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文革研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文革研究,也称文化大革命研究,由于1978年后中国共产党不承认文革具有“革命”性质,也称“文革”研究“文化大革命”研究[1][2],是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专门研究,一般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范畴,肇始于1970年代末期。[3]

简介

1978年后,中国大陆官方对文革的历史编纂主要见于中国共产党1981年《历史决议》以及五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

除了两岸三地以外,文革研究在英语世界、日本[4]、德国[5]等都有一系列学术成果。

内容

文革研究中存在一些基本问题和研究重点。

分期问题

1981年《历史决议》认为文革持续十年(1966—1976),以1969年中共九大和1973年中共十大为标准分为前、中、后三期。麦克法夸尔也持这种观点。[6]但有学者持文革三年论(1966—1969),认为中共九大后政治路线斗争仅限高层,随着大规模上山下乡,城市的学生和工人群众运动已经很少见。还有观点认为文革仅持续两年,军队介入后已经不再是“造反”运动。

动机问题

1981年《历史决议》认为文革存在两种动机,即毛泽东的“思想上的极左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野心”。但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主因是“大权旁落”,而非“防修反修”。另有同情四人帮者认为,江青、王洪文等是毛泽东路线的忠实履行者,不是“野心家”。

人物和事件专题

文革研究中,林彪事件和周恩来的作用尤其受到学术界关注。[7] 德国学术界对红卫兵运动特别关注。[5] 刘少奇的个人命运也受到关注。[8]

对象和方法

传统上文革研究属于政治史范畴,但近来也出现文化史、社会史、口述史、知青回忆录、社会学的视角。[9][10][11][12]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