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年轻太阳黯淡佯谬

關於早期地球上的水的悖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年輕太陽黯淡佯謬
Remove ads

年轻太阳黯淡佯谬年轻太阳黯淡问题是描述在地球历史早期,有关液态水的观测和天文物理学预期之间出现明显矛盾的状况。

Thumb
艺术家描绘的太阳这颗恒星的生命周期。从左下角的主序星开始,然后经过次巨星巨星阶段展开,直到它的外层气壳被逐出,形成在右上角的行星状星云

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1972年被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和乔治·马伦(George Mullen)提出[1]。太阳早期输出给地球的能量仅是现代的70%[2],以此推论早期地球应该处于完全冰封的情况。然而,研究发现地球表面在早期就已有液态水[3] ,并在很长的时间内维持著适合生命的气候[4][5]

这个佯谬的拟议解决方案考虑了温室效应、行星反照率的变化、天体物理影响或这些因素的结合。 事实证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最主要的因素。[6]

Remove ads

早期的太阳能量输出

地球历史的早期,太阳输出的能量只有现在这个时期的70%。在当时存在的环境条件下,太阳输出的能量不足以让地球的海洋维持液体的状态。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和古生物学家马伦在1972年指出,这与地质和古生物证据相悖[1]

依据标准太阳模型,与太阳相似的恒星在主序带的生命期间,由于核融合引起的恒星核心收缩,应该会逐渐增加亮度[7]。然而,依据预测在40亿年(4 × 109年)前的太阳光度,即使当时的温室气体浓度与现在的地球相同,任何曝露在表面的液态水都会结冰。但是,地质纪录显示,除了大约24亿年至21亿年前的休伦冰河时期是寒冷的阶段,整个地球早期表面的温度记录英语Global temperature record都是持续相对温暖的。与水有关的沉淀物早在38亿年前就被发现了[8]。早期的生命形式暗示,早在35亿年前就已经有生物了[9],并且基本的氨基酸和碳的同位素也非常符合现在发现的[10]

Remove ads

温室假说

地球最初形成时,大气层可能含有比现在更多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较高,因为没有细菌与光合作用将CO2气体转换为有机碳和气态氧,估计其分压与现今的大气压力,1,000 kPa(10 bar)一样大。甲烷,一种非常活跃的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混合比估计为10−4(体积比为百万分之100),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现象也可能非常普遍 [11][12]

现时科学界认为,在这段太阳辐射较低的时期,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今日高。地球早期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含量约为当前大气层的 1000 倍,与地球碳循环和太阳的演化路径一致。[13][14][12]

达到如此高的二氧化碳浓度的主要机制是碳循环。 在大的时间尺度上,碳循环的无机分支,即碳酸盐-矽酸盐循环,决定了大气和地球表面之间 CO2 的分配。 特别是在地表温度较低的时期,降雨和风化率会降低,从而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得以在 50 万年的时间尺度上积聚。[15]

具体来说,科学家们透过将地球表示为单个点(而不是在 3 个维度上变化的东西)的一维模型,已经确定在45亿年前(太阳光度比现时黯淡30%),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气体分压需要起码大于0.1 才能使地球保持高于冰点的表面温度。 二氧化碳分压的最大可能值被认为是 10 巴。[14][16]

然而,早期地球大气层二氧化碳含量的确切水平仍在争论中。 2001 年,Sleep 和 Zahnle 提出,在一个年轻的、构造活跃的地球上,海底风化的增加可能会降低二氧化碳水平。[17] 然后在 2010 年,Rosing 等科学家分析了条状铁层的海洋沉积物,发现了大量各种富含铁的矿物,包括磁铁矿 (Fe3O4,一种氧化矿物)和菱铁矿 (FeCO3,一种还原矿物) ,发现它们形成于地球历史的上半段(而不是之后)。 该两种矿物质的共存表明地球早期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的水平之间曾存在相对的平衡。 在分析中,Rosing 等人将大气中的氢浓度与生物产甲烷作用的调节联系起来。 因此,除二氧化碳外,产生甲烷的厌氧单细胞生物亦可能对早期地球变暖做出了贡献。[18][19][20]

基于地质上对硫同位素的研究,一组科学家,包括东京工业大学的上野(Yuichiro Ueno),在2009年建议太古宙的大气中存在著羰基硫化物(OCS,carbonyl sulfide)。羰基硫化物是一种高效的温室气体,科学家们估计,额外的温室效应将足以防止地球结冰[20]

基于2013年的一篇论文:"30-35亿年古热液石英流体包裹体中氮、氩同位素分析",的结论是氮气(dinitrogen)在古地球的热概算中没有发挥重要作用,而CO2的太古宙分压可能低于0.7大气压[21]。伯吉斯,论文的作者之一说:"大气中的氮气含量太低,二氧化碳增加所提高的温室效应,足以温暖地球。虽然,我们的研究结果确实给出了比预期更高的二氧化碳压力读数 -与基于化石土壤的估算不一致,这可能足以抵销年轻太阳太黯淡的影响,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22]"。此外,S.M. Som 在2012-2016年的研究中,根据分析被困在古熔岩中的雨滴印记和空气气泡,进一步表明大气压力低于1.1巴,并且在距今27亿年的一个世纪中可能低至0.23巴[23]

在最初推算的大陆沉积10亿年后[24],地理植物学家海因里希·沃尔特(Heinrich Walter)和其他人争辩说,非生物形式的碳循环提供了负温度回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于液态水中,并与来自矽酸盐风化作用的金属离子相结合产生碳酸根。当大冰期时期,这一部分的循环可能被关闭。火山的碳排放将会由于温室效应而重新开启一个温暖的时期[25][26]

根据雪球地球假说,地球的海洋可能有很多的时候是完全结冰的。最近的这一段时期大概是6.3亿年前[27]。然后,开始了多细胞生物的寒武纪大爆发

Remove ads

充足的辐射热

Thumb
来自4种同位素辐射热英语adiogenic nuclide随著时间推移对地球内部热源英语Earth's internal heat budget的影响。黄色:40,红色:235,绿色:238,紫色:232。 在过去,钾40和铀235的贡献比现在高得多,因此整体的辐射热输出比现在高许多。

在过去,地热释放的衰变热,从钾-40铀-235铀-238都比现在多得多[28]。图表的右侧数字显示铀-235和铀-238和现代的同位素比英语isotope ratio也有很大的不同,估计其比率相当于现代的低浓缩铀。因此,天然铀矿体如果存在,将如同一般普通水中的减速剂有能力支援天然核反应堆。因此,任何解释这种悖论的企图,无论是从衰变热还是任何潜在的天然核裂变反应堆,都必须考虑到辐射的贡献。

辐射热引起地球升温的主要机制不是直接加热(即使在早期的地球投入的总热量也少于0.1%),而是建立起地壳的高地温梯度,从而产生更大的气体释出率,因而在早期的地球大气中气体析出率高,使得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此外,更热的深层地壳会限制地壳矿物的吸水性,导致早期突出海洋的高反照率土地数量减少,从而使更多的太阳能被吸收。

充足的潮汐加热

月球在数十亿年前距离地球很近[29],因此产生相当大的潮汐加热[30]

其他解释

Thumb
显生宙的气候变化

以色列-美国物理学家Nir Shaviv英语Nir Shaviv提出太阳风对早期地球气候造成影响;并结合丹麦物理学家Henrik Svensmark英语Henrik Svensmark 宇宙射线冷却作用的假说,解释悖论[31]。依据Shaviv所说,早期太阳发出较现在强大的太阳风,抑制了宇宙射线而产生了保护作用。在那个时期,相较于现代适度的温室效应,足以解释地球未被冰冻的状况。在陨石中发现太阳在早期更为活跃的证据[32]

大约在24亿年前的温度最小值伴随著宇宙射线在银河中的变星形成速率通量调变。减少的太阳撞击,稍后的结果是宇宙射线流量(CRF,cosmic ray flux)撞击的增强,这被假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关系。

一个另类的太阳演化模型可以解释年轻太阳黯淡的佯谬。在这个模型中,早期的太阳经历了更长时期强大的太阳风输出。这导致大量的太阳质量损失,大约占了生命期损失的5-10%,这导致更加一致的太阳光度水准(当早期的太阳有更多的质量,到智能输出比预期更多的能量)。为了解释太古宙实弹的温暖条件,这种质量的损失必须在大约10亿年的时间间隔内发生。然而,陨石和月球样本的注入记录表明,太阳风通量的上升率仅持续了1亿年。观测与年轻太阳类似的[[大熊座π1]](内阶增九?)与恒星风输出的这种摔落率相匹配,表明较高的质量损失率本身并不能解决佯谬 [33]

太古宙沉积物的检测结果与高温室气体浓度的假说不一致。取而代之的,适度的温度范围可以用较少的大陆面积和"缺乏生物诱导的云凝结核"来解释。这将导致更多的太阳能吸收,从而补偿较低的太阳能量产出[34]

Remove ads

创造科学的看法

创造科学认为,从太阳在三四十亿年前其实能量没有那么多的情况来看,其实是很难在主流科学论述中找到合理的解释。包括说其实温室气体在当时特别多的假设,以及月球当时更靠近地球,使到地球的涨潮比现在大得多而使海水不结冰的假设。因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地球和太阳系的年龄很可能比主流科学认为的年轻许多。[35][36]

其他行星

通常,年轻太阳黯淡佯谬是以地球的古气候为框架。然而,这一问题也出现在其他行星的气候背景下。

火星

火星地表显示出过去液态水曾存在的明显迹象,包括溢出河道冲沟、经风化的陨石坑和河谷系统。 这些地貌特征表明,在诺亚纪晚期(41-37亿年前),火星表面有海洋和河流网络,类似于现在的地球。[37][38] 随后,于赫斯珀里亚纪,大量的液态水从火星表面消失了。目前,火星表面又冷又干燥。假设除了太阳的能量输出改变之外,没有其他的变化,这将意味著火星在过去理应比现在更冷、更干燥。此外,与地球相比,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更远,从太阳接收到能量较少。因此,火星在太阳系历史早期理应更难于地表维持液态水。然而,这样显然与火星探索的经验相违背,一切证据都表明火星过去是湿润和温暖的。对年轻太阳黯淡佯谬的解释可能要考虑太阳风的流量,和经由太阳风流失质量的观测。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恒星的观测和模型都不支持该理论[39]

鉴于早期火星的轨道及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温室效应是让早期火星维持温暖的必要条件。温室效应需要将火星表面温度提高至少 65 K,以容许液态水于火星地表存在。[40][41] 火星被认为曾经拥有密度更大、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层,使地表温度得以升高。 火星早期大气的二氧化碳水平则取决于整个前诺亚纪和诺亚纪的碳循环和火山活动的活跃程度。 挥发性释气亦被认为曾在上述时期发生。[40]

确定火星是否曾经拥有较厚、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层的一种方法是检查碳酸盐沉积物。 地球主要的碳库形式是碳酸盐-矽酸盐循环。 然而,二氧化碳很难以这种方式在火星大气层中积累,因为二氧化碳会因为被凝结而无法带来温室效应。[42]

火山喷发的二氧化碳-氢气温室气体是最近针对早期火星提出的一种可能情景。[43] 甲烷的间歇性爆发可能是另一种可能性。 这种温室气体组合似乎是必要的,因为仅靠二氧化碳,即使压力超过几巴,也无法单独解释早期火星表面为何能达到液态水存在所需的温度。[44][41]

Remove ads

金星

金星大气层由 96% 的二氧化碳组成,在数十亿年前的这段时间里,当太阳比现今黯淡 25% 到 30% 时,以及金星在经历失控的温室效应之前,金星的表面温度可能比现今要低得多,其气候可能类似于现在的地球,包括一个水文循环。[45]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content...

进阶读物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