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抗精神药物恶性症候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抗精神藥物惡性症候群
Remove ads

抗精神药物恶性症候群(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服用神经安定剂(neuroleptic)或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后可能发生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反应[1]。症状包括高烧、意识模糊、肌肉僵硬、血压波动、出汗和心率过快[1]。并发症可能包括横纹肌溶解症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癫痫发作[1] [2]

事实速览 抗精神药物恶性症候群, 症状 ...
Remove ads

任何抗精神病药物都可能致病,但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似乎比非典型药物的风险更高[1]。通常在服药后数周内发病,但在用药后的任何时间皆可能发病[1] [3]。危险因子包括脱水、激躁英语Psychomotor agitation紧张症[4]。快速减少左旋多巴的使用量也可能诱发这个问题[1]。可能的致病机转与阻断多巴胺受体有关[1]。依症状诊断[2]

治疗包括停用引起症状的药物、快速降温并使用其他药物[2]。所用药物包括单挫林溴隐亭地西泮[2]。发病患者的死亡率约为 10%[4]。需要快速诊断和治疗以改善预后[1]。许多人最终能用较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再开始治疗[2] [3]

截至 2011 年,在精神病院接受神经安定药治疗的患者中,每年每 100,000 人中约有 15 人(0.015%)发生抗精神药物恶性症候群[1]。 20 世纪后半,发生率增加了 100 多倍到约 2%(每 100,000 人中有 2,000 人)[1]。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更高[1]。此病症在 1956 年首次于文献上描述[1]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