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张老师基金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财团法人张老师基金会,前称财团法人中国青少年辅导基金会,最初名为“救国团张老师中心”,俗称救国团张老师,简称张老师。最早成立于1969年11月,首创“张老师专线”,从事青少年辅导服务,至2014年已有3万多名辅导工作人员,为台湾地区最具规模的辅导团体[1]之一。2003年起,并接受行政院卫生署国民健康局委办设立“戒烟专线服务中心”。
《张老师月刊》原为救国团内部通讯,1977年创刊,1981年正式在台湾市面上发行。1983年起,相关出版物多次获颁金鼎奖优良杂志奖项等荣誉。
概述
1969年11月11日,救国团正式成立台北张老师中心(Teacher Chang Youth Guidance Center,‘青少年辅导中心“张老师”’),同年12月并设置“张老师专线”电话,以因应在社会形态剧烈变迁中,辅导青少年面临学业、就业、家庭等诸多适应上的问题。
创办人宋时选以华人大姓“张”,为此一团体命名为“张老师”[2]。
1987年10月9日,张老师结合专家学者、产业人士成立财团法人中国青少年辅导基金会,由李锺桂担任第1届创会理事长。1998年6月,更名为财团法人张老师基金会。
2001年,张老师在台湾地区各县市的辅导专线更改为简易拨码“1980”[2]。
2003年,张老师接受行政院卫生署国民健康局委办“戒烟专线服务中心”,是为亚洲首个戒烟专线。
2005年,因应《心理师法》规定,规划“专业谘商体系”及“志愿服务体系”双轨制,设立张老师心理谘商所,集结有证照的谘商师、临床心理师、社工师等专业团队来服务。成立宗旨在于配合政府政策,办理身心辅导、心理谘商、心理治疗与心理卫生教育推广、青少年犯罪防治等有关工作。
2013年,张老师在台湾地区各县市有46条专线,共有12个张老师青少年辅导中心,全年辅导件数达7.3万人次,平均每日服务约201人次。[3]
Remove ads
辅导工作的演进
1960年代,救国团成立“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延聘教育、心理、法律、社会等专家及社会热心人士协助推行青少年心理辅导。同时也发展营队辅导工作,例如“垦丁育乐营”、“兰阳育乐营”等活动。
1969年11月11日,救国团正式成立台北张老师中心(Teacher Chang Youth Guidance Center,‘青少年辅导中心“张老师”’)。12月4日,张老师辅导专线电话正式开放服务工作。 1970年代,在台南、彰化、嘉义、高雄、云林、台中、宜兰、花莲、苗栗、基隆、新竹、桃园等地成立“张老师”中心,透过电话、信件、晤谈、心理测验等方式来服务。
1980年代,救国团张老师协助中华电视台关系企业华广传播制作公共电视节目《空中张老师》,主持人亮轩。
- 街头张老师
1970年代末期,有鉴于当时台北市西门町之游乐场所有些逃学、逃家,游手好闲的青少年到处游荡;救国团张老师参照英美等国的“街头社会工作”基本精神和特性,在1979年3月正式推展街头青少年辅导工作:由志愿服务人员前往西门町青少年经常出入之场所,了解当地青少年相关问题。
Remove ads
《张老师月刊》
《张老师月刊》创刊于1977年,1981年正式在市面上发行,专注于青少年的健康、学业、情感、职业、家庭、其他人际关系、人生观等议题。临床心理学者余德慧是《张老师月刊》的创办人之一。
- 1970年5月,救国团张老师中心的内部通讯《张老师简讯》出刊,每月出刊一期。
- 1977年12月25日,《张老师简讯》更名为《张老师月刊-辅导研究》。
- 1981年7月1日,《张老师月刊-辅导研究》更名为《张老师月刊》。
- 1982年2月,张老师出版社成立,出版生活丛书、辅导丛书及《张老师月刊》。
- 1983年7月1日,《张老师月刊》更名为《张老师月刊-生活心理杂志》。
- 1994年5月,张老师月刊社及张老师出版社合并改组成立“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张老师文化”。
获奖纪录
Remove ads
相关争议
由张老师基金会自2003年起承接的国民健康署标案“戒烟专线服务中心”,被爆于2018至2019年间涉嫌假造资料,诈领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烟捐补助专案维护合约验收款。
士林地检署检察官会同廉政署及台北市刑大发动搜索,约谈戒烟专线服务中心主任等多人,讯后依诈欺、伪造文书及个资法等罪,分别谕令5万至8万元不等金额交保;涉嫌诈领的不法金额仍待检廉厘清中。[5]
注脚或文献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