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彭冲 (香港體育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彭冲SBS(英语:Pang Chung,1938年1月4日),前香港田径运动员[7],曾于1950至1960年活跃于体坛。之后于1960年代中期加入教育司署工作,再转职市政总署先后从事文化和运动行政工作,直至1993年退休前为市政总署助理署长。彭冲退休后于1998年担任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义务秘书长[8]逾20年。期间曾因2014年吕品韬风波[9]以及拉走吴芷柔合照事件[10]而引起争议。

事实速览 彭冲Pang Chung SBS, 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 义务秘书长 ...
Remove ads

背景

背景

彭冲早年在香港岛铜锣湾怡和街成长[11],1950年毕业于铜锣湾圣公会学校(1945年复校时租用英皇道10号、12号上课,现为圣公会圣米迦勒小学[12],曾就读湾仔书院[11],1958年毕业于伊利沙伯中学[13][14][15](1954年入学[15],与已故香港道教联合会会长汤伟奇为同届同学[16],1958年报考英文中学会考的中国文学与历史、世界历史、化学、生物、英文、中文、地理、公文以及数学科[16])。在校时活跃于学校运动会[17],曾以伊利沙伯中学学生身份参加由南华体育会举办的全港学运大会[18],1959年创下第14届学运大会跳高项目之最高历史纪录 ─ 1公尺81[18][19],同期参加香港业馀田径总会跳远赛事夺得冠军[20]。后来在当时在位于香港岛铜锣湾高士威道皇仁书院内的皇仁旧生会夜中学[21][22]读了一年预科。同时他一边继续当运动员,一边赚钱交学费,并认识了圣贞德中学前校长冼梓林和获对方教导他学习四书五经以通过罗富国师范学院的入学试[23]

Remove ads

仕途

彭冲于1959年至1961年入读罗富国师范学院修读两年制的教育课程,主修中文科和体育科;是香港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罗慷烈的学生。[23]毕业后,他应自己中学时候的老师邀请,到荃湾官立中学任教一年[23]。同年,即1962年考入香港大学地理系且入住梅堂(May Hall)宿舍[23],在校时夺得社际杯[23][24](1965年二级荣誉毕业[25])。彭冲当时先代表香港参加1962年雅加达第四届亚洲运动会[23]及1966年泰国曼谷第五届亚洲运动会,才于大学完成地理与地质学学士课程至1966年毕业[23]

大学毕业后,彭冲再次代表了香港出战1966年曼谷亚洲运动会[23]。此时他已于1965年9月6日加入教育司署[26][注 2],以官立学校教师/助理教育官身份到皇仁书院教了两年预科[23][27]。又曾于1960年代初在圣公会邓肇坚中学教授体育科,当时受他教导的学生有吴雨和香港著名电视节目《劲歌金曲》及演唱会监制杨健恩[注 3]。他从1965年起任职教育司署助理教育主任(学校)[1],直至1969年升为教育主任(学校)[1][注 4]。此前于1968年前往新界的香港教育司署课程发展及辅导视学处工作,于塔门从事教育事宜[23],其时为一名教育官[28]

其后彭冲在1978年转职市政事务署文化工作科(1980年改称市政总署文化署)担任文化工作经理,负责协助促进香港的体育和文化发展[23]伊利沙伯体育馆香港体育馆为其负责参与建成的两个体育场馆,建成后为前者之馆长[29]。离开教育司署前的衔头是英语科高级教育官[30][31]。1980年代先后擢升为市政总署文化署体育康乐推广组体育馆及娱乐事务总经理[32][33]。而彭冲处理文化工作的同时亦为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981年至1998年担任义务副秘书长的职务[23][11]。他于1984年5月25日升为文化工作总经理,然后在1991年8月1日升为市政总署助理署长(文娱及体育馆)至1993年8月1日退休[34][注 5]。到了1998年起至2015年担任港协暨奥委会义务秘书长[35]

体坛和相关发展

彭冲曾于1950至1960年活跃于香港的体育比赛[36]。他是跳高、跳远及三级跳(1965年至1974年)记录的冠军得主及纪录保持者[37][38]。而且,他更获选为1959年至1960年度和1969年至1970年度香港业馀田径总会成年男子组年度最佳运动员[39][40],而其妻子伍雪葵更五度当选过成年女子组年度最佳运动员,包括1956年至1957年、1958年至1959年、1959年至1960年、1960年至1961年和1961年至1962年[40]。伍雪葵同是活跃于1950至1960年代的跳远短跑运动员[41]。彭冲在1960年代获选为亚洲运动会香港田径队代表[42],并于1980至1990年代多次出任香港代表团团长,带领运动员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亚洲运动会、英联邦运动会及东亚运动会的赛事。[注 6][43]

另外,彭冲在2006年被委任为第29届北京奥运马术委员会(香港)委员[44],翌年获委任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香港区火炬接力组委会联席主席[44]。彭冲自1950年代至今一直关注香港体育界的发展。除了推动香港体坛发展之外,亦致力推动国际体育活动与赛事进行。他既是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文化及教育委员会委员,也是香港业馀田径总会名誉副会长[45]和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副会长[46]。在2009年,彭冲以东亚运动会筹备委员会秘书身分参与香港主办的第一次国际综合项目运动会[47]。他在2015年由中国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义务秘书长转任名誉顾问[48],由义务副秘书长王敏超署任其义务秘书长的岗位[49]。同年,获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颁发“2015年度国际奥委会——体育与创新大奖”[50]。又在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在第三十四届全体会议开幕礼上获得“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荣誉奖章”[51],以表彰他在香港及亚洲地区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52]。此前,他在2002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53],后在2010年获颁授银紫荆星章以表扬他“致力推动香港体育发展”和“促进香港运动员的福利及权益”[54][55]。他现时是南华体育会司库[56]。另一方面早在1970年代任该体育会的总秘书及田径代表队领队兼教练[57][58](1978年从英国获得田径教练资格[59])。

Remove ads

争议事件

彭冲担任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义务秘书长时曾被人非议。在2014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吕品韬参加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指出因为港协暨奥委会占了名额以致无队医同行[60]。彭冲事后反驳吕品韬的指控,且语带讥讽地反问他是否每天都要向运动员打躬作揖和请安才是关心运动员的表现[61]。结果事件引起了公众对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管理不善、黑箱作业的热议[62]

除此之外,在2014年8月,2014年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南京举行。期间,彭冲于羽毛球运动员吴芷柔胜出男女子混合双打比赛[63],接受时任无线新闻体育主播伍家谦访问时[64],先打断访问,后拉走吴芷柔与香港代表团团长、霍启刚等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的重要人物合照[65]。结果引来公众责骂其没有礼貌的行为[66][67]。但港协暨奥委会于同年8月23日发出新闻稿护短,形容彭冲只是“未察觉有关电子传媒与该运动员的采访尚未结束”,所以便邀请吴芷柔与香港代表团其他成员一同庆祝[68]

Remove ads

其他资料

彭冲曾于1960年代担任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副会长[69]

家庭生活

彭冲于1966年结婚[27],其妻为前运动员伍雪葵[27]。二人育有一名女儿彭芷君。彭冲小姨伍育葵是前香港女子网球冠军[70]。而他的女婿是玛丽医院心胸外科副顾问医生辛光耀[71]

著作

  • 2011年:《日新又新——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 香港体育发展六十年》(由郭少棠著、彭冲担任编辑委员会主席)
  • 2014年:《A. de O. SALES - Trailblazer for Hong Kong’s Road to the Olympics》(与Peter Moss合著)
  • 2017年:《香港马拉松的足踪》(与杨世模合著)
  • 2019年:《走过香港奥运路》

参见条目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