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电话储值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电话储值卡
Remove ads

电话储值卡简称电话卡,是一种用来支付电话费用(通常是国际或长途电话)的塑料或纸质卡片,大小和信用卡差不多。这种卡是一次性卡,当卡片里面的费用用完后即被丢弃。

Thumb
罗德岛州的电话卡,摄于2008年

为了保护使用者安全,电话卡通常配备PIN码。大多数公司要求用户输入PIN码后才能存取电话卡中的资金。 PIN码通常印在电话卡包装内的一张纸上。用户第一次拨打电话后,有些公司会提供取消PIN码的选项,以加快通话速度。在线上销售虚拟电话卡的公司通常会透过电子邮件发送PIN码。[1]

储值电话卡

Thumb
奥地利的光纤电话卡。馀额以白色条上的垂直标记显示。

储值电话卡将可用馀额储存在卡内实体嵌入的类比或数位记忆体中。将卡片插入读卡机后,可透过公用电话读取此馀额。这表面上类似于银行的自动柜员机(ATM),但储值卡更类似于零钱包。 ATM(以及下文讨论的远端储存系统)仅使用卡片来识别关联帐户并在中央资料库中记录更改,而储值系统会对卡片进行实体更改,或将资料写入嵌入式晶片或磁条,以在通话后反映新的馀额。有些磁卡也会显示剩馀金额。

储值系统主要用于付费电话,避免了与中央资料库通讯的时间延迟和费用,这在 1990 年代之前在技术上非常复杂。

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卡片上对值进行编码:

最早的系统使用磁条作为资讯载体,类似ATM和钥匙卡的技术,第一张磁条电话卡由SIDA制造,于1976年在义大利发行。


奥地利的光纤电话卡。馀额以白色条上的垂直标记显示。 接下来的技术使用了光学储存。光学电话卡因其卡内压印的光学结构而得名。该光学结构在使用后会被加热并销毁。卡片顶部会留下明显的标记,以便使用者可以看到剩馀单元的馀额。光学卡由瑞士的Landis+Gyr和 Sodeco 生产,是许多国家早期流行的电话卡,第一张光学电话卡于 1977 年在比利时成功推出。这种技术非常安全,不易被骇客入侵,但晶片卡的出现逐渐淘汰了世界各地的光学电话卡,最后一家Landis+Gyr工厂于 2006 年 5 月关闭,而当时奥地利以色列埃及等少数国家仍在使用光学电话卡。

第三种储值电话卡系统是IC卡,它使用嵌入式微晶片。经过三年的测试,德国联邦邮政于 1986 年首次大规模推出智慧卡,法国电信则在法国推出智慧卡。许多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包括 1990 年的爱尔兰和1994-1995 年左右的英国,这些国家逐步淘汰了旧的绿色 Landis+Gyr 卡,转而使用晶片(智慧)卡。最初的微晶片很容易被骇客入侵,通常是透过刮掉卡片上的程式电压触点,这使得手机无法在通话后降低卡片内的金额。但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高度安全的技术促进了晶片电话卡在世界各地的普及。

Remove ads

电话卡作为手工艺品或收藏品

电信公司会在电话卡上投放广告,或印上名人肖像、艺术品或精美摄影作品。[2]由于任何一种设计的电话卡供应量有限,有些人开始收集一次性电话卡。由于电话卡数量众多,收藏家倾向专注于某一特定类型的电话卡。有些人会收集单一晶片类型或同一国家发行的电话卡,而有些人则喜欢收集所有类型的电话卡。线上俱乐部和目录为收藏家提供了有关电话卡的详细资讯。此外,这些俱乐部还设有论坛,方便收藏家之间的交流。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