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康宁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康宁堂(英语:Hornell Hall)是香港大学的第一个,亦是唯一的男生非住宿舍堂。现址位于方树泉文娱中心一楼。
历史
香港大学过去要求全部本科生必须参与任一舍堂,为照顾因不同原因而不居住在宿舍的学生,非住宿堂因此成立[1]。康宁堂在1952年9月24日举行成立大会,最初名称仅为 Men's Non-residential Hall ,后为纪念香港大学第三任校长康宁而命名为康宁堂[2]。
1953年康宁堂正式成立,最初堂址是位于香港大学本部大楼地下[3] 。
最初康宁堂只有英文名称。在1958年,经由公开命名比赛,饶宗颐教授选出“康宁堂”作为舍堂的中文名称,同时也确立了舍堂舍徽。饶宗颐教授在2015年写下“康宁堂”字画送赠予康宁堂。[4]
在1961年,康宁堂是香港大学人数最多的宿舍,占学生人数五分之一,定期举办高桌晚宴、周年舞会等活动,堂内盛行桥牌。 当时堂址已迁到旧学生会大楼3楼,与根德公爵夫人堂为邻[5](根德公爵夫人堂为女生非住宿堂,2011年关闭)
1982年,为了纪念成立30周年 ,康宁堂举办“中国戏曲一周”活动,包括多场戏曲表演及讲座,门票对面向公众公开发售[6]。
1986年, 康宁堂搬迁到徐朗星文娱中心二楼。
2010年 ,受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园扩建工程影响, 康宁堂搬迁到方树泉文娱中心一楼,堂址沿用至今 [7]。
2013年,康宁堂在陆佑堂举行晚宴,庆祝康宁堂60周年[8]。
2014年,康宁堂旧生会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成立[9]。
2018年,康宁堂在陆佑堂举行晚宴,庆祝康宁堂65周年[10]。
2023年,康宁堂在陆佑堂举行晚宴,庆祝康宁堂70周年[11]。
2024年12月15日,康宁堂参加了一年一度由香港游艇会举办,世界帆商大会青年委员会母校杯帆船赛,是香港大学毕业生队之一[12]。
Remove ads
舍堂文化
康宁堂堂训为:Artes Diversae In Uno Agmine ("All Arts But One Goal")。寓意来自不同系所的康宁学子能够携手并进,共同实现目标。 另外堂歌的题词也常被用作堂训:"It's not with stone we build our hall, but with the united strength of all" ("堂非石建 众志成城")[13]
康宁堂让学生自由参与,亦给予空间及资源让学生发展不同项目。故历年来康宁堂学生会曾自行举办康宁之夜等大型活动,以及国外及内地交流团[14] 。
舍堂活动
康宁堂每年举办两次高桌晚宴,邀请旧生及社会贤达作演讲并和堂友交流。晚宴会以合唱Hall Song 及 dem cheer 作结。
堂友在加入康宁堂超过一年后,便可参与“升仙”。当晚喝下Hall Blood后,便可由新人成为大仙,近年通常与第二学期的高桌晚宴一同举行。
康宁堂校友杯 (Hornell Hall Alumni Cup) 是由校友赞助的年度足球比赛,学生和校友们进行友谊赛,赛后举行庆祝聚餐。
康宁堂是其中一间设有师友计划的舍堂。 每位堂友都会根据各自的兴趣领域被分配给一位校友。校友会担任学生的导师,提供职业指导和方向。学生会及旧生会会经常举办师友计划聚会,让不同堂友和校友可以互相交流。
学期完结前,学生会都会举行劲过活动。堂友聚首一堂,切乳猪或写挥春,祈求于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夺取佳绩。
康宁堂鼓励堂友按照自己兴趣发展兴趣,所以队伍并不限于联舍比赛的项目,近年活跃的传统项目包括足球、辩论、桥牌等,亦有较少见的项目如帆船、跑步、电竞、保龄球等队伍 [15]。
康宁堂每年都会举办“康宁之夜”大型文艺活动,历年来设有“青年剧场”、音乐表演等项目,校外人士都可购票参观,近年已经停办[16][17]。
著名旧生
- 郭慎墀 ——拔萃男书院第七任校长、香港学界体育联会永远名誉会长
- 周湛燊 ——香港赛马会前副主席、前屋宇地政署署长、前建筑拓展署署长、前香港童军总监
- 周明权——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前主席、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会长
- 谢仕荣——友邦保险非执行主席
- 卢伟国——香港立法会议员、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会长
- 李焯芬——现任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香港大学前副校长、珠海学院前校监和前校长
- 萧若元——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编剧、主持人
- 陈志超——现为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成员及建造业议会成员、渠务署前署长
- 毕华流——小说家、散文家、1996年世界大富翁大赛冠军
- 薯伯伯 ——旅游写作人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