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拔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拔塞(Barsils ~ Barsilts,希腊语:Βαρσὴλτ Barsilt;古突厥语 𐰋𐰼𐰾𐰠 *Bersel[1]或Bärsil/Barsïl;[2]中古藏语:Par-sil)是铁勒十五部之一,是一支半游牧乌古尔突厥语族群,可能与Bagrasik相吻合[3]。在古典时代晚期叙利亚的撒迦利亚修辞学者(Zacharias Rhetor)手稿中,拔塞人被列入杰尔宾特以北的草原民族中,6世纪下半叶的文献也提到与阿瓦尔人西迁有关的情况。据狄奥菲拉克特·西莫卡塔,阿瓦尔人到来时,“Barsilt (Barsilian)人、欧诺古尔人(Onogur)、沙比尔人惊恐万分……向新来者赠送了精美的礼物。”[4]拔塞是今天卡拉恰伊人和巴尔卡尔人祖先之一。
2017年,新加坡学者杨邵允将拔塞人同铁勒白霫部(中古汉语 *bˠæk̚-ziɪp̚)相关联。[5]。《通典》(801)中,“白霫”简称作“霫”,是匈奴的后裔,分布在潢河以北,鲜卑故地的靺鞨附近。白霫能征兵万余人,习俗类似于突厥,曾是东突厥颉利可汗的附庸。首领号为“俟斤”。在唐太宗时(~636)内附。[6]《辽史》(1344)将白霫同中京一带的蒙古族族群库莫奚(中古汉语 *kʰuoH-mɑk̚-ɦei)相关联。8世纪由5名吐蕃探险家所刻的一块中古藏语铭文中,可能是将库莫奚与白霫合称为He-tse(《辽史》奚霫)。[7][8][9]不过,同一份资料认为He-tse与Par-sil是不同的,并将后者列入默啜统治的12个突厥部落中。[10][11]
Zuev (2002)也指出,中国史料关于西突厥(c. 630)的记载中,提到“豹汗”拔塞干Barsqan(中古汉语 *b'uat-sai-kan),由Tun-ashpa-[ra]-erkin率领,是弩失毕(< 古突厥语 *Oŋ-Şadapït)右翼5首领之一。[12]
在一份7世纪亚美尼亚地理著作的记载中,拔塞人生活在一座岛上,与保加尔人及可萨人完全不同,且与他们不和。另外,书中还描述他们有大群绵羊,证明他们至少是部分游牧的。Mikhail Artamonov推测,“Barsilia”位于达吉斯坦北部,后来的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因为当时的人群似乎大多定居在永久性要塞城镇。
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拔塞人分布在伏尔加河三角洲附近,这也解释了亚美尼亚记载称他们“岛民”的原因。若真是这样,则他们一定是被可萨人征服,因为8世纪中叶之后其首都阿的尔就在伏尔加河下游。
据说一部分拔塞人定居在伏尔加河中游的伏尔加保加利亚。10世纪时,ibn Rustah报告称,伏尔加保加尔分三部,是“Bersula”、“Esegel”、“Bulgar”。之后,拔塞人可能被同化,成为保加尔人一部分。
Remove ads
脚注
参考文献
另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