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建设性不信任投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建设性不信任投票(德语:konstruktives Misstrauensvotum;西班牙语:moción de censura constructiva;英语:Constructive vote of no-confidence)是指在部分议会制国家,国会对总理提出不信任案(倒阁),必须同时由过半数以上的议员选出新任总理人选才能成立,以确保不信任案通过后政府不会陷入空窗期。不过新政府缺乏民意认受性,一般会在选出新政府后决定提前大选,以获得新的民意授权。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2年10月23日) |
例子
德国在战后采取“建设性不信任投票”,投票时需要同时选出一位新总理,并会在新总理选出后成立新政府,所以德国的联合政府可以维持一段相当稳定的运作。
德国在1919年威玛共和时期非常动荡,由于要在国会获得席次没有订定选举门槛,要获得席次有可能仅需有0.4%的选票即可。这导致大量的政党获得席次,让政府难以维持多数执政,而联合政府亦经常遭倒阁。战后德国(西德)制定的《联邦选举法》定下联邦议院(国会)席位的取得门槛,规定政党在国会选举中必须获得5%以上的选票才能拥有席位,并在《基本法》第67条明定“建设性不信任投票”的规则,以防止频繁倒阁。西德时期,首次在1982年通过“建设性不信任投票”,结束施密特领导的社民党联合政府,新的科尔基民盟政府在翌年重新举行大选并胜出。
西班牙在1978年后采取“建设性不信任投票”,投票需要同时选出一位新总理,并会在新总理选出后成立新政府。2018年原总理西班牙人民党拉霍伊因为贪腐丑闻被不信任投票赶下台,由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桑切斯接任,桑切斯获左派我们可以党及多个分离主义小政党支持组建少数派政府。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