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
韩国2017年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出租车司机》(韩语:택시운전사/택시運轉士?,香港、新加坡译《逆权司机》,台湾译《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英语:A Taxi Driver;直译:计程车司机),是一部于2017年上映的韩国剧情片[5],由张薰执导,宋康昊、汤玛斯·柯瑞奇曼、柳海真和柳俊烈主演[6][7][8]。本片取材于西德记者于尔根·辛兹彼得采访光州民主化运动的故事,讲述1980年5月韩国光州民主化运动时,汉城出租车司机金万燮于机缘巧合下意外接载一名德国记者,前往光州进行采访工作,在军队无情的屠杀下,顺利帮助记者历劫归来的故事,期间展现了不少人与人之间的温情[9]。本片代表韩国角逐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10][11],但未获得最终提名。
Remove ads
背景
1979年10月朴正熙遇刺案之后,韩国政局纷乱,12月12日将领全斗焕发动双十二政变夺权,1980年又发动五一七紧急戒严,拘捕了金大中和金泳三等社会运动领袖,光州地区民众仍然继续示威抗议,于是全斗焕以武力大规模镇压。
剧情
汉城的出租车司机金万燮是个单亲爸爸,因过著经济拮据且无暇陪伴爱女的窘迫生活,金显得有些市侩而利己,一天,金万燮正打算向他的房东借贷时,听到一个同行说,一个西德的客人“彼得”(于尔根·辛兹彼得)预定自己的车,愿意出资十万韩元,一日之内来回汉城与光州;金万燮听了非常高兴,立即趁著同行不注意的时候,去搭载这位彼得好筹得缴纳房租的费用。
彼得其实是一名德国广播电视联盟(ARD)驻日本的记者,由于全斗焕独裁政权严格的审查,外国记者禁止进入韩国境内;于是彼得以传教为借口,假扮一位基督教牧师入境韩国,其原意在白天到光州采访,并于宵禁前返回汉城,希望向外界报导光州日益严竣的社会运动局势。
在前往光州的路途中,二人发现通往光州的所有道路都被军队把守著。金万燮试图说服彼得返回汉城,但彼得指出,若计程车没有开到光州,便拒绝支付十万韩元。金万燮只好向军人讹称彼得是返回光州取回遗落合约的外商,才得以进入城市,但金万燮立刻向彼得收了五万韩元的前金,约定好回到汉城才交付另外五万元的尾款。
在光州,他们发现所有商店都关门大吉,街道上更空无一人。金万燮由于长期以来被全斗焕政府制造的假新闻蒙蔽,认为骚乱是由勾结共产党的赤色分子学生引起的,而彼得开始运用他的摄影机拍下他的观察结果,此时二人遇到一群乘坐卡车的学运大学生。大学生们得知彼得是记者后向一行人热烈表达欢迎并提供食品,还邀请彼得到卡车上进行采访,由于大部分韩国学运学生不会讲英文,其中一名大学生具在植还担任彼得的翻译。金万燮为免他的出租车在骚乱中受损,于是决定奔回汉城。
金万燮返回时,接载一名在打算到医院寻找儿子的老妇人,原来那老妇人的儿子,就是学运大学生之一。金万燮于是又与彼得等人重逢。彼得此时对金万燮已经绝望,打算把尾款五万元也给予金万燮,跟他一刀两断。但其他出租车司机责怪金万燮拿走五万元就丢包客户的自私行为,不让彼得付尾款,说除非是金万燮依照原订计划完成行程才给。金万燮被众人骂得羞愧不已,也把五万元的前金还给彼得。稍后,金万燮载著彼得与具在植来到车站广场采访示威活动,并首次目击到军方的暴力镇压行为;但就在约定折返的时间已届时,老旧的计程车却出了毛病。此时当地计程车老大黄泰术驾车出现,将坏车拖往自家维修并让一行人在自家借住一宿。金万燮表现出了放女儿一个人在家的忧心忡忡,但还是只能与彼得和具一起在黄泰术家中暂住。但众人不知道的是,外国记者的出现已引起了韩方特务的注意。
当天晚上,光州民众不满电视的虚假报导攻击电视台,金万燮等一行人远望电视台发生火灾,却被便衣特务发现,具在植为了帮彼得捡拾底片而被捕,便衣特务要求具在植供出彼得与金万燮的下落,由于该特务不谙英语,在请求他让自己跟彼得和金万燮说最后一句话后,具在植用英语提醒彼得跟金万燮逃跑。后来金万燮得到当地计程车司机黄泰术的帮忙得以先行离开,回到安全的地方。但金万燮害怕可爱的女儿无人照料,还是决定自行返回汉城,彼得与黄泰术明白金的苦衷,不但没有拦阻,反而给了他车资、小路的地图与假的全南车辆号牌,让他得以顺利的逃出封锁。
金万燮回程的途中,听到外地人都相信政府对学生们的“诬告”,认为光州事件是朝鲜共产党引致的“叛逆学生”造就的暴动,犹如自己当初对“叛逆学生”的偏见一样,受不了内心的折磨,又回了头,想继续努力救出一些被军队打伤的平民。金万燮回到光州后,在医院找到了黄泰术与彼得。彼得在惊惧中呆坐医院地上,而黄泰术已在具在植的遗体前哀悼。彼得在金万燮的鼓励下继续拍摄,并劝其返回汉城女儿身边;然而这一次金万燮却坚持陪同彼得。
在一场街头抗议中,金万燮一行人眼睁睁看著全斗焕军开始对民众进行武力镇压,遍地伤亡,许多伤者躺在地上,血流满地,奄奄一息,但军队依然继续射击,连过去抢救伤患的平民都不放过。金万燮加入众多出租车司机的行列,得以先救下一些伤患,但军队依然继续扫射,造成更多伤亡。
事变愈演愈烈,当地的记者以及黄泰术担心彼得的安危,告知彼得与金万燮若不马上返回汉城,之后再离开光州便不可能,要求彼得即刻回返日本,将全斗焕军队在光州的暴行报导出来。金万燮带著彼得走小路奔逃,并把摄影器材、底片、还有原本的“汉城车辆号牌”,藏入释迦佛诞日庙会的纪念品“莲花灯”。在其中一个检查哨,金万燮放在车中的“汉城车辆号牌”被一个懂英语的中士班长发现。然而该班长基于良知,放过了金万燮与彼得。但不久,电话传来严禁外国人通行的命令,检查哨的其他士兵即刻前往拦阻,但金万燮立刻飙车闯哨离去。
便衣特务立刻率领追兵赶来,金万燮的计程车几乎被拦阻,但千钧一发之际,黄泰术率领众多计程车司机开车赶来救援,混淆了便衣特务们的视线。最后在其他计程车司机悉数中弹或翻车牺牲下,彼得及金万燮得以到达汉城机场,彼得先假意预订了明天早晨的机票,然后突然间向地勤人员改期,搭最晚一班的飞机头等舱到日本,混淆了情治单位的视听。彼得买了一些皇家丹麦屋曲奇,并把曲奇倒出一部分,利用铁盒底层空间把底片收藏起来,感性告别时,彼得问及金万燮姓名及联络电话,希望将来能够回到韩国,并支付金万燮的修车费用。但金万燮看到了车上的四福牌香烟,于是留下了“金四福”的化名,也留下假电话,不愿意与彼得联络了。
回到汉城后,金万燮跟爱女重聚,恍如隔世。彼得逃出韩国后,向上级陈报了这些独家照片,立刻被刊出,血腥照片和新闻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全斗焕的暴行得以彰显。但彼得想不到,金万燮给了化名,也给了假电话。
23年后,彼得因为光州事变的报导而获得韩国的奖项,在得奖感言中,彼得表达了对“金四福”的感激之情,并表达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相见。金万燮在事变之后也改变了对待乘客的粗鲁态度,当日晚间,其从一名中学生乘客遗落在车内的报章中看到彼得演讲和其成就的文章,在车上自言,很感谢能够认识彼得,也很想念他。
电影的结语中指出,彼得一直试图寻找带他前往光州的出租车司机,然而彼得早就在2016年去世。电影最后以真实的彼得谈话片段作结,彼得对“金四福”表示感谢。
Remove ads
演员阵容
演员 | 饰演角色 | 备注 |
宋康昊 | 金万燮 | 的士司机,独自抚养11岁的女儿,并对她爱护有加[9]。机缘巧合之下遇上正希望前往光州的德国记者彼得。 |
汤玛斯·柯瑞奇曼 | 彼得 | 德国籍驻日记者,想在光州实施宵禁之前到达该地,将全斗焕部队暴行记录下来并公诸于世。 |
柳海真 | 黄泰术 | 光州当地的出租车司机[9]。 |
柳俊烈 | 具在植 | 光州大学生,参加民主运动并担任彼得的翻译[12]。 |
演员 | 饰演角色 | 备注 |
朴赫权 | 崔记者 | 韩国当地记者。 |
崔贵华 | 便衣组长。 | |
严泰谷 | 朴中士 | 懂英语的检查站士官。 |
车顺裴 | 车司机 | |
申淡秀 | 申司机 | |
柳成元 | 柳司机 | |
柳恩美 | 金恩静 | 金万燮的女儿。 |
李姃垠 | 黄泰术妻子。 | |
高成焕 | 顺天汽车中心职员。 | |
许正道 | 孕妇丈夫。 | |
韩根燮 | 参与示威的大学生。 | |
洪万杓 | ||
李薛久 | 躺床顾客1号。 | |
韩成勇 | 沙路检查站军人2号。 | |
任赫顺 | 汉城技师。 | |
朴敏熙 | 权中校 | |
Joey Albright | David John | BBC记者。 |
Remove ads
演员 | 饰演角色 | 备注 |
高昌锡 | 尚九的爸爸。 | |
田慧振 | 尚九的妈妈。 | |
郑进永 | 李记者 | |
刘泰浩 | 光州新闻社部长。 | |
郑石勇 | 汉城汽车中心社长。 |
票房
首日观影人次69.8万人,打破《鸣梁》所创之纪录(68万),成为韩影史上最高首映观影人数之电影[13]。次日中午突破100万观影人次[14],上映第3天突破200万观影人次[15]。在上映第5天突破430万观影人次,成为韩国史上第三部在上映后五日内达到400万观影人次的电影。2017年8月9日,上映第一周,观影人次突破500万,随即打破同年上映的电影《军舰岛》所创之8日内500万观影人次之纪录,成为韩国2017年度观影人次上升速度最快之电影[16][17]。在本片上映后的第十一天,观影人次突破700万[18][19]。《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成为2017年上映的韩国电影当中最高观影人次之电影,更在不足两周的时间内突破了800万观影人次[20][21]。截至8月15日,总观影人次突破900万[22]。8月20日,上映第19天破千万观影人次[23][24] ,成为2017年首部,以及韩国影史上第15部能够突破千万观影人次的韩国电影。另外,此片亦为演员宋康昊第三部由其主演之千万人次韩国电影[25][26]。8月28日,本片总观影人次突破1140万,超越2013年上映,同由宋康昊主演的千万票房电影《辩护人》,成功跻身韩国史上首十位最卖座电影之列[27]。9月9日中午,本片的累积观影人次突破1200万[28]。最终观影人次为12,186,327人次[29]。
Remove ads
首周三天票房为新台币850万元[30];次周票房累计至新台币2200万元[31];最终全台票房为新台币3939万元[32]。
《逆权司机》在港上映后受到好评,上映98日后票房达10,258,818港元,成为香港史上第四部票房突破一千万港元的韩国电影。[33]
评价及反应
总结
视角
为了配合影片上映以及纪念2016年去世的本片主角原型德国记者于尔根·辛兹彼得,光州市政府与“5·18”基金会于光州市政厅安排了一场关于该片及光州事件的特别展览。[34]
2017年8月8日,德国记者辛兹彼得的遗孀埃德托·布拉姆施泰特(Edeltraut Brahmstaedt),来到首尔并计画观赏这部以其丈夫真实故事为蓝本的电影作品[35]。
2017年8月13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与布拉姆施泰特及其亲友一同在首尔特别市龙山区一间电影院观赏了此部电影[36][37],此次亦是文在寅就任韩国总统以来首次参加的文化活动[38]。青瓦台官方表示:“这部电影充分展示外国记者们对韩国民主发展的贡献,文总统亦对彼得为该国所作出的贡献感到敬佩。”[39]
电影播放完毕后,文在寅亦对此作出了以下评价:[40]
“当年人民起义的真相,至今仍未完全展露于人前,这个是我们将来必须面对的任务,而我相信这部电影将有助我们去完成这项任务。”
这位搭载德国记者的司机,其真实身份一直不为人知,但在影片上映后,一位名叫金承必的男子在Twitter上表示,影片中司机的原型其实是自己的父亲金士福,并提供了金士福与德国记者尤尔根的合影作为证明。他指出父亲并非电影中的一般计程车司机,而是酒店包车服务的专门司机,因精通英语及日语而经常服务外国游客。但金砂福事后受军队屠杀平民的血腥画面所刺激而患上严重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并因此重度酗酒,最后于事发四年后的1984年12月因末期肝癌病逝[41][42],终年54岁[43][44][45]。
不少香港观众表示,在观看该片过程中为片中民众的牺牲而感动落泪,并不由得联想到香港的情况。[46] 毕明在香港《苹果日报》上的评论写道:“那不是韩国的故事,是人类的故事。……影片令人有认清和学习这一段历史的冲动和反省,一种辨清是非的血气翻涌,必须看清暴政和民主运动曾经如何发生和牺牲。”[47] 香港《苹果日报》也发表社论,将该片涉及之历史与雨伞运动相比较。[48]
虽然该片并未在中国大陆公映,但在网络上引发了中国大陆网友热烈的关注与讨论。在中国大陆主要影评网站豆瓣上,该片好评如潮。[49] 《出租车司机》的豆瓣词条从8月建立开始,陆续有3万多网友打出了9.1分的高分。不少网友赞扬韩国正视历史的勇气。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9年也曾发生过类似于光州事件的民主运动,以及政府出动军队屠杀的事件——六四事件,但该事件在中国内地仍然被禁止提及。部分中国大陆网友观影后在豆瓣上发表的评论中提及六四事件,但大部分均被删除。[50] 北京时间10月3日晚上9点10分左右,《出租车司机》词条在豆瓣上遭删除。[51] 大陆另一家影评网站时光网上本片的条目也在稍后被移除。[52][53]
数千豆瓣网友在词条、评论被删后,去另一无关的中国产九分钟短片《午夜出租车》中打高分、并“借地”留下“杀了公鸡、天也会亮”“我已经看过大海了,我不能假装没有见过”“本来只打四星,评论没了,现在果断五星”之类的评论,称是“大型行为艺术”,将此短片从原来的低星评价顶成2017年10月9日时的9.5分高分。[54][55]
Remove ads
奖项
年份 | 颁发礼 | 奖项 | 入围者 | 结果 | 备注 |
2017年 | 第26届釜日电影奖 | 最佳电影 | 获奖 | [56] | |
最佳男主角 | 宋康昊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高乐善 | 提名 | |||
最佳配乐 | 乔永旭 | 提名 | |||
美术奖 | 曹和成、郑艺珍 | 提名 | |||
读者评审团奖 | 获奖 | ||||
加拿大奇幻国际电影节 | 最佳男演员 | 宋康昊 | 获奖 | [57][58] | |
第54届大钟奖 | 最佳电影 | 获奖 | [59] | ||
最佳导演 | 张勋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宋康昊 | 提名 | |||
最佳剧本 | 严宥娜 | 提名 | |||
最佳音乐奖 | 乔永旭 | 提名 | |||
美术奖 | 曹和成、郑艺珍 | 提名 | |||
最佳服装设计 | 曹相庆 | 提名 | |||
摄影奖 | 高乐善 | 提名 | |||
编辑奖 | 金尚范、金载范 | 提名 | |||
技术奖 | 提名 | ||||
企划奖 | 获奖 | ||||
第37届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奖 | 十大最佳电影 | 获奖 | [60] | ||
最佳男配角 | 柳海真 | 获奖 | |||
第1届THE SEOUL AWARDS-电影部门 | 最佳电影 | 提名 | [61] | ||
最佳男主角 | 宋康昊 | 获奖 | |||
第3届亚洲国际电影节 | 特别评审奖 | 获奖 | [62][63][64] | ||
美术奖 | 获奖 | ||||
人道主义奖 | 获奖 | ||||
第38届青龙电影奖 | 最佳电影 | 获奖 | [65] | ||
最佳导演 | 张勋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宋康昊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柳海真 | 提名 | |||
最佳男子新人奖 | 柳俊烈 | 提名 | |||
剧本奖 | 提名 | ||||
美术奖 | 提名 | ||||
音乐奖 | 获奖 | ||||
最高观影次数奖 | 获奖 | ||||
韩国文化演艺大奖 电影部门 |
作品奖 | 获奖 | |||
导演奖 | 张勋 | 获奖 | |||
第17届韩国青少年电影节 | 获奖 | ||||
中年演员人气奖 | 宋康昊 | 获奖 | |||
第17届导演剪辑奖 | 特别提及奖 | 获奖 | |||
年度男子新人演技奖 | 崔贵华 | 获奖 | |||
第4届韩国电影制作人协会奖 | 最佳男主角 | 宋康昊 | 获奖 | ||
第18届年度女性电影人奖 | 制作人奖 | 朴恩京 | 获奖 | The Lamp代表 | |
2018年 | 第12届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男配角 | 柳海真 | 提名 | [66] |
最佳原创音乐 | 乔永旭 | 提名 | |||
第54届百想艺术大赏 | 电影部门作品奖 | 提名 | |||
电影部门导演奖 | 张勋 | 提名 | |||
电影部门男子最优秀演技奖 | 宋康昊 | 提名 | |||
电影部门剧本奖 | 严宥娜 | 提名 | |||
人气奖 | 柳俊烈 | 提名 | |||
宋康昊 | 提名 |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