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张隆延
臺灣藝術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张隆延(1909年9月7日—2009年5月1日),生于江苏南京,本名龙炎,后改名隆延[1],字十之,号罍翁,近代书法家、艺术教育家、艺评家。出身金陵世家的张隆延,家中收藏亦颇丰富,自幼耳濡目染之下,对金石书画均有极高造诣。
生平
张隆延,生于南京市。祖父韶臣公为前清军门提督,积功任苏淞镇总兵,定居南京。父鉴泉公,荫二品,任邮传部郎中。家中收藏丰富,自幼耳濡目染,对金石书画有所涉猎。张氏于1928年入金陵大学就读政治系,跨读国文系,从胡小石习中国文学史、古今诗选与书道。[2]:2受国学大师黄侃赏识,收为入室弟子。1932年以第一名毕业于金陵大学政治系;第二年赴法国留学,三年后获南溪(Nancy)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于柏林大学、牛津大学及哈佛大学做研究。[3]:6-17早年担任驻德国大使馆、联合国秘书处专员、翻译员等职。来台后,1957年任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有“书法家校长”之称。1962年,出任文化大学艺术学系主任、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1964年被选为瑞士国际艺术及文学院的永久院士。1966年奉派巴黎出任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任副代表。1971年,寓居纽约,任教于圣约翰大学。1978年退休,获圣约翰大学授予杰出客座教授。1999年曾于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回顾展。[4]2009年5月1日凌晨1时张氏于美国纽约医院皇后医疗中心辞世。[5]
Remove ads
书法
张隆延师从胡小石,研习中国文学史、文字学及书道,并临习何绍基临汉《张迁碑》,对其隶法加以学习,又广临汉代隶书诸碑。中年对于汉代简牍多有临习,并从中细查与隶书相近之法。除隶书外,对宋代名家亦多临写,其临黄庭坚、米芾等人之作,形神均备。[6]对于书论亦有研究。1971年所著《中国书法》(法语:La Calligraphie chinoise, un art à quatre dimensions)[7] ,以法文在巴黎出版。1990年与任教圣约翰大学的弟子米乐(Peter Miller)合作出版《中国书法四千年》(Four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Calligraphy)[8]。
张隆延执教多年,作育英才无数。包括姚一苇、胡念祖、刘国松、陈瑞康(1935年-)、傅申、刘平衡(1936年-2016年)、王士仪(1939年-)、张清治(1943年-)、罗建武(1944年-)、袁中平(1959年-)等等,均为其门生。
Remove ads
艺评
张隆延于书法外,也勤于著述,曾以“九方皋”笔名,为《中华日报》写海外见闻,专栏名《西洋景》,1970年由传记文学社集结成书,并有多则艺术评论发表于报端。[9]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