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主教广州总教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主教广州总教区(拉丁语:Archidioecesis Cantonensis;中国官方称为:广州教区)是天主教在中国广东省广州设立的一个总教区,属于广东教省。[1][2]
Remove ads
概况
1946年4月11日,圣座在中国设立圣统制,广州宗座代牧区升格为广州总教区,属于广东教省。广东教省属下有五个教区,分别是汕头教区、韶州教区、北海教区、江门教区和嘉应教区。香港教区原同属广东教省,后因冷战改直属圣座。
1949年,广州总教区信徒人数为20,346人、61位司铎和94位修女。教座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旧部前56号之八的石室耶稣圣心主教座堂。现任总教区主教为甘俊邱。
历史
1552年8月底,方济·沙勿略神父到印度和日本传教后,在中国广东台山海岸的上川岛上计画准备偷渡入境。但是,答应帮助他偷渡的中国商人反悔,迟迟不来。1552年12月3日晨,沙勿略因疟疾病逝于岛上,年仅46岁。1622年3月12日,圣方济·沙勿略获时任教宗额我略十五世封圣。1639年,澳门教区在上川岛立一块中葡文石碑,并建有小教堂纪念圣人。[3]
1687年,圣座从福建宗座代牧区划出两广及云南设立两广云南宗座代牧区,由道明会会士万济国出任首任宗座代牧。但是,万济国在收至任命书之前已去世。其后,两广教务由葡属澳门教区负责。
1848年5月10日,圣座从葡属澳门教区划出广东、广西两省教务由巴黎外方传教会负责,并成立粤桂宗座代牧区。巴黎外方传教会驻香港办事处李莫瓦神父出任首任宗座代牧。但是,由于葡萄牙的抵制,直到1858年澳门教区才正式将两广教务移交巴黎外方传教会接管,由明稽章主教出任粤桂座代牧区座代牧。

1856年2月29日,广西知县张鸣凤以越界传教为由,杀害马赖神父及26位信徒,继而引发英法联军之役。1858年,清朝与法英双方正式签订了《天津条约》,广西西林教案始告落幕。[4]事后,马赖神父等人获教宗册封为圣人。
1875年8月6日圣座颁发通谕,宣布将粤桂宗座代牧区一分为二,分别成立广东宗座代牧区及广西宗座监牧区,明稽章主教留任成为首任广东宗座代牧。1914年4月6日,圣座将广东宗座代牧区以教座所在地方更名为广州宗座代牧区,同时从广州宗座代牧区划出广东省西部潮州、汕头和汕尾地区设立潮州宗座代牧区。
1920年4月9日,圣座又从广州宗座代牧区划出广东省北部地区设立韶州宗座代牧区。同年8月1日,广州宗座代牧区再划出广东省西部地区设立粤西海南宗座代牧区。1929年4月15日,划出海南岛设立海南自治传教区。1931年3月26日,杨福爵获晋牧成为辅理宗座代牧,可惜他于1938年2月23日去世。
抗日战争期间,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魏畅茂主教继续保持宗座代牧区正常运作,并负责维持教会医院和所有慈善机构的运作,总数超过8,000人。战后国民政府授予魏畅茂主教金色勋章及广州授予他名誉市民的头衔。
Remove ads
1946年4月11日,圣座在中国设立圣统制,广州宗座代牧区升格为广州总教区,属于广东教省,魏畅茂出任为广州总教区首任总主教。但是于1947年12月11日魏畅茂总主教获批准荣休,并由北海教区主教祝福出任教区署理。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地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开始针对天主教进行宗教迫害及打压,教会已经无法正常功能。1950年祝福主教被捕,及后与其他外籍传教士被驱逐出境。1952年中梵断交与英属香港和中国政府先后封锁边界,香港教区与广州总教区联系彻底中断,原属广东教省的香港教区改直属圣座。1958年,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擅自更改原属香港教区的宝安、惠阳、海丰等地的教务并自行设立惠阳教区。
1951年2月13日,邓以明获晋牧及担任广州总教区署理。1958年2月5日,邓主教因“反革命罪”被捕,在监狱中关押22年。1966年至1979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总教区所有宗教活动停止。石室耶稣圣心主教座堂受到严重破坏,其后更被强占成为仓库和垃圾处理场。1980年代初,广州总教区续步恢复运作。1980年,由中国政府控制的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擅自任命刚获释的邓主教为广州总教区正权主教。
同年11月5日,邓以明主教前往香港治病后到罗马述职,并于1981年6月6日获得当时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任命为广州总教区正权总主教。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抨击教宗的任命,并将擅自成立的惠阳教区并入广州总教区,原惠阳教区非法主教叶荫芸擅自出任广州总教区主教。1990年5月6日,爱国会自选自圣林秉良为广州总教区主教。1994年,爱国会又擅自将广州总教区的汕尾市划归汕头教区,河源市划归嘉应教区。
1995年6月27日,邓以明总主教在美国康涅狄克州去世,总教区处于教座出缺状态。2006年10月,甘俊邱获选为主教候选人,次年1月获教宗认可。同年12月4日,晋牧就任为广州总教区正权主教。
Remove ads
教堂

以下是广州总教区著名的教堂。
主教座堂坐落于广州越秀区一德路,属哥德复兴式建筑。主教座堂建于1863年,其间经历两次鸦片战争而被迫中断兴建。历时25年后于1888年落成。由于主教座堂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称为石室主教座堂。主教座堂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共内战和文化大革命遭受破坏。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坐落于广州荔湾区沙面岛。建于1889年的广州法租界内,主要为法国领事馆的职员和在穗法国侨民服务。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被迫中止,1982年12月8日教堂经维修后重开,2010年亚运会前夕按原状修葺。
该教堂又称“河南宝岗圣家堂”(“河南”即珠江对岸,指海珠),坐落于广州海珠区同福中路宝玉直街。教堂建于1938年,文革期间被破坏及被占用作宝岗街服装厂。1984年教堂获归还总教区,经过2年维修后,于1986年12月7日恢复宗教活动。2018年曾误被施工队推倒。
教堂坐落于广州东山区东山洋楼。建于1910年,文革期间被破坏及占用。2006年教堂获归还总教区,重修后于2012年恢复宗教活动。
Remove ads
历任主教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