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徐森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徐森源(1918年—1986年3月13日),广东省蕉岭县人,中国共产党员,曾任国民党台中县党部书记长,战后奉共党之命来台潜伏,因基隆市工委案逃亡香港,曾任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方言组组长,1986年3月13日逝世于北京[2]。
Remove ads
生平
徐森源,1918年生于广东省蕉岭县蕉城镇黄田村,就读梅县东山中学三年级时,正逢抗战爆发,徐森源积极参与发起“全梅学生联合会”,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次年毕业后加入丘念台成立的“东区服务队”,除了教唱抗日歌曲、抗日宣传也兴办学校,教育战乱下的幼儿以知识及爱国教育[2]。
“东区服务队”是国民政府指示丘念台在广东兴办的组织,主要就是组织群众的工作。因此丘念台对于毛泽东组训群众的方式产生极大的兴趣,1938年3月拜访了延安,考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与陕北公学校。于此后“东区服务队”吸收许多共党骨干干部,几乎成为中共东江纵队的外围组织[5]。
1939年徐森源随东区眼务队到潮汕前线,协助政治部办青年训练班。1940年,台湾爱国青年锺浩东与恋人蒋碧玉、表弟李南峰、萧道应黄怡珍夫妇,从台湾前往中国要参加抗战,搭船前往惠阳,在进入该区域后,他们随即被守军拦下并关押于当地军营;由于只会说日语和客家话,在口语几乎无法沟通的情况下,他们被怀疑为日本所派出的间谍,险些遭到处决。幸好,丘念台在听闻消息后随即现身并与之相谈,才知道丘先生认识蒋碧玉的父亲与蒋渭水先生,一行人重获自由[6]。
1942年东区服务队在罗浮山筹办罗浮中学,锺浩东与徐森源协助办学,徐森源兼罗浮中学训导主任,锺浩东则兼任博西补习学校主任。办学的经验影响日后锺浩东兴学的想法。一面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一面撰写东江前线战地通讯报导。徐森源于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福建永定、惠阳、罗浮、梅县从事日占区做收集情报和台侨策反工作[2]。
由于一起工作,东区服务队的战友间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凡是在该队出生的孩子,男孩起名必要有个“东”字,女孩起名则要有个“区”,以纪念东区服务队。1944年徐森源的长子徐博东在博罗县罗浮山冲虚观诞生[4]。
1946年徐森源经组织批准,前往台湾进行潜伏工作,进入基隆中学任教。不久后锺浩东就到基隆中学担任校长,并积极地安排林英杰、方弢[7]、锺国辉、陈仲豪等人到校任教[8]。当时徐森源、林英杰、张奕明都协助刻印光明报,为地下党提供国共内战情势。
根据当时就读基中学生回忆“光复后,我在基隆省中读书时才开始学国语。十分讽刺的是,我在学国语时所学的第一首国语歌曲,即是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它还是学校教官教我们唱的。”“二二八事件那年,我念初三,在学校担任学生自治会的学术股长,负责管理自治会图书室里的所有图书。自治会图书室里收藏的绝大多数都是‘红书’。我本来就很喜欢看书,在学校成绩也算不错,但我书看得愈多,思想便愈加左倾。[9][6]”
1947年徐森源离开基隆中学前往台中担任国民党台中县党部书记长,借此进行掩护同志的地下工作,受洪幼樵领导[3],1949年10,由于光明报事件爆发后,全台大搜捕,徐森源与丘念台女婿王致远同机离台[10],留下妻子与三个子女在台湾撤往香港。任职于中共华东局台委会香港联络站,在香港调查台湾情况[2][10]。
1953年2月,徐森源回到上海华东广播电台做对台广播宣传工作。1954年8月,调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担任方言组组长,从事对台宣传工作30馀年。1986年3月13日,徐森源在北京逝世[2]。
Remove ads
参见
- 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
- 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
- 基隆市工作委员会案
- 光明报
- 陈仲豪、锺浩东、锺国员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