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加坡新市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加坡新市鎮
Remove ads

新加坡新市镇是指位于新加坡各地、依规划兴建的自给自足型社区。每个新市镇的设计目标可容纳最多约30万名居民,并划分为住宅、休闲娱乐及就业等功能区域。新市镇由若干街区组成,每个街区再细分为多个小区。其配套设施依多层次系统配置,并遵循建屋发展局(HDB)的规划指引。截至2022年,新加坡全国共有24个新市镇。

新加坡新市镇

新加坡改善信托基金(SIT)于1950年代首次在新加坡兴建新市镇,其规划理念类似于英国的模式,并采取较低密度的设计。1960年代,建屋发展局(HDB)接管公共房屋发展后,新市镇的密度有所提高,并增设更多配套设施。建屋发展局首个新市镇大巴窑设有工业区及配备多种设施的市中心。

自20世纪70年代起,新市镇多选址于远离市中心的地区,并依据新市镇模型规划,包括由邻里中心服务的社区以及市镇级市中心。至1970年代后期,该模式修订为“新市镇结构模式”,引入区域概念及“棋盘模式”,将公共房屋与非住宅发展交错配置。1980年代起,新市镇设计倾向提供面积较大的单位、独特的布局及住宅区设计,以吸引较富裕的居民并塑造城镇特色。1990年代起,购物中心逐渐成为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榜鹅21的开发引入了新市镇规划中的房地产模式,即以轻轨运输系统连接的综合用途开发项目。自2010年代起,新市镇规划更著重宜居性与分层设计,并透过技术整合及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规划。2018年起,每个新市镇均制定专属设计指引,以突显其独特性。

新市镇的开发与新加坡公共房屋建设同步进行,由建屋发展局统筹管理,租期为99年。新加坡大部分住宅项目由公共部门兴建与管理,约80%人口居住于此。新市镇内的公共住宅配套完善,包括学校、超市、公园、购物中心、医疗设施及体育娱乐场地。交通方面,每个新市镇均设有多个地铁站及巴士转换站,连接国内各地;部分新市镇另配备轻轨车站。

Remove ads

历史

新加坡的新市镇发展始于1950年代由新加坡改善信托基金 (SIT) 建造的第一个新市镇女皇镇。 根据英国规划理念规划,该市镇最初是在人口密度较低的情况下建造的。此外,1958年的总体规划要求在市中心以外建设三个自给自足的新城镇。在1960年代将SIT的房屋责任移交给建屋发展局(HDB)后,新市镇规划住宅区的人口密度增加,以促进社会互动。出于这个原因,皇后镇的计划被修改以增加人口密度,同时提供额外的便利设施。[1]

1965年,建屋局开始建设其第一个新市镇大巴窑。 新城镇距离市中心约 5-8 公里(3.1-5.0英里),包含一个城镇中心,配备商店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便利设施,以及几个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的工业区。1971年的概念规划设想了多个新城镇,围绕新加坡中心的集水区,并通过高速公路系统和铁路网络连接在一起,从 1973年的宏茂桥开始,1970年代建造的新市镇遵循原型新市镇模型。[2]该模型包括由邻里中心、次中心和学校提供服务的自给自足的社区,以及新城镇所有社区的城镇中心。这些新市镇远离中区,还包括体育设施和绿地等额外设施,在布局和住宅区设计方面几乎没有变化,并使用道路和街区的编号系统区分不同的社区, 并通过不同的油漆方案。[3]

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入了一种修订后的新市镇模型,称为新市镇结构模型。这种模式将新市镇的基本规划单元从邻里改为辖区,由若干住宅区和一个辖区中心组成,以提高社区凝聚力。[4]此外,该模型引入了“棋盘模型”,在该模型下,公共房屋开发项目穿插于非住宅区和便利设施之中。新市镇规划在1980年代进一步修订,纳入更大的单位以满足较富裕居民对空间增加的需求,并增加住宅区设计和新市镇布局的多样性,以期提供新市镇城镇具有独特的特征。升级和重建计划在旧的新城镇启动,以确保这些地区的设施符合当代规划指南,而新城镇的维护和改善,以前属于建屋局的权限,由镇议会处理后由1987年当选的官员领导。[5]

1990年代见证了新加坡新城镇购物中心的发展。 这些购物中心由私人企业在新市镇的市中心开发,提供各种零售商店和便利设施,例如电影院和百货公司。此外,随著榜鹅 21 的发展,引入了新城市规划的房地产模型,这是一种经过修订的新城市模型。在这种模型下,公共住房和零售和教育等设施被整合到由轻轨连接的密集建筑开发项目中 系统。 这些开发项目还包括一个称为“公共绿地”的共享开放空间,旨在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

2010年代的新城镇规划更加注重宜居性和特征,新城镇内有更多的绿地和娱乐设施,并利用新城镇周围的现有环境来影响其设计和布局。通过广泛安装监控系统和在规划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模型,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新技术。此外,自2018年起,建屋局通过引入针对每个新市镇的设计指南,试图让新市镇更具特色。这些指南为新市镇及其各自的分区制定了具体主题,供未来发展遵循。[6]

Remove ads

布局

新加坡的新市镇旨在作为独立社区发挥作用,其基础是提供多种用途的土地,例如住房、娱乐和就业。 通常计划容纳多达300,000名居民,它们由多个社区组成,每个社区约有20,000至30,000名居民。 每个社区又分为多个区域,由几个街区内的400至800套公寓中的1,500名居民组成。 根据建屋局制定的指导方针,在多个层面提供便利设施。[7]

在提供零售方面,最低水平的提供包括位于住宅区底层的场所,其次是邻里中心,它们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和市场。 镇中心占据了最高水平的零售供应,包括公共交通设施,如巴士转换站和大型商店,如超市和百货公司。同样,新市镇的公园包括为整个城镇服务的城镇公园和为个别社区服务的邻里公园。[8]

新市镇列表

更多信息 名字(英语、马来语), 中文 ...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