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吕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吕根(挪威语:Bryggen,意为码头),又名“德国码头”(挪威语:Tyskebryggen),是排列在挪威卑尔根瓦根湾东侧的一系列汉萨同盟商业建筑。布吕根自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卑尔根市在1070年建立,并包含地区边境。在1350年,汉萨同盟在此建立办事处,并成为在挪的汉蕯商业活动中心。当前布吕根拥有博物馆、纪念品店、商店、餐馆和酒吧等设施。
名字
早于维京时代,已使用“Bryggen”(或Bryggene)称呼该地区,这名称可能为比利时城市布鲁日的来源。[1]到中世纪晚期,随著成为汉萨同盟的贸易地,即出现“Tyskebryggen”这名称,位于该地区的圣玛利亚堂因直到1868年都使用德语进行礼拜,而被称为“德国教堂”(Tyskekirken)。[2]到17至18世纪,民间出现“英雄码头”(Garpebryggen)这个名称。“Garp”在古诺尔斯语指“英雄”或“杰出人物”,但用以形容德国商人时则带有讽刺意味。[3]后来“Tyskebryggen”成为唯一的称呼。在1945年5月25日,卑尔根市议会决定名称改为“Bryggen”,[4]但仍有部分人主张使用“Tyskebryggen”,以符合历史脉络。[5]
历史
卑尔根市于1070年由奥拉夫三世建立。[6]在中世纪时期,布吕根地区包含全部在海边和街道(Strete)的所有建筑物,北起霍尔门(Holmen),南到沃格斯布嫩(Vågsbunnen)。[7]街道在当时可能是城内唯一街道,后来14世纪时名为Garpestrete,名源为城内的汉萨人,而在现今称为上街(Øvregaten)。[8]根据萨迦,城市是在这地区内建立。[7]地区其中一个最早期码头建设可追溯至约1100年,[7]而现有的建筑则在更后期才建造,只有汉萨会馆(Schøtstuene)和部分向圣诞商店(Julehuset)方向的建筑是1702年建造的。[9]
约1350年,汉萨同盟在此建立办事处,卑尔根开始发展成重要的贸易中心。布吕根的码头得到改善同时,建筑物亦逐渐由汉萨商人接管。仓库装满货物,特别是来自挪威北部的鳕鱼干,以及来自欧洲的谷物。[6][10]
自克里斯托弗·瓦尔肯多夫担任卑尔根总督期间的15世纪末期,汉萨同盟的地位开始削弱。其后埃里克·罗森克朗茨在1562年提议在与港湾和主要街道垂直的空地修筑防火地,以防止火灾蔓延。到1580年代,市民亦提议在布吕根两端设立防火空地,以便将布吕根区和卑尔根其馀城镇分隔。[11][12]在1702年,属于汉萨同盟的建筑物被大火烧毁。[13]建筑物得到重建,但有些在后期受到拆除,有些则被烧毁。[13]在1754年,因应所有财产已转移至挪威市民手中,同盟在布吕根的办公室运作随之结束。[7]
卑尔根在历史上经历过许多火灾,因为它的大部分传统房屋上都是用木头建造。[10]截至现时,布吕根有约四分之一的建筑是在1702年后兴建,当时较早期的码头仓库与行政建筑被烧毁。其馀则由较晚期的建筑物组成,但其中仍保存可追溯至15世纪的石造地窖。[14]
在德占挪威时期,当时的帝国行政官约瑟夫·特博文曾想夷平布吕根,并在1944年4月20日的卑尔根爆炸受到牵连。[15]布吕根的部分地区后于1955年7月4日的火灾再度被毁,该场火灾烧毁北部残存的古旧贸易房屋。随后考古学家阿斯比约恩·赫泰格带领团队进行为期13年的考古发掘,并在火灾现场发现名为布吕根铭文的古代铭文。[16]这些铭文与火灾受损的区域用于建设布吕根博物馆,并在1976年建立。[17]
Remove ads
建筑遗产
1979年,布吕根依据第(iii)项世界遗产基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布吕根保留了社会组织的痕迹,并展现自14世纪以来汉萨商人使用空间的方式。它的北方商馆建筑形式(fondaco)在世界上无与伦比,其结构至今仍保存于城市景观中,并延续著北欧其中一个最古老大型贸易港的记忆。
布吕根著名的房屋包括有300年历史的贝尔宅院(Bellgården)、[18]斯文宅院(Svensgården)、独角兽宅院(Enhjørningsgården)、布雷德宅院(Bredsgården)、布宅院(Bugården)和天使宅院(Engelgården)。[19]街道则有雅各布小巷(Jacobsfjorden)。[20]区内最古老且最高大的建筑是圣玛利亚堂,博物馆则有布吕根博物馆以及汉萨博物馆。[21]
图库
-
2018年国庆日的布吕根
-
布吕根夜景
-
全景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