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爱民 (选区)
香港九龙城区区议员选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爱民(英语:Oi Man,代号G24)是香港九龙城区议会下辖的选区,1991年设立,2003年采用现名,2023年取消,末任区议员为民主党成员麦瑞淇。
范围及名称
选区位于何文田南部,由公主道、东铁线、漆咸道北、仁风街及佛光街包围,除俗称爱民下邨的爱民邨信民楼、新民楼、德民楼、敦民楼、卫民楼外,包括御龙居、欣图轩、天铸以及香港理工大学何文田学生宿舍,而忠孝街、迦密村道及孝民街所包围的俊民苑及爱民邨部分楼宇则划为爱俊选区。与其相连的选区有何文田、常乐、家维与及红磡选区,并以东铁线接壤油尖旺区尖东及京士柏选区。选区名称来自选区内的爱民邨,投票站设于何文田体育馆。
沿革
1982年区议会选举,公主道、东铁线、漆咸道北、仁风街及佛光街所包围的地区划为何文田南选区,人口主要由山谷道邨、爱民邨及俊民苑组成,选出一名议员,结果由陈志鲲当选。1985年与1988年区议会选举,则定为双议席选区,除陈志鲲外,先后由李维后(至1986年)及蒋世昌(1986年于李辞职后的补选胜出)当选。
1991年区议会选举,何文田南改划为俊谷及爱民两个单议席选区,当中爱民邨划为爱民选区,而相隔一段距离的俊民苑及山谷道邨划为俊谷选区。爱民选区由上届参选过何文田南选区的李莲与陈志鲲争夺,结果陈以三百多票差距胜出,而俊谷由代表香港民主同盟蒋世昌以接近三分二得票多于香港公民协会文国兴胜出。
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区议会,取消所有委任议席及双议席选区制度,全面实行单议席单票制,并改由选区分界及选举事务委员会制定,区议会选区数目亦随人口变动而大幅增加。俊谷爱民两个选区大幅重组,由于何文田邨清拆重建,公主道、忠民街、忠孝街及佛光街一带划到何文田邨所属的所属的常乐选区,忠孝街、迦密村道及孝民街包围部分划为爱俊选区(包括俊民苑及称为爱民上邨的昭民楼、康民楼、颂民楼、建民楼、嘉民楼、礼民楼及保民楼),山谷道邨和称为爱民下邨的卫民楼、敦民楼、德民楼、新民楼及信民楼划为爱谷选区。
1994年区议会选举,代表民主建港联盟的陈志鲲于爱谷选区与另一候选人陈圣光争夺,最后陈圣光以1,667票多于陈志鲲的1,204票胜岀。1999年区议会选举,加入自由党的陈圣光与民建联刘达初对决,结果由刘以二百多票差距当选。
山谷道邨于2000年全面清拆,同时何文田邨重建完成人口上升,2003年区议会选举,爱谷选区由常乐选区吸收忠民街、忠孝街及佛光街包围的地区后,更名为爱民选区。选举由民建联刘达初与民主党陈丽君对决,受惠七一效应增加投票人数,陈以三百多票差距当选。2007年区议会选举,陈丽君面对传统左派工联会、民建联支持的吴奋金及自由党苏慧贤下,仍以五成半得票当选。
2011年区议会选举,陈吴二人再对决,由于建制派于爱俊爱民选区联合工作,结果吴以过千票差距当选。2015年区议会选举,陈丽君转往何文田参选,而民建联吴奋金面对民主党马希鹏挑战,结果吴维持2011年得票数目大比数击败对手。
2019年区议会选举,民主党改派麦瑞淇参选爱民选区,并以约五百票之差击败竞逐连任的吴奋金,成功为民主党收复自2011年失落于建制派的议席。2021年7月,因应政府计划追讨协助民主派初选区议员的酬金津贴传闻所带动的区议员辞职潮中,麦瑞淇辞去区议员职务。
Remove ads
历届议员
- 1991年以后
- 1991年以前
历届选举结果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