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掘穴鹦鹉

新世界鸚鵡科掘穴鸚鵡屬下的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掘穴鸚鵡
Remove ads

穴鹦哥学名Cyanoliseus patagonus西班牙语Loro barranquero,台湾作掘穴鹦鹉),是鹦形目新世界鹦鹉科掘穴鹦鹉属下的唯一一种现存鸟类。[3]这种鸟类分布在南美洲南锥体地区,包含乌拉圭智利阿根廷[1][3]因其拥有广大的分布范围,且数量减少的趋势并不严重,目前物种状态被划为无危[1][4]

事实速览 掘穴鹦鹉, 保护状况 ...

该物种由法国鸟类学家路易·皮埃尔·维埃约于1818年发表,模式产地位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5]1854年,法国鸟类学家夏尔·吕西安·波拿巴将其独立为一属掘穴鹦鹉属,现为该属唯一的现存鸟类。[3]其属名Cyanoliseus来自希腊语kuanos(意即“深蓝色”)及halusis(意即“连锁的、装饰品”)。[6]:127而种小名patagonus则源自西班牙军官既博物学家费利克斯·德·阿萨拉英语Félix de Azara予以取名的“Maracana Patagon”,因为这些鹦鹉会自巴塔哥尼亚地区迁徙而来。[6]:294

Thumb
掘穴鹦鹉群挖掘的洞穴

其最明显的特征为眼周附近的白色区块,腹部和大腿呈部分橙红色,其馀大腿、下半背部和臀部呈黄色;翅膀羽毛主要为绿色、蓝色。[5][7]这种鸟类会在9—2月之间的雨季时期于石灰岩砂岩质的悬崖所挖掘的洞穴中大批繁殖,这也是其称掘穴鹦鹉的原因。[7]

这种鸟类为植食性,以地面上的种子为主食,但也会食用莓果及水果。[8][5]其体重平均约277.9公克,鸟喙宽平均约17.4公釐、深平均约36.3公釐、嘴峰长平均约31.1公釐;翼长平均约237.8公釐;跗跖约21.1公釐;尾长约236.5公釐。[8]

自1981年开始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后,掘穴鹦鹉截至2005年止有12万馀只被交易至世界各地。[4]且因其几乎只能在相当大、密集的群体中成功繁殖,成为其未来族群的隐忧。[4]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