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抗核抗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抗核抗体,英文简称ANA(Anti-nuclear antibody),又称为抗核因子,英文简称ANF(Anti-nuclear factor),是一种直接与细胞核内容物相对抗的自身抗体[1],这种抗体会将体内正常组织当作外来物进行攻击。在正常人体内,自身抗体的滴度是相对较低的,然而其中5%的人群其滴度相对较高,后者中的一半则患有自体免疫性疾病[来源请求]。抗核抗体测试通过测量自身抗体的数量和类型,可了解是否患有自体免疫疾病,以及疾病的类型。
检测
通过对血清的实验室检测,可以检验出是否存在自身抗体,甚至将不同的自身抗体加以区分。通常的检测手段有下列几种: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
相关疾病
自身抗体的滴度正常值应当小于1:40,高于此则表明可能患有自体免疫性疾病,常见的有:红斑性狼疮[2][3]、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自体免疫性肝炎、硬皮病[4]、多发性肌炎、皮肌炎[5],以及多种存在组织破坏的非类风湿症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症状会与高抗核抗体滴度有关联,包括:爱迪生氏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桥本甲状腺炎、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型糖尿病以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下表列出了抗核抗体对多种不同疾病的敏感性,表中的数字为,在某种疾病中能检出特定抗体异常的病例百分比值。某些抗核抗体会在多种不同的疾病中出现,也就是说,其特异性比较差。
30%至4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被检出较高的抗核抗体滴度。
分类
下面是关于可检测到高抗核抗体滴度的各种已知抗体子类型[8],这种检测通常是在称为HEp-2的人喉鳞癌细胞上进行的:
历史
1948年,哈格雷夫斯等人在骨髓中首次发现了红斑性狼疮细胞[9],这一发现首次证明了红斑狼疮是由影响细胞核的相关过程引起的[来源请求]。到了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针对抗核抗体的更敏感的血清学测试方法。
参见
- 类风湿因子
- 抗中性白细胞细胞质抗体 (ANCA)
引用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