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希伯来语复兴

致力將猶太語成為以色列通用語的過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希伯来语复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南黎凡特英语Southern Levant所进行的运动,目的是将该语言犹太教的纯礼仪语言,变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后来在以色列日常生活使用的口语书面语艾利泽·本-耶胡达常被视为“希伯来语复兴之父”,他最早提出让希伯来语复活的理念,并着手编纂《本-耶胡达词典英语Ben-Yehuda Dictionary》这一计划。此后,随着犹太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定居——也就是“第一次阿利亚英语First Aliyah”和“第二次阿利亚英语Second Aliyah”两次移民潮——希伯来语的复兴逐渐成为现实。在英国托管时期现代希伯来语成为三种官方语言之一;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后,它与现代标准阿拉伯语并列为两种官方语言。2018年7月,一项新法律通过,确立希伯来语为以色列的唯一国家语言,同时赋予阿拉伯语“特殊地位”。[1]

希伯来语复兴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过程,它还被犹太人的现代化政治运动英语Jewish political movements所利用,促使许多人改名英语Hebraization of surnames[2]并成为与阿利亚运动地名更改犹太复国主义[3]以及以色列政策相关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原则。

希伯来语重新成为日常用语的过程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上没有其他自然语言在完全没有母语使用者的情况下,又重新获得数百万母语使用者;也没有其他礼仪语言能像它一样,转变为拥有数百万母语者的民族语言

希伯来语的复兴最终也带来了语言层面的增添与变化。尽管最初的倡导者坚持认为,他们只是“从希伯来语失去生命力的地方继续下去”,但最终形成的语言实际上建立在更广泛的语言基础之上。它不仅融合了希伯来语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还吸收了欧洲、北非与中东各地长期定居的犹太社群所使用的非希伯来语成分,其中尤以意第绪语的影响最为显著。

Remove ads

背景

Thumb
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拉丁语词典,1524年
Thumb
密西拿律法书英语Mishneh Torah》,迈蒙尼德希伯来文书写

历史记录表明,希伯来语自公元前10世纪起[4]一直存在至第二圣殿晚期(即公元70年),之后演变为密西拿希伯来语。从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之囚开始直到中世纪,许多犹太人使用的是一种与希伯来语同属闪米特语族的语言——阿拉姆语。自公元2世纪起,直到大约1880年前后希伯来语重新被作为口语复兴之前,希伯来语一直仅用作文学语言与官方语言,并作为犹太教的礼拜语言[5]密西拿希伯来语的口语在公元2世纪消亡后,希伯来语便不再被任何人作为母语使用。

即便如此,在中世纪时期,犹太人仍在广泛的领域中使用希伯来语。这种使用使得希伯来语的大量特征得以延续。首先,古典希伯来语通过权威文献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最主要的来源包括《塔纳赫》(尤其是礼仪中诵读的部分,如《妥拉》《先知书摘》《五书卷》以及《诗篇》)和《米书拿》。除此之外,希伯来语还通过赞美诗、祈祷文、经注等形式得以传承。

在中世纪,希伯来语依然作为书面语言活跃于拉比文学中,用于哈拉卡判例、答问、《圣经》和《塔木德》注释书以及冥想著作之中。然而,在希伯来语复兴的发源地——18至19世纪的欧洲——这种使用往往并不自然,语言华丽堆砌、引文繁多,语法结构混乱,并且夹杂着其他语言,尤以阿拉姆语最为常见。希伯来语当时也充当了世俗高雅文化的载体,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犹太人之间的通用语。犹太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如亚伯拉罕·扎库托英语Abraham Zacuto戴维·甘斯英语David Gans,用希伯来语撰写著作;旅行家如图德拉的本雅明哈伊姆·约瑟夫·戴维·阿祖莱英语Chaim Yosef David Azulai,也都以希伯来语记录他们的见闻。

希伯来语在伊斯兰统治时期的西班牙迎来了特别的繁荣英语Jewish poetry from al-Andalus。在当时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学者如撒母耳·伊本·纳赫雷拉犹大·哈列维亚伯拉罕·伊本·埃兹拉大量创作世俗希伯来诗歌,题材涵盖爱情、自然与美酒等主题。这些塞法迪诗人的作品对后世希伯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现代的语言复兴奠定了基础。在西班牙之外,也门犹太人一直以其诗歌传统英语Yemenite Jewish poetry著称,直到近代仍享有盛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世纪备受尊敬的拉比兼诗人沙洛姆·沙巴齐英语Shalom Shabazi。在西班牙之后的时代,其他世俗希伯来诗人还包括罗马的伊曼纽尔英语Immanuel the Roman以色列·本·摩西·纳贾拉英语Israel ben Moses Najara等人。

除此之外,希伯来语的创造性作品大多局限于一种称为piyyu英语piyyu的礼拜诗——这些诗歌被创作出来用于宗教仪式英语Jewish prayer中的吟唱、诵读或歌唱。这种诗体起源于古代以色列地晚期的诗人,如约瑟·本·约瑟英语Jose ben Jose以利以谢·本·卡利尔英语Eleazar beRabbi Qallir扬奈英语Yannai (Payetan),随后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早期诗人的作品往往晦涩难解,现今主要保存在意大利英语Italian Nusach罗马尼奥以及阿什肯纳兹英语Nusach Ashkenaz的宗教仪式传统中;不过,在所有犹太礼仪体系中,祈祷时吟唱宗教诗歌这一形式,现已成为普遍现象。

希伯来语不仅作为书面语存在,也在犹太会堂宗教学习场所英语Beth midrash中被实际发音和使用。因此,希伯来语的语音体系、包括元音辅音的发音,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存。尽管如此,不同地区的语言影响仍导致了许多变化,从而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发音体系:

  • 阿什肯纳兹式希伯来语:由东欧和西欧的犹太人使用,大体保留了希伯来语的元音结构,但重音位置可能发生了变化,并可能失去了辅音延长现象。不过这些都无法确证,因为并没有记录能告诉我们希伯来语(或其各地方言)在古代迦南时期究竟是怎样发音的。阿什肯纳兹希伯来语的元音与辅音变化形式,与公元7世纪马所拉文士记录下来的元音与辅音符号系统十分接近,这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强烈的传承关系。例如,当我们在书写中看到两个不同的元音符号,或某个辅音带与不带强调点英语Dagesh时,这种差别在不同的阿什肯纳兹发音中都能听出。
  • 塞法迪式希伯来语英语Sephardi Hebrew:由塞法迪犹太人使用,其元音系统不同于传统提比里亚希伯来语英语Tiberian Hebrew的五元音体系,但保留了辅音、语法重音、强调点英语Dagesh中央元音。然而,辅音书写形式的差异并非在所有塞法迪发音中都能听出。例如,在荷兰塞法迪发音中,带点与不带点的ב没有区别,二者都读作[b];而ת无论是否带点,一律读作[t]。对此合并现象至少有两种解释:其一,这种区别随着时间推移在塞法迪发音中逐渐消失;其二,它从未存在过——这种发音源于与马所拉文士所依据的不同的希伯来语方言。
  • 也门希伯来语:据亚伦·巴尔-阿顿[6]的观点,这一发音体系保留了大量古典希伯来语的语音特征。然而,在希伯来语复兴时期,这种发音体系几乎不为人所知。

在这些发音体系内部,也各自存在不同的次级变体。例如,波兰犹太人立陶宛犹太人德国犹太人所使用的希伯来语发音之间,就存在明显差异。

在希伯来语复兴运动开始前的五十年间,耶路撒冷的集市上其实已经存在一种口语化的希伯来语形式。讲拉迪诺语阿拉伯语的塞法迪犹太人,与讲意第绪语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为了贸易往来,需要一种共同语言。最自然的选择便是希伯来语。不过,这种口语化的希伯来语并非任何人的母语,而更像是一种皮钦语

希伯来语复兴所处的语言环境是一种双层语言现象——即在同一文化中并存两种语言:一种属于上层社会与权威领域,另一种则是大众日常使用的语言。在欧洲,这种现象自16世纪的英语开始逐渐消退,但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在欧洲犹太人当中,情况与一般社会类似,但具体表现为:

  • 意第绪语——日常口语;
  • 所在国的通用语言——用于世俗交流与写作;
  • 希伯来语——用于宗教仪式与礼拜目的。

在阿拉伯中东地区,犹太人社群中最常使用的口语是拉迪诺语和各种阿拉伯方言(地中海沿岸以拉迪诺语更普遍,而在更东方的地区,犹太人更常使用阿拉伯语、阿拉姆语、库尔德语波斯语)。在世俗写作中,人们使用古典阿拉伯语,而宗教用途则由希伯来语承担。不过,也有来自阿拉伯世界的犹太学者,如迈蒙尼德(1135—1204),主要以阿拉伯语或犹太-阿拉伯语进行写作。[7]

Remove ads

历史

艾利泽·本-耶胡达立陶宛犹太人,1881年移民至巴勒斯坦,他被称作是“希伯来语复兴之父”,他对于这个复兴运动的贡献是充满意识形态和象征性的:他是第一个提出复兴希伯来语这个概念的人,并在报纸上刊登关于这个理念的文章。[8]他锲而不懈地希望引起大众注意这件事,但是他的主张引起了许多当地正统犹太教徒强烈反弹,他们认为希伯来语是神圣的语言,只能在宗教事务上使用,若是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则是玷污了这个语言;本-耶胡达后来甚至遭人告发而被监禁。本-耶胡达以自己家庭作实验,他和他妻子和自己的小孩只说希伯来语,使得他们的小孩成为千馀年来第一位以希伯来语为母语的犹太人。他还和其他人一起创立希伯来语报纸哈哲维报(1884年),并成立希伯来语委员会(1890年),而后更编纂现代希伯来语字典,为原本只用于宗教的希伯来语发展出能够在日常生活使用的字汇和文法。

虽然最后希伯来语的复兴成功绝大部分并非是因为本-耶胡达在耶路撒冷的行动,但对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回归的犹太人有很大的影响,第一所希伯来语学校便是在那些屯垦区设立。希伯来语渐渐在当地人日常生活中复苏起来,本-耶胡达可说是为复兴运动的开始立下基础。

后来当地越来越多犹太人使用希伯来语,1922年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后,便将希伯来语与英语阿拉伯语一起列作官方语言。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