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文类

文学作品类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文学批评中,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种类称作文学类型[1],简称文类[2]。文学作品可以划分成不同文类,各个时代的划分标准不一。在18世纪之前,西方将所有文学作品划分为抒情诗史诗戏剧三种类型。随著小说的出现,旧有的三分法不再适用,不同批评理论家提出各自的划分标准[3]

文体与文类

中国大陆学界通常以“文体”称呼“文类”[2],两者有重叠的地方,但是不完全相同。在中国文学批评中,“文体”一词作为术语,早在《文心雕龙》可见[4]罗根泽认为“文体”在古代中国有两种含义,一是“体派之体”,指文学风格,二是“体类之体”,指文学类型。二十世纪初,受到西方文学理论影响,中国学者将文章分成外在的体裁和内在的风格两部分,“文体”开始作为“文章体裁”的简称,近代的文体研究大多是指体裁研究。随著西方文学理论普及,中国学者大多抛弃古代文章分类方式,重新对中国古代文体分类。中国大陆和台湾学者都肯定“文体”在古代中国有著多种含义,不应该狭义视为“文章体裁”[5]。不过近代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 第7 版) 》对“文体”的其中一个解释还是“文章的体裁”,词典对“体裁”的解释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局限于文学作品范畴[6]。“文类”一词作为术语,到唐朝才出现,如唐柳宗直编写的《西汉文类》,指“文章的种类”[4]。文体与文类两者均是对文章的划分方式,如今文体以体裁划分,文类以文章的某一个特征划分,包括体裁、题材等。文体是文类的子集[4]

在西方文学批评中,“Style”通常翻译作“文体”,指作品中语句的表达形式,常带有作者或者某个作品的风格[7]。“Genres”一词源于法语,指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种类,通常翻译作“文学类型”[1],或“类型”。划分方式根据外在形式(格律和结构等)和内在形式(题材和受众等)[8]

Remove ads

次文类

小说诗歌戏剧三大文类可区分出种种“次文类”(Sub-genre),如“小说”之下,有“成长小说”这个次文类,以主角在不同地方所经历的启蒙和成长过程为小说主体;在“成长小说”这个次文类以下,又有“浪荡成长小说”,以恶棍和行为不检者为主人公。此外,还有流行而通俗的“浪漫传奇故事”(或称“罗曼史”,Romance),此类著作往往见于畅销书排行榜。

诗歌这个文类中,则可以区分出“十四行诗”、“咏叹”、“赞颂”、“挽歌”等次文类;戏剧也可以细分为“喜剧”、“悲剧”、“悲喜剧”和“闹剧”等。

许多次文类的定义相当含糊不清,成为学者棘手的问题。

研究书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