,该公司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打字机制造商之一。”在鼎盛时期(1903年至1907年),工厂雇员约200人,每年产量约1万台,直至1919年工厂关闭。首款商业上获得成功的型号是5号机,售价为35美元[4],而当时的主流打字机售价在100美元以上[5]。每台全新的5号机均配有一个简易木制便携箱、一个备用字轮(Typewheel)、十二个墨轮(Ink Rolls)和一套工具。

布利肯斯德弗尔打字机在法国以“Dactyle”名称销售,在加拿大由安大略省乔治敦的克里曼兄弟公司(Creelman Brothers Company)代理销售,同时也在英国、德国、新西兰和俄罗斯销售和推广。其键盘和字轮适配多种语言,包括法语、西班牙语、德语和波兰语。一些机型被称为“东方型”,其滑架可从左向右移动,以适应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的书写方向。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公司在欧洲的业务下滑;1917年美国参战后,生产与销售尤其受到严重打击。作为战时努力的一部分,布利肯斯德弗尔将工厂的大部分产能转为军需生产,为法国政府制造机枪弹链输送装置,并为飞机生产.50口径机枪架。
乔治·布利肯斯德弗尔于1917年8月15日因病去世[6]。随着这位总工程师兼设计师的离世,公司无法继续运作,其继承人于1919年将企业出售。几经易手且经营不善后,1926年雷明顿打字机公司从破产的L.R.罗伯茨公司手中收购了布利肯斯德弗尔的资产,包括工具、零部件、设计图纸和知识产权。雷明顿尝试以“Rem-Blick”之名重新推出改良版的布利肯斯德弗尔5号机,但到1928年底该型号即被停产。
Remove ads
设计
布利肯斯德弗尔打字机大幅简化了打字机的设计结构。一台典型的布利肯斯德弗尔仅含约250个零件,而标准打字机约有2,500个零件[7]。它比其他打字机更小、更轻,也更便宜。布利肯斯德弗尔还制造了部分最早的铝制打字机,如“布利肯斯德弗尔6号机”和“布利肯斯德弗尔轻便型”,以及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动打字机——“布利肯斯德弗尔电动型”。
与常见的连杆式字杆结构不同(字母铸在各字杆端部,由键盘带动击打纸张),布利肯斯德弗尔的首个原型机采用了圆柱形字轮,字轮上最初有四排字符: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斜体字和短词。后来该设计被改为三排字符:小写字母、大写字母,以及数字与符号。按下某个按键后,字轮会转动至相应字母正对纸张的位置,同时向下移动并接触墨辊,然后击打纸张。这一机制避免了传统打字机键杆之间卡壳或碰撞的问题,使打字速度更快[8]。字轮可更换的原理与近50年后(1961年)推出的IBM Selectric打字机十分相似[9]。与Selectric相同,布利肯斯德弗尔的用户只需更换字轮,即可方便地切换字体或字形。
布利肯斯德弗尔还以其独特的键盘布局而著称,这是乔治·布利肯斯德弗尔在仔细分析英语语言后设计的。底行(即“基准行”)安置了最常用的字母。布利肯斯德弗尔认为,85%的英语单词包含以下字母:D、H、I、A、T、E、N、S、O、R。这种布局使打字员尽量将双手保持在基准行上,减少多余的手部移动,提高效率[10]。而早在1874年肖尔斯与格利登打字机上引入的QWERTY键盘[11],主要是为避免机械字杆相互碰撞而设计的[12]。由于布利肯斯德弗尔采用了字轮机制,因此可以实现这种所谓“科学键盘”布局,以达到最高的打字效率。
Remove ads
模型

首款广泛获得成功的量产机型是布利肯斯德弗尔5号机,于1893年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上首次亮相。其大规模生产始于1895至1896年间。5号机是首款便携式全键盘打字机,标配DHIATENSOR键盘,也可按需配备QWERTY键盘。一些最早的5号机在法国以“Dactyle”之名销售。5号机是布利肯斯德弗尔所有机型中最为简洁的一款,产量也最多。在约20万台布利肯斯德弗尔打字机中,约74,000台(37%)为5号机,其生产持续到1919年[13],随后其他型号逐渐流行。

1910年[14],乔治·布利肯斯德弗尔推出布利肯斯德弗尔6号机,采用铝材铸造,本质上是5号机(铸铁制造)的轻量化版本[15]。其铝制版本又以布利肯斯德弗尔轻便型(Featherweight)之名出现,该机型在6号机基础上增设退格功能,并改进了墨辊臂支撑,设计为美观的弧形折叠结构。这类打字机重量仅5磅,被广泛宣传为“五磅秘书”。
7号机于1897年首次推出,是5号机的豪华版本[16],旨在吸引更广泛的市场。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环绕式空格键,使整机外观更为坚固和独特。此外,布利肯斯德弗尔改进了纸张刻度,增加了安装在压纸滚两端的黑色复合旋钮、可调节的页边停键,以及由墨辊臂上的撞锤敲击发声的提示铃,用于提醒行尾将至。7号机通常安装在橡木底座上,并配有弯曲层压橡木制成的精美外壳。自1897年至1916年,共生产约63,000台。

布利肯斯德弗尔电动打字机是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机器,远超当时的技术水平。它在1900年8月获得专利(专利号656,085),并于1901年布法罗泛美博览会上首次亮相。该机保留了手动型号的所有特征,同时提供QWERTY或DHIATENSOR键盘,并具备后世电动打字机的优势,包括轻便的击键手感、均匀的打字效果、自动换行和自动退格。其动力来自安装在机身后的爱默生电动机,通过机身侧面的耶鲁钥匙开关启动。该电机使用104伏、60赫兹交流电,而在当时这一电力标准尚未普及(参见“电流战争”)。
布利肯斯德弗尔电动机型大约在1902年至1919年间生产[17]。虽然在技术和工程上取得了成功,但在商业上却遭遇失败,因为当时许多家庭和企业尚未接入电网,电力主要用于照明,且白天供应并不普及。电动型曾在法国和英国宣传与销售,但实际销量不详。如今存世极为稀少,部分机型配有直式机身与QWERTY键盘,另一些则为弧形机身与DHIATENSOR键盘。

Remove ads
布利肯斯德弗尔8号机于1908年推出,是首款配备制表器系统的型号(参见“制表位”)[18],尽管类似功能早已出现。该型号在1908年取得显著成功,当年销量超过其他所有型号。8号机比7号机更大、更坚固,采用双件式字头铸造,并配置了流行的退格功能。其制表器使用安装在机身顶部的大型镀镍杠杆,操作简便。产量在1910年达到高峰,之后逐年下降,1917年停产。共生产约20,000台,占布利肯斯德弗尔总销量的约10%。
9号机被认为于1910年中期推出,外观与8号机相似,但没有镀镍制表键,并采用与“轻便型”类似的折叠墨辊臂支撑。该型号产量较少,仅约10,000台[19],生产持续至1919年结束。
科学键盘
布利肯斯德弗尔打字机的一大特色是其科学键盘(DHIATENSOR键盘)。其字母布局如下(仅含字母与数字):

布利肯斯德弗尔通过对英语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独特且更高效的键盘布局。他认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十个字母是 A、D、E、H、I、N、O、R、S、T,它们在书面文本中约占70%的出现率,在约85%的单词中出现。中排字母的出现率约为24%,而上排字母约为6%。布利肯斯德弗尔希望通过“科学键盘”,以更高效的体系取代1874年由肖尔斯与格利登设计、笨拙但已被广泛使用的QWERTY键盘(即“通用键盘”)。
然而,不幸的是,其他打字机制造商并未采纳这一键盘布局,布利肯斯德弗尔也不得不在其所有机型上提供通用键盘作为选配。在公司运营的后期,大多数机型均配备了通用键盘。此外,科学键盘的布局还曾被调整,以适配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和波兰语。
作为对比,后来的德沃夏克键盘布局(Dvorak keyboard)在其基准行中将辅音按DHIATENSOR顺序排列:D H T N S。字母 R 位于相邻行,处于 T 与 N 之间。相同的元音字母(另加 U)则排列在左侧,但顺序不同。另一种以“科学顺序”排列按键的机器是林洛排字机(Linotype),尽管它并非为家庭使用设计,其小写与大写键区的前两列按ETAOIN SHRDLU顺序排列。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