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哈拉号船难纪念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哈拉号船难纪念碑[注 1],又称英轮沉船纪念碑,是一座位于台湾澎湖县白沙乡姑婆屿纪念碑,用于纪念1892年英国客轮布哈拉号SS Bokhara)沉没事故殉难者而设立。该纪念碑为澎湖列岛至今年代最久远的海难纪念碑。[3]

事实速览 布哈拉号船难纪念碑, 类型 ...

沿革

Thumb
1880年代停泊于英国的布哈拉号。

布哈拉号(SS Bokhara)是一艘属于铁行轮船公司的大型商船,该船总重2.948吨,船长111.25公尺[4],1892年10月8日,布哈拉号从上海市载货前往香港,随后开往科伦坡孟买,该船只共载有173人,包括参加国际板球比赛英语Interport_matches后将返回故乡的香港板球男子代表队13人,以及载运丝绸茶叶和重达1500吨的杂货。[5]

然而,该船只于10月9日途经台湾海峡时遭遇台风。船长查尔斯·萨姆斯(Charles Sams)注意到船上的气压计出现异常变化,使船只气压急降,当晚10时,萨姆斯召集所有船员进行紧急会议,下令用木板固定上层甲板的舱门,并拆除或固定所有船帆,凌晨1时45分,副船长贾尔斯·普里凯特(Giles Prickett)报告一切安全,萨姆斯正试图改变船只的航向。他认为台风会穿过台湾海峡,并在厦门附近登陆。不幸的是,台风的路径改变并绕过西岸。萨姆斯预期的漂流方向应该是向西南偏西,但实际上却直接朝著澎湖群岛的南方和西南方漂流。风势在10月10日变得更加强烈,船舶在海上剧烈摇晃,除了船上的救生艇被摧毁,甲板上的船屋也遭到损坏。导致船只罗盘和水表受损,无法辨别方向和船舶状况。

晚上10点,三个巨大的海浪摧毁了引擎室和锅炉室的天窗,并成锅炉室损坏。工程师们努力重新启动锅炉以生成蒸汽,大约在11点40分左右,船桥值班人员注意到布哈拉号距离陆地仅有百码远。11点45分,船舶在姑婆屿附近触礁,其中第二次撞击导致右舷被撕裂开,仅仅几分钟后,布哈拉号便沉没。[6]在同一台风中,还有另一艘名为诺曼德号(Normand)的挪威籍货船也遭遇事故并沉没。

船舶的173人中,仅有23人(包括两名板球代表队成员)在事故中幸存,幸存者在被冲上姑婆屿后躲到一所原始小屋避难,待12日被路过的澎湖渔船发现后,被安置于一所寺庙获当地居民照料。随后则送往马公市,幸存者后来被载到台南市后,当地官员报告给南当禀商道宪顾缉庭观察,并接获飭令,要求该地方官员加强安抚和援助。王镇军则提供两百元的救助款项给予幸存者。其他参与救援和救护的人员则在此救援获得奖励,随后由道格拉斯轮船公司的泰利斯号(Thales)则将幸存者们接走,并将他们转移到英国政府军舰海豚号(1886年)英语HMS_Porpoise_(1886)上返回香港。

英国驻汕头领事馆的任务则是埋葬死者和打捞货物,他们在事故地点共找到了34具尸体,其中包括四名女性。部份死难者后葬于香港坟场[7][8]中环圣约翰座堂举行了一场集体悼念会。[9]同年12月,英国领事黑廷斯(Hasting)前往澎湖视察两艘船只失事情况。随后则由英国捐款于当地兴建了灯塔,并由香港居民在姑婆屿上竖立纪念碑。

明治38年(1905年),香港日本总领事转达香港殖民政府的请求,要求修缮姑婆屿上的船难纪念碑。澎湖厅则回复香港政府并提供了书面报告和施工图,以及修缮工程的费用和施工图。新纪念碑于明治39年(1906年)4月25日完成修缮工程,共耗费了184圆93钱。

大正5年(1916年),杉山靖宪曾于《台湾名胜旧迹志》记载澎湖14座名胜旧迹。其中布哈拉号船难纪念碑则被登录于其中。[10]

1950年代,纪念碑曾遭到中华民国国军实弹演习时击中,使方尖碑现状则遍布弹孔、部分结构呈现受损状态[11]。当前该纪念碑尚未有文化资产身份。

Remove ads

设计

布哈拉号船难纪念碑采用花岗岩制成的四角锥状结构,高约17公尺、为岛屿最高点,顶部厚度为一尺,底部厚度为两尺,底座的每个边长为四尺,整个纪念碑的高度为一丈四尺。周围还建有围墙以进行保护。[12]

碑文志记如下:

erected by residents in hongkong in memory of those who perished in the wreck of the S.S bokhara on the 10 october 1892

香港居民竖立此碑,以纪念那些在1892年10月10日布哈拉号遭难中所丧生的人们。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