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拓跋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拓跋育(6世纪?—558年3月21日),原姓,字僧会[1]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文成帝拓跋濬曾孙,魏献文帝拓跋宏之孙,高阳文穆王元雍第十子[1],北魏宗室、官员。

生平

魏孝武帝元修初年,元育封顿丘县开国伯,食邑四百户,东魏天平年间,出任镇远将军散骑侍郎。元育后来西入关中,东魏撤除了顿丘县伯的封国[2]。元育在西魏官至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封淮安王[3][4][5]

自从尚书元烈被诛杀后,西魏废帝元钦有怨言,暗中谋划诛杀太师宇文泰,元育和广平王元赞等人流泪劝谏他,元钦不听。宇文泰于是与公卿商议废掉元钦,立齐王拓跋廓为皇帝[6][7][8]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复兴鲜卑姓氏,元氏改为拓跋氏,元育也在此时改回旧姓[1]。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宇文泰劝告拓跋育上表给皇帝,请求按照古代制度降爵位为公爵,于是西魏宗室诸王都降为公,拓跋育也改封为淮安公[9][1]

北周代西魏后,周明帝宇文毓二年二月十七日(558年3月21日),拓跋育去世,谥号,十月十二日(11月8日)葬于小陵原[1]。王书钦《北周僭代西魏的史境再审视——从新见<拓拔初墓志>等墓志和史籍说起》认为,拓跋育与一年前去世的拓跋初拓跋宁拓跋儒一样,墓志形制微简、文述草略、尽显讳言,不合王公礼,很可能是都被北周所杀。

Remove ads

其他

拓跋育曾在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在岐阳修建法门寺[10]

家庭

兄弟姐妹

  • 元端,北魏散骑常侍、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安德文公
  • 元泰,北魏通直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太常卿、高阳文孝王
  • 元叡,北魏光禄少卿、济北郡王
  • 元诞,东魏侍中、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司州牧、昌乐文献王
  • 元勒叉,东魏镇远将军、散骑侍郎、阳平县伯
  • 元亘,东魏镇远将军、散骑侍郎、濮阳县伯
  • 元伏陀,东魏镇远将军、散骑侍郎、武阳县伯
  • 元弥陀,东魏镇远将军、散骑侍郎、新阳县伯
  • 元居罗,东魏镇远将军、散骑侍郎、卫县伯
  • 元氏,嫁北魏司州别驾郑幼儒
  • 元氏,嫁北齐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崔仲文
  • 元氏,嫁北魏安南将军、光禄大夫皇甫玚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