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恒生指数

香港主要的股價指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恒生指數
Remove ads

恒生指数(英语:Hang Seng Index,缩写:HSI,简称:恒指)是用以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重要指标,指数由83只恒指成份股的市值计算出来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十二个月平均市值涵盖率的67.8%。恒生指数成份股,即是香港的蓝筹股。恒生指数由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负责计算及按季检讨,公布成份股调整。1969年11月24日正式向外发报。

事实速览 恒生指数, 国际证券识别码 ...
Remove ads
Thumb
本条目为香港经济系列之一
  • 工农业
制造业 - 能源 - 矿业
农业 - 渔业
  • 服务业
商业 - 贸易 - 通讯 - 旅游业
  • 金融业
金管局 - 港交所恒生指数) - 港元联系汇率制
银行业 - 证券期货交易 - 地产业
航运业 - 航空业
  • 民生
就业 - 消费物价指数
  • 跨境经济活动
CEPA - 个人游
其他香港系列

恒生指数是1964年由恒生银行研究部负责人关士光所创制,关士光因此被誉为“恒指之父”。在关士光的自传书《龙与皇冠:香港回忆录》(The Dragon and the Crown: Hong Kong Memoirs)的前言中,皇家亚洲学会香港分会主席罗伯特·尼尔德将恒生指数誉为香港“资本主义的终极衡量标准”。恒生指数一直获引用为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指数包括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跃的公司。

Remove ads

发展史

香港在1947年至1949年间曾经设有伊利斯股票指数,至1949年9月6日因为该股票指数的编制人伊利斯逝世而停止发布。

始创至1980年代中期

Thumb
1969年至2012年恒生指数走势图

1964年,时任恒生银行研究部负责人关士光受恒生银行董事长何善衡所托,创制恒生指数[2]。恒生指数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数日,基数为100点,并选出33间上市公司股票为成份股,按成份股股价每天更新指数,恒生指数最初仅供恒生银行内部参阅,未有立即对外发表。当年香港只得历史可追溯至1891年及主要由英国人打理的香港证券交易所(俗称香港会),上市公司的总数只有60多间,主要是外资大行及本地行业龙头企业。1969年11月24日,原本只供恒生银行内部参考的恒生指数正式公开发布,此时的点数是150点,不过实际上恒生指数自1964年创设至公开发表的五年间,香港股市已经历了两次股灾,恒生指数在1968年前的点数更是长期处于基数100点以下的水平,至1968年港股大幅反弹及进入牛市,恒生指数在1969年11月比基数100点高出50%之时,关士光等人决定将恒生指数正式公开发布。

恒生指数于1964年7月31日被创建后至当年12月年结只升至101.45点,1965年1月29日升至103.53点后,便随即因为香港有多家华资银行对房地产过度放贷,引致流动资金困难而陷入倒闭危机,触发存户到银行挤提,动摇到投资者的信心,恒指随后大幅下挫。小型银行明德银号因资金链断裂于1月30日破产,打击了香港市民对华资银行的信心,2月初广东信托银行也发生挤提,其后全线停业[3],市民担心在华资银行的储蓄化为乌有,存户纷纷到华资银行提走存款,挤提潮蔓延至多间华资银行,就连创设恒生指数的恒生银行也因为存户挤提而陷入财困,需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注资及收购,华资银行在1965年接连发生挤提甚至破产,引发市场恐慌,投资者抛售股票,恒指在1965年11月30日下跌至77.95点,跌幅达24.71%,这场六五股灾是香港在二战后的首次股灾。之后,恒指虽有慢慢回升至80点的水平,但在1966至1967年年初,恒指都只是在这个区间窄幅上落,不但未能突破100点的创立基数,更因中国文化大革命引发香港政局动荡,恒生指数于1967年下探历史最低位。

1967年的六七暴动于7月中旬恶化为炸弹恐袭浪潮[4],在香港的左派人士使用土制炸弹于社区发动无差别的炸弹袭击[5],接连有无辜市民在炸弹袭击中死伤,香港市民都人心惶惶,引发香港在二战后的首波移民潮,投资者抛售香港资产引发六七股灾[6],恒指在1967年8月31日下跌至58.61点收市,是恒指历史上的最低点数[7]。香港经济在六七暴动后迅速复苏,在1960年代晚期香港经济起飞及人均收入增长带动下,加上跨国金融机构及银行纷纷在香港设立据点[8]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在1973年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更首次提及要将香港发展为区域金融中心[9]。1960年代末期,由于恒指的点数及市值持续上升,吸引更多公司申请挂牌及市民参与股市,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所先后于1969年12月至1972年1月间开业,连同既有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形成“四会”局面,因为新成立的三家交易所都希望有最多的公司在自己的交易所挂牌上市,所以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有部分公司会同时在两三间交易所进行招股上市。由于申请上市的门槛大幅下降,上市公司的数量在数年间大幅增加,市民比过往容易以散户形式入市参与证券买卖,股民大幅增加,同时酝酿港股的另一次危机。

香港股票市场在1970年代初极为火热,1968至1971年连年上升,更于1972年一年间飙升147.04%,但制度及监管未能及时配合调整,酝酿暴跌危机[10]。恒指在1973年3月9日高见1,774.96点,但港股在同年年中发生七三股灾,于1974年12月10日下跌至150.11点,跌幅达到91.54%,是恒指历来最大的股灾跌幅。香港经济其后复苏,恒指在1975年回升104.55%,在1976至1980年间,除1977年外,恒指都有双位数的升幅,在1979年更上升77.47%,在1981年7月17日升至1,810.20点的高位,但好景不常,香港随后受到九七前途问题困扰,1982年单年下跌44.24%,至1983年才回升。1985年1月2日,恒生指数增加4只分类指数,把33只成份股以行业分为4类指数,包括“恒生金融分类指数”、“恒生公用事业分类指数”、“恒生地产分类指数”及“恒生工商业分类指数”。1986年4月2日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所实施“四会合并”,组成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同年5月6日,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合约。

Remove ads

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26日,恒指录得历来单日最大跌幅(以百分比计)33.33%,当日恒指收市报2241.69点,下跌1120.7点,是1987年10月期间由纽约华尔街黑色星期一引发的八七股灾。1993年3月推出恒生指数期权合约,为投资者提供套戥方式,分散投资风险。

加入红筹股

在恒指推出初期,成份股一向由本地业务为主的公司囊括,指数长久以来代表著本港的经济兴衰。不过,自从90年代起内地改革开放,市场多了红色资本企业,其后市场关注更渐渐增加,于1992年8月4日,中信泰富(现称中信股份(0267))成为了首只晋身恒指成份股的红筹股。由于市场爱将恒指成份股叫作蓝筹股,这些具双重身分的股票亦顺理成章被称为“紫筹股”,而随著恒指公司修改国企指数及红筹股指数对内地民企公司定义,近几年更出现具多重身份的恒指成份股(即指同时属于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及红筹股指数的成份股,然而这类成份股所占的数目却非常之少;截至2020年为止,只有6只恒指成份股同时是上述指数之成份股)。

重大改革

随著有不少大型中概股(例如美团点评、京东、网易等)在港以“同股不同权”及/或第二上市方式在港交易,恒指公司在2020年5月公布容许相关公司纳入恒指指数系列(包括此指数),有关决定会于2020年的第三次季度检讨时实施;但基于该类股票的特殊性,相关成份股的所占权重会较现有成份股为低,同时只计算可于交易所进行买卖的流通股分总额,以避免对其他潜在合资格纳入恒指成份股的上市公司在季度检讨中遭到不公平对待。另外,为迎合香港股票市场的急速发展,恒指公司于2020年12月向业界就一系列提出的改革措施作出咨询,并于2021年3月1日公布结果;当中包括决定在2022年年底提高成份股数目至80只(长远目标则定为100只)、划一所有成份股的权重上限为8%、大幅缩短纳入指数的上市年资限制至3个月、以香港为公司基地的成份股数目上限定为20至25只并每两年作出检讨。

恒指于1997年起的走势

千禧年前

1997年6月20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15,000点并以15,154.40点收市。1997年7月31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16,000点并以16,365.70点收市。1997年10月29日,恒指收报10,765.3点,当日的升幅是18.82%(1705.41点),主要因对冲基金活动以及前一日暴跌后的反弹所致。之前一日,泰铢被狙击,对冲基金抛售港股,恒指下跌1438.31点,当日最多曾跌1722.32点。

Thumb
2007年10月的恒生指数

千禧年后

2000年1月3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17,000点并以17,369.63点收市。

2000年3月27日,恒生指数首次突破18,000点。

2001年10月3日,恒生综合指数设立,提供更具广泛代表性的股市指标,综合指数包括在香港股市市值头200位的上市公司,共代表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的97%市值。

除了在港注册的红筹股,其实90年代初亦开始有在内地注册的H股在港挂牌,不过一直未有获纳入成为恒指成份股。其后中央让更多重磅国企来港上市,直至2006年8月11日,恒指服务公司决定将中国建设银行港交所093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上交所60193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H股纳入成为恒指成份股,成为史上首只染蓝H股,中国建设银行成为首只晋身恒生指数成份股的国企股

2006年11月15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19,000点并以19,093.00点收市。

2006年12月28日,恒生指数首次冲破20,000点并以20,001.91点收市。

2007年,受内地宣布推出“港股直通车”的消息带动,恒指2007年10月18日突破30,000点,并于2007年10月30日升上31,958.41点的历史新高(此记录保持超过十年,直至被2018年1月29日的33,484.08点打破)。可是最终“港股直通车”未成事,港股亦随之回落,其后更遇上金融海啸

Remove ads

次贷风暴

2008年1月22日,当日暴跌2,061.2点,收市报21,757.63点,跌幅达8.65%,创历史最大单日收市跌幅。当时美国次按风暴无法受控,引发的全球股灾,恒指盘中曾一度下跌2,109.23点。

2008年1月23日,当日恒指收市升2,332.54点,报24,090.17点,恒指盘中曾一度上升2,482.35点,主要原因是美国突然减息四分之三救市及前一日暴跌后的反弹。

2008年10月27日,市场忧虑全球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拖累恒指下午曾一度下跌1,942点,低见10,676点,收市报11,015点,跌1,602点或12.7%。与2007年10月30日历史高位31,958点比较,恒指于一年间,累跌了20,943点或65.5%[11]

后金融海啸时代(2009年-2016年)

重点情况

自2003年年中开始,恒生指数逐渐由2003年4月25日低位8,331点反弹,进入长达四年半的牛市。于2003年6月17日重上10,000点后,更先后于2006年12月28日及2007年10月18日分别突破20,000点及30,000点,并于2007年10月30日升上新高31,958.41点。[来源请求]

港股直通车2014年才落实、内地股市由高位大幅调整及美国次按风暴恶化等利淡因素拖累,恒生指数由高位反复下跌,于2008年1月22日跌穿被视为牛熊分界线的250天移动平均线,跌至 2008年3月14日的低位21,041.25点,及后虽曾一度反弹至26,000点水平,但随著美国次按风暴新一波危机爆发,受投资银行、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财政困难等消息拖累,恒生指数每况愈下,更于2008年10月27日报出最低位10,676.29点,为2004年5月以来的新低,其后虽反弹上15,000点水平,不过于2009年3月9日再度跌至11,344.58点,其后展开升浪,先后于5月份再度突破牛熊分界线,7月27日重上20,000点。惟担心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欧元下跌,令恒指在2010年5月17日再次失守20,000点大关,在19,000至20,000点水平上落。直至6月14日才重上20,000点收盘。其后股市一路扬起,2010年10月,恒生指数因资金推动,于10月11日升破23,000点,后于10月14日创上2008年以来的最高收市点23,852.17点。2010年11月第一星期,受大量利好消息,包括高盛调高恒指12个月目标至29,000点、内地PMI数据好过预期、以及美国的量化宽松数额大过预期的消息带动,恒生指数1星期内由23,096.32点升至24,876.82点水平,为一年半以来升得最快的一个星期。这项纪录已被2015年4月的上升1999.74点打破,由25,275.65升至27,272.39点。[来源请求]

总的来说,2010年代的香港,经历金融海啸后经济持续畅旺,恒生指数从2010年的10,000多点节节上升,到2016年底的22,000多点。2017年升势更加凌厉,从年初的约22,000点急升至年底约30,000点,更于2018年1月达到历史新高33,484.08点。[来源请求]

Remove ads

2009年-2012年

2009年3月9日,汇丰控股开市后不断沉底,收市前徘徊于37至38元水平。但于收市竞价时段,汇控急跌至33元收市,单日暴跌逾24%,为历来最大跌幅[12]。拖累恒指急跌576.94点或4.8%并以11,344.58点全日低位收市[13]

2012年11月17日 ,恒生指数公司收市后公布季度检讨,昆仑能源013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成为成份股。增至50只的上限。在2012年12月10日生效。

2014年

2014年8月15日,恒生指数公司收市后公布季度检讨,成份股不变,每只成份股的权重上限将在未来12个月通过五轮指数调整,由15%逐步降低至10%。并从下一次指数检讨开始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恒生指数的选股范围[14]

2014年11月7日,恒生指数公司收市后公布季度检讨,领汇房产基金(现称领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082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成为成份股,中远太平洋119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则被剔出。恒指成份股数目维持在50只不变。在2014年12月8日生效。

2015年

2015年2月13日,恒生指数公司收市后公布季度检讨,因应长和系重组,长和000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取代长江实业的成份股地位。和记黄埔(0013)将在完成合并后被剔除,直至下次定期指数检讨前不会作出成份股替代。恒指成份股数目维持在50只不变。在2015年3月18日生效。

2015年4月8日,受外围股市在假期前做好带动,恒指单日暴升961.22点,收报26,236.86点,成交2,500.318 亿元。当日内地资金大举南下,港股通在开通后,首次出现“爆额”的情况,于下午2时09分,港股通每日105亿元人民币额度已用尽[15]

2015年4月9日,受外围股市在假期前做好带动,恒指单日一度暴升1,685.81点,升至27,922.67点。惟之后受到内地A股突然急跌拖累,恒指升幅显著收窄至约500点,低见26,732点,全日高低波幅超过1000点。[16]收市升707.53点,报26,944.39点。成交2,915.287亿。当日有中国资金前进相对便宜的港股套利,港股通每日105亿元人民币额度于下午1时46分用尽[17][18]

2015年4月27日,受汇丰控股迁册总部消息及内地股市做好带动下,恒指最多曾飙527点至28,588点,创下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的新高。收市升372点,报28,433点,港股总成交1,928亿元[19]

2016年

2016年1月4日及2016年1月7日,内地股市急挫7%,两度触及熔断机制,恒指2日分别下跌587.28点及647.47点。1月11日再受内地股市急挫5%影响,恒指自2013年6月26日以来首度跌穿2万点,一度低见19,865.18点,比同年1月8日收市价下跌590.53点。同月20日,受港汇跌势影响,恒指跌穿19,000点水平,收报18,886点[20]。至1月29日,虽然恒指于2016年1月最后交易日反弹2.5%,但受内地股市拖累下恒指全月累跌2,231点或10%[21]

2016年2月5日临近农历新年假期,总结恒指在羊年的表现,全年累积跌5,543点或22.3%,也是2008年鼠年以来回报最差的农历年[22][23]。同月11日猴年首个交易日收市报18,545点,跌742点或3.85%,以点数计是2008年鼠年以来最差的红盘收市,主要受美国股市在香港农历年间暴跌影响,香港农历年间发生旺角骚乱亦加速跌势[24]

2016年打后时间里,恒生指数从18,000点左右低位回升至年中和年底的22,000点左右。如在6月24日收市20,259点,9月12日收报23,290点,接近年底的11月14日收市报22,222.22点。

升势凌厉,重回金融海啸前的高位(2017年-2018年)

2017年末,恒指升势凌厉,重回金融海啸前的高位,从年初的约22,000点急升至年底约30,000点。

2018年年初,恒指冲破32,000和33,000点关口,更于1月26日以33,154.12点收市,创下历史上最高收市点[25][26]。数天后在1月29日,达到历史新高33,484.08点,这天则以32,966.89点收市[27]。2018年2月6日,受前一晚美国股市因债息急升而暴跌超过1000点影响,恒指暴跌1649点或5.1%,为史上第二大单日点数跌幅大及2015年8月24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28][29]。随后在2月9日,受美国股市同一星期内再次暴跌超过1000点影响,恒指曾跌超过1300点,低见29,129点,收市跌943点[30]

同年3月6日,美国总统建议部分国家纳入增加关税之豁免国,使中美贸易战忧虑降温,美股上日低开高收。恒指承接外围升势高开,午后升幅一度达733.67点,高见30,620.06点,收市升幅收窄至624.34点,报30,510.73点[31]

贸易战及反修例风波下(2018年-2019年)

更多信息 2018年 ...
更多信息 2019年 ...

疫情、经济衰退与动荡政局夹击下的港股(2020年-2023年)

更多信息 2020年 (上半年) ...
更多信息 2020年 (下半年) ...
更多信息 2021年 ...
更多信息 2022年 ...

恒生指数在2022年10月一度跌至14769点,比1997年7月香港主权由英国移交到中国时的16365点更低[74],其后虽有反弹,但在2024年1月再次跌破一万五千点的水平[75]。虽有评论员认为港股已经超卖,但亦有市场界人士认为恒指的持续下跌只是在中港融合的过程中消除过往的相对溢价[76]

中国内地放弃房住不炒政策重新提振经济(2024年-)

由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亲自指挥部署的“房住不炒”政策导致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77],严重拖累中国经济增长,他在2024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降低存款准备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翻自己在2016年底提出的房地产调控政策[78]。受到中共中央释放的利好消息影响,恒生指数飙升及成交额大增,2024年9月30日更出现一日成交额突破5,000亿的历史新高[79]。而9月累积升逾3千点,为历年最好表现之9月。

各年指数最高与最低值

单位计算为港元,最高值与最低值是以交易中出现的极值为准。[80]

更多信息 时间, 年初开盘价 ...

各项纪录

  • 历史最高点数:33,484.08点,于2018年1月29日出现。[81]
  • 历史单日最大跌幅(以点数计):(以收市计)3,021.51点,在2025年4月7日录得,收市报19,828.3点。(以盘中计,同日最多曾跌3,143.78点,低见19,706.03点)[85]。主要原因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4月2日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开征“对等关税”,中国也宣布反制措施,对所有来自美国商品同样加征关税。 [86]
  • 历史单日最大升幅(以点数计):(以收市计)2,332.54点,在2008年1月23日录得,收市报24,090.17点。(以盘中计,同日最多曾升2,482.35点,高见24,239.98点)。主要是因为美国联储局突然减息四分三厘救市,及前一日暴泻超过2,000点并创出当时最大单日点数跌幅后的反弹引致,成为港股“大奇迹日”之一。[87]
  • 单日最大成交金额(下跌市):6,208.98亿元,于2025年4月7日出现。 [88]
  • 单日最大成交金额(上升市):5,058.38亿元,于2024年9月30日出现。[89]

计算

今日恒生指数的计算公式:

  • CI:现时指数
  • YCI:上日收市指数
  • P(t):现时股价
  • P(t-1):上日收市股价
  • IS:已发行股票数量
  • FAF:流通系数
  • CF:比重上限系数

(例如比重上限系数为40%,即指在指数编算上,只计算该成份股40%之流通量股权,会出现升停板及跌停板。)

基准日是1964年7月31日,基准日指数是100点。四个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公式与恒生指数相同。

计算方法

恒生指数分三阶段更改成份股与指数比重上限,第一阶段由2006年9月8日开始,恒生指数的计算方法改为以流通市值调整计算。每只成份股的比重上限为25%。第二阶段由2007年3月9日实施2/3的流通调整,流通系数=100-2/3(100%-流通系数)并上调至最接近的5%倍数,比重上限为20%。第三阶段由2007年9月7日实施全流通调整,比重上限为15%。此举主要是为了避免指数受个别大市值成份股(如汇丰控股)所左右而失去代表性。

2014年8月15日季度检讨宣布,每只成份股的权重上限将在未来12个月通过五轮指数调整,由15%逐步降低至10%,与恒生国企指数看齐。

2020年3月,恒生指数成份股中比重最高的是腾讯(11.78%)、友邦保险(9.83%)、汇丰控股(9.26%)、建设银行(7.89%)、中国平安(5.60%)、⼯商银⾏(4.55%)、中国移动(4.36%)、港交所(3.55%)、中国银行(2.83%)、中国海洋石油(2.21%)。[90]

2021年7月,恒生指数成份股中比重最高的是友邦保险(9.61%)、腾讯(9.37%)、汇丰控股(8.26%)、建设银行(5.59%)、阿⾥巴巴(5.57%)、美团(4.75%)、港交所(4.74%)、中国平安(4.07%)、小米集团(3.88%)、药明生物(3.21%)。[91]

在推出早期,恒指仅每日报价一次;惟在电脑化推动下,恒指早已每十数秒变动接近实时报价,2013年4月更已加速至每两秒报价[92]

交易时段

自2011年3月7日起,恒生指数的交易时段将分阶段与内地接通,第一阶段将上午的开市时间提早至9时30分,中午12时正休市1小时30分钟,下午1时30分下午交易开始,照旧下午4时收盘。2012年3月5日起,进一步将下午开市时间提早至1时正,正式与内地同步交易。

现时的交易时段:

逢星期一至五,开市前时段上午9时至上午9时30分、早市9时30分至中午12时、午市下午1时至下午4时、收市竞价交易时段下午4时至下午4时08分与下午4时10分之间随机收市。[93]

例外情况

香港股市于农历除夕平安夜除夕的下午休市。

2024年9月22日前,如香港天文台发出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信号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则有以下交易安排:

  • 信号(包括预警)如在早上7时00分仍生效,港交所延迟开市
  • 信号如在早上7时00分至9时00分前取消,港交所在信号取消后2小时的首个00或30分开市
  • 信号如在早上9时00分仍生效,港交所上午交易暂停
  • 信号如在早上9时00分至11时00分前取消,港交所下午1时00分交易回复
  • 信号如在早上11时00分至中午12时00分前取消,港交所在信号取消后2小时的首个00或30分开市
  • 信号如在中午12时00分仍生效,港交所全日交易暂停

因为其他股市市场很少因为恶劣天气而需要休市,再加上遥距方式交易可行,2023年港府建议于恶劣天气不停市安排,在2024年9月23日开始生效。[94]最后一次因恶劣天气而需要休市的日子为2024年9月6日,香港受到台风摩羯影响,天文台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全日需要休市。[95]2024年9月23日开始,则透过遥距方式照常交易。2024年11月14日,香港受到台风桃芝影响,天文台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恶劣天气不停市安排首次生效,港交所旗下所有市场继续全面运作。[96] [97]

流通系数调整

流通量调整系数(Freefloat adjusted factor,简称流通系数)是流通股份占总发行股之百份比。各成份股之发行量将经流通系数调整后才用以编算指数,策略性持有的股权将不纳入指数编算中。例如流通量调整系数为70%,指该成份股流通于市场上之股权为70%。

2009年11月24日恒指公司宣布收紧流通股定义,由现时持股逾30%始被视作非流通股,大幅降至5%。其持股不会被计入流通股部分,亦即不会用作计算恒指比重。

成份股数目

恒指公司于2006年6月30日宣布将成份股数目由33只加至38只(当中包括33只非H股及5只H股),并于2007年2月9日宣布将成份股逐渐增加至50只。恒指公司在2021年3月1日公布未来会将指数成份股逐步增至最多100只,当中H股与非H股数目将不会被固定于持定水平。[98]

选股范畴

恒指成份股必须是以香港主板作为第一或第二的上市地点,恒指公司会按以下准则选出合资格加入指数的上市公司:

更多信息 上市地位, 上市公司类别 ...

恒生指数成份股

恒生指数成份股,即是香港的蓝筹股。由2024年12月9日起,恒生指数83只成份股,包括:

注:虽然“中银香港”(2388) 大股东是中国银行,但中银香港主要业务集中于香港,故不属于红筹股。

(S/SW/W)号为市值只包含于香港交易所流通及买卖的股份,是次检讨中变动的流通系数,变动于2024年12月9日生效。

更多信息 股份代号, 名称 ...

最初成份股

恒生银行初时选取三十间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成份股,作为银行内部参考资料,以下是三十个恒生指数最初成份股:

历来变动

下表列出了自1964年来恒生指数成立以来变动。

更多信息 日期, 剔除 ...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