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带动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帶動唱
Remove ads

带动唱为1980年代流行于台湾的歌唱表演,后来亦可在香港等中文地区看见该类型表演。带动唱表演的特点为以简单手势与夸张肢体活动来解释及配合歌词,并时常要求观看表演者一起参与表演,其目的为带动表演会场热度。带动唱一词或表演方式的起源或发明者,通常是指台湾一名戴姓国中教师。其中,“带”字亦为戴姓双关字。

Thumb
带动唱影响了台湾的舞台表演方式。

1990年代中期后,台湾表演方式多元化后,带动唱方式虽不复流行,不过配合诸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诗词(《登鹳鹊楼》)的该夸张手势与肢体表演,深深影响台湾的康乐活动、综艺表演,并仍偶见于台湾,与其它使用中文的地区。

简介

带动唱的起源一说为中国青年救国团或中国童子军(今中华民国童军)康乐活动之集体创作,不过多数人认为带动唱发明者、真正流行推动者与确定表演方式者都应该是当时服务于台北市新兴国中童军老师戴南祥。戴南祥首先收集学生的创意并加以研发整理,并借由他于台湾电视公司知名民歌节目《大学城》的表演,让带动唱成为台湾普遍的集会表演方式,此表演方式甚至从学生集会场所扩张至政治活动,直至今,仍偶于台湾群众场合可见,其中包含改良过的童歌表演、政治活动、民歌表演场合。例如,2006年9月,带动唱创始人戴南祥亦以“倒扁带动唱”表演,多日参与百万人民倒扁运动[1]

早期台湾作家苦苓演讲时曾严厉批评,带动唱根本是让台湾人民“白痴化”的运动。据说南韩前总统全斗焕为了平息韩国大学学潮,派人来学习台湾校园带动唱;但韩国大学生却悍然拒绝学习,这些学生说:“我们不要玩这个,这东西我们在幼稚园早就玩过了!”[1]

种类

一般说来,带动唱又可分为“表演用”与“带动用”。其中,表演用带动唱以“手语表演”为根本,其动作华美复杂,观众通常难以跟著表演,只能欣赏,有人亦将台湾手语表演列为与带动唱完全不同的表演方式。至于表演者与观众一起互动的带动气氛用带动唱,又通常分为两大种,分别为动歌带动唱与静歌带动唱。这里面,静歌主要目的为抒情。如知名台湾校园民歌《恋曲1990》、《中华民国颂》及《龙的传人》等。该类型歌曲特点为节奏慢,歌词单纯易懂。

动歌的带动唱则为了提高参与者情绪,因此多为快节奏,使观众能随著表演者跟跳。重点在该歌曲必须多为参与者熟悉。如《登鹳鹊楼》 、《捉泥鳅》等等。

秘诀

带动场因为加入手势等肢体活动,因此可赋予集会活力,不过仍有其秘诀。例如:

  • 歌曲尽量原版以维持熟悉者
  • 表演者若有多位,需事先排练并服从主带者
  • 事先沟通
  • 需配置有经验之DJ
  • 切记表演口诀、手势与歌词

常见带动唱歌曲

因为带动唱与台湾校园民歌兴起与表演有绝对关系,因此,常见的带动唱歌曲也大都为校园民歌

  • 一串心
  • 大雨大雨一直下
  • 中华民国颂
  • 今天看我
  •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 天凉好个秋
  • 心情
  • 月琴
  • 水汪汪
  • 年轻不要留白
  • 快乐天堂
  • 《我有自己的路走》
  • 《我的歌》
  • 《我喜欢疯狂》
  • 《把心留住》
  • 《抓一个梦想在手上》
  • 奉献
  • 明天会更好
  • 虎姑婆
  • 青苹果乐园
  • 拜访春天
  • 挑夫
  • 玻璃心
  • 看我听我
  • 飞扬的青春
  • 浪子的心情
  • 海水正蓝
  • 海里来的沙
  • 猜一猜
  • 等一下呢
  • 越过那一座山
  • 爱拼才会赢
  • 爱要上紧发条
  • 爱情的骗子
  • 梦驼玲
  • 歌声满行囊
  • 蜗牛与黄鹂乌
  • 历史的伤口
  • 燃烧青春火焰
  • 营火
  • 恋曲1990
  • 龙的传人
  • 烈火青春
  • 第一支舞
  • 秋意上心头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