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政道与治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政道与治道》,是牟宗三于1983年出版之书,为二十世纪新儒家在政治领域的代表作[1],与《历史哲学》、《道德的理想主义》合称为“新外王三书”。[2]牟宗三著述《历史哲学》时诱发出了“政道与治道”的问题,故此书以此为名作详细的探讨。
序与新版序
按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之序,此书编为十章,其中九篇皆曾刊载于备杂志,而第九章即新补入。[3]而牟宗三曾在东海大学“中国文化研讨会”发表一篇讲辞,对“中国文化”重新下了定义与解说,故认为“政道与治道”可作重版,并以讲辞作此书的“新版序”。[4]
内容大要
牟宗三作此书在于探讨如何开出“新外王”,并作为《历史哲学》的补充。他认为这个时代最需要新外王,新外王即外而在政治上行王道,以夏商周三代的王道下的大同政治。他认为以科学方式,以科学与儒家理性主义相结合。由于现代社会进步,知识日新月异,所以牟宗三认为应当以儒家内在目的追求科学。[5]
牟宗三认为中国“有治道无政道”[6],由于中国“有治道无政道”,结果就是民主政治无法建立。[7]同时政权应当属民众共有,也就是说立法权应属于全体民众,而治权应随政权走。然而在中国古代社会则政权与治权不分、政道与治道不分、行政权与立法权不分。皇帝代表政权,同时亦代表治权,故成为今天的中国政治问题。[8]
参看
参考文本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