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戴鴻超

華裔美籍政治學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戴鴻超
Remove ads

戴鸿超(英语:Paul Hung-chao Tai,1929年11月18日),河南人,知名华裔美籍政治学者、作家、翻译家。前底特律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事实速览 戴鸿超, 出生 ...

学历

戴鸿超于1948-1949年成为流亡学生,经香港台湾。1954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留美获伊利诺大学政治学硕士(1958年)与博士(1961年)。他的博士论文研究联合国会籍的问题[1]

经历

戴鸿超毕业后任蒙大拿大学助理教授(1961-62年),后转底特律大学任副教授(1962年至1968年),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客座副教授(1968-69年),菲律宾大学副研究员(1969年),哈佛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副研究员(1966-67年,1968-69年,1973年)。1971年回底特律大学政治学系任系主任兼教授(1971年至1977年),兼任底特律大学亚洲研究项目主任(1972年至1989年)与底特律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1972年至1994年),也曾任国立成功大学国际政治经济与密西根大学迪尔伯恩校区政治学系访问教授(1974年)[1]。曾长期居住在密西根州底特律市郊,退休后移居加州圣地牙哥近郊卡尔斯巴德

戴鸿超教授是美国的中国学者协会会长,1966年至1998年美国中国研究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主编[1]。他目前是《The ELM》电子通讯月刊编辑。

Remove ads

评论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

世界日报记者李大明报导:当时的中华民国总统夫人吴淑珍2002年9月27日晚在洛杉矶侨界欢迎宴会中提到当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是错误决定,若当时忍一下,今天就不必费力地重返联合国”。当初博士论文即研究联合国会籍问题的政治学者戴鸿超表示,自50年代中期起,几乎每年的联大都要辩论中华民国的会籍相关问题。以往在美国的影响下,支持中华民国的力量一度占优势。但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为了与苏联对抗,决定与当时与苏联交恶的北京交往。而美国一旦向中共让步,要接纳中共的代表权,支持中华民国的阵线立即崩溃。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的事发生在1971年10月25日的第廿六届联大,当时率领台北代表团出席大会的是外交部长周书楷,他在“中国代表权问题”表决形势已非常明朗的情况下宣布退出联合国。假如周书楷当时不宣布退出,那么几分钟后就会被人请出会场,所以当时台北实在没有任何其他选择[2] [3]

研究蒋介石日记

戴鸿超是多位研究蒋介石日记的学者之一。他曾经在2006年到2010年之间,四次到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蒋介石日记 [4],他认为这是非常珍贵的一手史料。戴鸿超研读从最早的1917年到最后的1972年蒋介石日记,但特别著重他个人要研究的部分。

蒋介石修身

戴鸿超认为蒋介石除了在写日记方面显示其过人的恒心以外,也长期以早起、静坐、遵行格言及读书来修身[5]

中国近代史的三大事件

戴超鸿对20世纪改变中国近代史的三大事件: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特别有兴趣。他在蒋介石的日记里,发现蒋介石陷于军阀割据,江西共产党,豫南谋叛,中原大战两广事变等等纷争的内忧局势,外加上日本发动的“五三惨案”及“九一八事变”,根本无法对日本做出务实的抵抗,仅以“不抵抗”和“攘外先安内”的主张来应付日本侵华的举动,痛遭国人责难与辱骂。蒋介石的日记里表明当时的中国是没有装备齐全及可打仗的正规军队来对抗日本的。蒋的日记里也详细的记载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12月19日蒋介石自认生不如死。后经宋子文力劝蒋介石时局如此,死不如生。周恩来要蒋签署“不剿共”。蒋拒签只口头应允“联共抗日”,给了中国共产党喘息和壮大的机会。七七事变发生时,蒋介石认定中国军队依旧无法对抗武器精良的日军,改打地大战略,引诱日军由北向南,自东往西深入,以达成持久战为目的,日记里写到“以空间换取时间,牵入列强”。戴鸿超认为中国如未发生三大事变,共产党政权将无法成立,中国的三年灾害、十年文革也可以避免,中国经济会提早30年起飞[6]

Remove ads

蒋介石的弱国外交

蒋介石领导中国有技巧的周旋于日本苏联美国英国之间。虽然蒋介石领导的中国当时是一个有如惊弓之鸟般的贫弱国家,但他竭力将中日双方的冲突提升到多国参与的战争,这使他打赢一场本来是必败的战争。其次,他也洞悉对手国家的需求与弱点——日本与苏联之间互相畏惧、英属印度难以抵抗日本入侵以及美国需要中国成为对抗日本和苏联的势力,他将这些变为己方的优势[7] [8]

苏联提议助蒋反攻大陆

戴鸿超研究蒋介石日记发现苏联曾于1969年中苏交恶期间提议助蒋反攻大陆。但蒋介石不信任苏联,日记中甚至说不要当吴三桂,所以蒋介石始终没有应苏联要求提出供给武器的清单,苏联在与中国边境问题缓和之后,也终止了与台湾的联系。戴鸿超透露,蒋介石把尼克森引为好友,但尼克森当选总统后却为了与苏联对抗,而与当时与苏联交恶的北京交往,将台湾排除在联合国之外,让蒋介石非常悲愤[3] [9]

著作

戴鸿超教授发表了75篇专业期刊文章与6本书:

  • 《Land Reform and Politic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1]
  • 《Politics of Post-Land Reform Countries》 (Harvard University,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Monograph, 1984)[1]
  • 《World investment in Southeast Michigan and Detroit》 (1984年)[10]
  • 《现代国际政治经济学:富强新论》(台北:三民书局, 1995年)[1]
  •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aiwan: Bridges for a New Millennium》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1999)[1]
  • 英译《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1]
  • 《枪杆、笔杆和权术:蒋介石与毛泽东治国之道》(台北:时报出版公司,2015年)

私人生活

戴鸿超是国军抗日将领戴民权之子。妻子周明珍[11]曾任密西根大学迪尔伯恩校区化学系教授。两人育有二女一子。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