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怀特岛翼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怀特岛翼龙(学名:Vectidraco,意为“怀特岛之龙”)是神龙翼龙超科翼龙的一个属,生存于早白垩世的英格兰。
Remove ads
发现与命名
2008年11月,怀特岛惠特维尔的4岁狂热自然历史收藏者黛茜·莫里斯(Daisy Morris)在怀特岛西南海岸阿瑟菲尔德点悬崖下方岩石中发现一些细小的骨骼。其父母仔细收集了现场能找到的其余所有含化石岩石。[1]2009年4月,南安普敦大学古生物学家马丁·辛普森(Martin Simpson)实证了黛茜的发现。[2][3]莫里斯一家后将标本捐给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2013年电子期刊《PLoS ON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该发现的科学论文,标题为《来自早白垩世英格兰的小型神龙翼龙超科新物种及其对翼龙解剖学、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的意义》。文中德恩·耐许(Darren Naish)、马丁·辛普森与加雷斯·狄克(Gareth Dyke)描述并命名了模式种黛茜莫里斯怀特岛翼龙(Vectidraco daisymorrisae)。属名取自拉丁语Vectis(怀特岛在古罗马时期的名称)及dracō(意为“龙”),种名表彰化石发现者黛茜·莫里斯。[3][1]辛普森还撰写了一本有关黛茜·莫里斯发现的儿童读物,书名为《黛茜与怀特岛之龙》。[4]
唯一已知标本即正模标本NHMUK PV R36621出土于下海绿石砂群阿瑟菲尔德黏土组的查尔黏土段,后者是福氏德斯菊石带(Deshayesites forbesi zone)菲氏德斯菊石亚带(Deshayesites fittoni subzone)的一处黏土岩层,地质年龄可追溯至1.24亿年前的阿普第阶早期。该标本由骨盆左侧、右坐骨、后段背椎及前三节骶椎组成,属于一只亚成体或成年个体。[3]
Remove ads
描述

怀特岛翼龙是种较小型的翼龙。骨盆保存部分长4厘米。估计翼展75厘米、身体全长35厘米。在对其亲缘关系的研究中,描述作者猜测怀特岛翼龙是一个无齿且具有头冠的物种。[3]
发表了几项自衍征或独特衍生特征。髋关节后上角以一处三角形凹陷为边界。该凹陷被一条向后向下延伸的嵴所覆盖。髂骨前刃的前内侧有一大致呈椭圆形的完整凹陷位于凹出表面下方。此外还有一个独特的特征组合,即髂骨后刃细长、呈T形,在一处同样向上突出的宽阔扩张部分终止,后者则长于后刃本身主干部分。[3]
髂骨损坏处显示出蜂窝状骨骼或内部气腔的存在。所有保存下来的椎骨亦均有气腔。[3]
分类
怀特岛翼龙被归入神龙翼龙超科并置于其基干位置。如果正确,则本属将成为已知最小的神龙翼龙超科之一。[3]2018年一项研究发现怀特岛翼龙处于神龙翼龙超科内一处更衍生的位置,确切来讲是位于古神翼龙科内并作为古神翼龙及欧洲神翼龙的姐妹群。[5]大卫·马提尔等人2020年的一项系统发育分析再次发现怀特岛翼龙属于古神翼龙科。[6]该分析遵循朗里奇等人的研究,后者将古神翼龙科分成两个谱系:古神翼龙亚科与中国翼龙亚科。正如朗里奇等人的分析一样,怀特岛翼龙被恢复为古神翼龙及欧洲神翼龙的姐妹群而归入古神翼龙亚科。分支图如下:
古神翼龙形态类 Tapejaromorpha |
| ||||||||||||||||||||||||||||||||||||||||||||||||||||||||||||||||||
参见
- 翼龙列表
- 翼龙类研究历史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