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徐伯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徐伯珍(414年—497年),字文楚南朝东阳郡太末县(今浙江省龙游县)人。

徐伯珍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郡府中的属官。他年少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学习写字时没有纸张,常常在竹箭、箬叶、甘蕉叶上以及地面上练习书写。有一次山中洪水突然暴发,冲毁淹没了房屋,村里的邻居都急忙逃跑,徐伯珍却把床叠起来坐在上面,诵读经书不停歇。他的叔父徐璠之与颜延之关系友好,回到袪蒙山修建学舍讲学,徐伯珍前往跟随学习。经过十年时间,他深入钻研经史典籍,前来求学的人大多依附于他。太守琅邪人王昙生、吴郡人张淹都以礼征召他为官,徐伯珍每次应召后不久就辞官退隐,这样的情况前后共有十二次。隐士沈俨曾贴近他促膝交谈,两人结下了质朴纯真的友谊。 吴郡人顾欢指出《尚书》中晦涩难解的义理,徐伯珍对此作出回应解答,条理十分清晰,儒家学者都尊崇他。徐伯珍喜好佛教典籍以及《老子》《庄子》,同时还通晓道家方术。有一年曾发生旱灾,徐伯珍通过占卜预测降雨,后来果然如期下雨。他的言行举止都符合礼仪,经过弯曲的树木下方时,会快步走过以表示避让。他早年丧妻,晚年也没有再娶,自比为古代坚守节操的曾参

徐伯珍住宅南边九里处有一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是东汉时龙丘苌隐居的地方。山上生长着许多龙须草和柽柏树,远远望去呈现出五彩之色,世人称之为妇人岩。两年后,徐伯珍迁居到这里,他住所的台阶与门窗之间,生长的树木都呈现出枝干相连的“连理”之象。门前生长的梓树,仅一年时间树干就粗壮到可以合抱。学馆东边的石壁,夜里忽然有红光穿透照射,不久后红光消失。还有一对白雀栖息在他的门窗上,议论的人认为这是他隐居修行的德行所感召的祥瑞之兆。

永明二年(484年),刺史豫章王萧嶷征召徐伯珍担任议曹从事,他没有就任。徐伯珍家境十分贫困,兄弟四人都头发花白了仍相互陪伴,当时的人把他们称为“四皓”。建武四年(497年),徐伯珍去世,享年八十四岁。跟随他学习的弟子共有一千多人。[1][2]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