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微绒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微绒毛(英语:microvillus)系上皮细胞游离面由细胞膜与部分细胞质构成的指状突起[1]。其轴心由一束平行的微丝构成。微丝束对微绒毛的形态起到了支撑作用[2]。该结构可以起到扩大细胞表面积的作用[3]。
微绒毛直径约为100纳米。在光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轮状缘或刷状缘即为排列在一起的微绒毛。在电镜下,则可清晰地观察到单根的微纤毛[1]。
结构
微绒毛的轴心由一束平行的微丝构成。这束微丝起到了支撑微绒毛形态的作用。其正极指向微绒毛的顶端、下端则与终末网(terminal web)相连。微丝亦附着于黏着小带相连。这能起到固定微绒毛的作用。在微绒毛的基部,微丝束与细胞质中的中间丝相连。因不含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α-辅肌动蛋白,构成微绒毛的微丝束不能收缩[2]。
功能
微绒毛使得细胞表面积增大,增强了细胞的吸收功能[1]。
微绒毛的解构
当人患上某些疾病之后,由于相应细胞内部细胞骨架的重排,微绒毛可能会发生解构。这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以及持续性的渗透性腹泻(而且病人还常常会有发烧症状)。比如,被大肠杆菌亚群EPEC感染的患者即会出现微绒毛解构的现象。[5]
小肠上皮细胞先天性地缺乏微绒毛的病症被称为微绒毛萎缩症。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对新生儿来说常常是致命的[6][7]。 不过,微绒毛解构也有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比如,一篇发布于2004年的文章表明,人为地让白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解构可以对自体免疫病起到治疗作用[8]。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