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平型关伏击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平型关伏击战,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第115师在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期间,于1937年9月25日前后在山西灵丘县西平型关附近对日军发动的一系列伏击战的总称。主要有乔沟伏击和小寨村伏击两场战斗,一些观点认为包含腰站阻击战和倒马沟战斗。
该伏击战在中共官方叙述与宣传中被称为“平型关大捷”,并被长期视作八路军对日作战的最重要的代表性胜利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平型关伏击战只是平型关战役的一次战斗,由于中共官方宣传的长期影响,中国大陆公众舆论中常将两者混为一谈,甚至将平型关伏击战视为整个平型关战役的全部。
Remove ads
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日军迅速占领北平、天津,并沿平汉铁路和京包铁路南下进攻华北,并先后占领了察哈尔与山西省的居庸关、张家口,大同,蔚县,等多处城市,第二战区预判日军即将进攻太原。
日军第5师团是直属北支那方面军的军队,师团长板垣征次郎(1936年10月前关东军参谋长)与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长东条英机(兼关东军参谋长)为报复傅作义在1936年率晋绥军挫败绥远事件,互相配合,密谋从北边和西面2个方向,攻入雁门关到平型关一线内长城,惩戒晋绥军,以报前耻。
但展开山西作战,南下太原,并不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既定的作战方针。当时北支那方面军和陆军参谋本部的战略目标,都在集中主力部队在京汉线实施攻打石家庄的河北正定会战(石家荘及子牙河、滏陽河附近ノ会戦),9月18日,北支那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采用了冈部参谋长的建议,决定“将第五师团主力调往保定方面”。另称“即使此行动不能赶上正定会战也无须顾虑”,坚决反对第5师团的山西攻略。
为阻止日军进入山西,国民政府将晋北防务划归第二战区,由阎锡山担任司令长官,下辖国民革命军正规军与山西地方部队。阎锡山依托内长城与雁门关、平型关一线,布置防御战役,试图阻滞日军南下 ,平型关战役爆发。
第五师团和察哈尔派遣兵团不顾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北支那方面军禁令,冒险进攻平型关一线。在经过9日战斗后,日军在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和山西方面的战局变化,使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最终改变了战略方向,在平型关战役(内长城线作战)结束后,仓促部署了以攻略太原为目标的山西作战,开辟了一个同蒲线新战场。
Remove ads
9月14日,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从平型关前线致电八路军总部彭德怀等,提出在平型关袭击日军。毛泽东接到八路军总部转电后,16日致电林彪,重申洛川会议的战略决策,要求分散部队发动群众,用开展游击战的方式配合友军。18日,林彪直接致电毛泽东,力主利用平型关的有利形势集中两个旅作战歼敌,暂时不做群众工作。9月下旬, 中国共产党中央毛泽东命令朱德、彭德怀[6]:54[7]:338[6]:26、林彪配合国军抗日[8]:143。9月21日,毛泽东做出让步,发电彭德怀,同意林彪以1个旅暂时集中打正规战,但仍要求适时转向群众工作。获得毛泽东批准后,八路军总部9月23日向林彪下达了侧击平型关日军的作战命令[9][10][11]
第二战区策划9月25日主动出击,出长城合围平型关下面临补给问题和重武器山区运输不便的日军21旅团,根据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和指挥傅作义的要求,希望八路军115师在侧后方袭扰牵制日军。[12][13]林彪在战区司令的要求和中共中央的要求下,将115师下各个主力团安排在公路沿线蔡家峪、小寨村、乔沟等地准备阻击日军袭扰交通线。
9月25日凌晨大雨,343旅685、686团开拔后,344旅被山洪阻拦,仅闯过687团一部分,687团被作为战斗预备队参与警戒,688团未参与战斗。[14]
9月19日晋西北下雪,23、24日降雨,气温骤降,21旅团长三浦敏事给师团发电,要求前送各种补给和大衣等御寒衣物。24日傍晚,第六兵站汽车队本部及兵站汽车第2、87中队运送弹药粮秣抵达平型关前线。三浦旅团长鉴于卫生队所在的关沟和野战仓库所在的辛庄距离前沿阵地(在东跑池一带)较远,为了快速抢救伤员及运送补给,并以其车队战斗人员替换部分野战部队担任警戒任务,以便21旅团全部野战部队得以投入第一线,在征得新庄淳队长同意后,留下了兵站汽车第2中队5辆汽车、官兵11名;兵站汽车第87中队20辆汽车、官兵128名(包括中队长中西次八少佐及该中队自卫小队)担任关沟、辛庄警戒。
于是,准备25日天明从平型关向东经灵丘返回蔚县的第6兵站汽车队就剩下汽车76辆,官兵253名。其中本部有新庄淳中佐等22人,汽车1辆;兵站汽车第90中队有汽车45辆,人员176名;兵站汽车第91中队有汽车30辆,人员55名。此外,汽车队还载运了部分日军回送伤员,但伤员数量不详。
第5师团部再接到三浦旅团长“天气变冷,急需补给”的电报后,又命令辎重兵第5连队第2中队将师团库存的军大衣和粮食、弹药交付给留在留在灵丘的21旅团后勤部队,由其补给21旅团。同时命令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去平型关前线执行联络任务,并从师团司令部护卫中队(第21联队第12步兵中队,中队长神代庄吉大尉)中抽出1个小队(第3小队,小队长高桥义夫少尉)担任桥本的护送部队。这支混成部队到达灵丘后向21旅团后勤部队交付物资后,辎重兵第5联队第2中队随即返回蔚县,而桥本顺正中佐则率领护卫小队和留在灵丘的21旅团后勤部队,准备于25日晨由灵丘向西前往平型关。
这样,9月25日晨,在平型关和灵丘之间的乔沟设伏的林彪第115师就意外的发现相向而行的两支日军后勤辎重部队,分由一名中佐率领,竟然从东西两个不同方向先后进入了伏击圈。
Remove ads
参战部队及部署

国民革命军十八集团军115师第343旅(旅长陈光,政委罗荣桓)
两部共3000人,主要战斗为686团。
- 第六兵站自动车本部,指挥官新庄淳中佐等一行8人,片山输卒队7人,共15人,轿车1辆、自动车1辆;
- 兵站自动车第2中队,中队长矢岛俊彦中尉,官兵187名,辎重兵15名[15](p. 163),汽车50辆;
- 兵站自动车第87中队,中队长中西学大尉,官兵183名,汽车50辆。
- 战斗打响后关沟村方面支援21联队第三大队12中队1、2小队一部

以上共计官兵350名左右,汽车102辆左右,预计士兵中战斗人员为步兵168名,工兵13名,通讯兵21名,辎重兵78名,合计280名。配备武器为三八式步枪171支,三八式骑枪78支,一四式手枪31支,战刀5把;非战斗员为辎重特务兵84名,卫生兵10名,配备刺刀84把,另有18名军官,武器为手枪及战刀。
注:第六兵站自动车本部国内原队是宇都宫第十四辎重兵联队,8月15日赴华[15](p. 8-13),自动车第2中队的国内原队是东京近卫师团辎重兵联队,7 月 15 日组建完成,自动车第87中队国内原队是京都第十六师团辎重兵联队,7 月 27 日组建完成。[16]
Remove ads
- 第五师团司令部参谋桥本顺正中佐本人,随员6人,共7人,自动车一辆。[17]前往平型关前线,偶遇了混合行李队。
- 步兵第21联队混合行李队,辎重兵15名、特务兵70名,辎重车70辆(根据损失记录很可能为42辆)。包含21联队本部大行李与一、二大队大、小行李加上将校行李,士兵的冬装、食粮、弹药等[18](p. 140)
- 担任护卫的步兵第21联队第三大队第12中队第3小队(高桥小队)一部,及归队兵4、5人约20多人。


以上共计官兵约100名,辎重车42辆,马70匹左右,自动车一辆。战斗部队仅步兵高桥小队一部,归队兵4、5人,加桥本中佐一行7人共30人左右,1-2挺轻机枪,特务兵一般不配枪,仅有刺刀。[19]
以上两部日军官兵总计450名左右。
作战经过
战斗结果
外部链接
- 平型关战斗中十八集团军115师敌我形势图
- 平型关军用地图[永久失效链接]
- 姜克实:《平型关大捷日军死伤数考证》,见《文化共生学研究》冈山大学大学院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第16号,2017年3月,pp. 61–85. (中文)
- 姜克实:平型关战役日军死伤统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姜克实:旧日军档案中出现的“平型关大捷”(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姜克实:旧日军档案中出现的“平型关大捷”(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姜克实:旧日军档案中出现的“平型关大捷”(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姜克实:历史是怎样失真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姜克实:一一五师,可曾进入平型关正面战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姜克实:八路军缴获的〝日军砍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姜克实:“平型关大捷”的一个侧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姜克实:“平型关大捷”中的“辎重兵特务兵”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姜克实:平型关大捷中死亡的14名日军士兵纪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姜克实:日军山西作战的经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再考“平型関大捷”――日本军史料からの検讨”‘军事史学’51巻1、2015年6月
- 《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第545期: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徐临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对日军"民夫"问题的探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翟志成:〈集体记忆与历史真实:“平型关大捷”的建构与解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