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北市立插角森林实验小学
位于新北市三峡区的一所公立国民小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北市三峡区插角国民小学,简称插角国小,是台湾的一所公立小学,位在新北市三峡区大豹溪流域,以自然环境特色教育闻名。同时,在大豹溪流域一带还设有金敏分校。
校史
1922年,当地人士成立私塾“大有义塾”,1933年与“五寮义塾”合并,改制为台北州大埔公学校的插角分教场。1941年4月独立设校,称为插角国民学校,同时设立五寮分教场(两年后改隶大埔国民学校)。[1][2]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华民国军事接管台湾,国民政府派遣人员接收该校,校名依行政区划改制,改称台北县三峡镇插角国民学校,简称插角国校。[1][2]1968年,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在台湾省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原国民学校改称“国民小学”,插角国校于是改称插角国民小学,简称插角国小。[1][2]2010年,五都改制,全名由台北县三峡镇插角国民小学改为新北市三峡区插角国民小学。
校园
插角国小的校地面积为13,377平方公尺。[2]学校校舍为三进式设计,设有立体化发展的空中花园,但室内空间较少,没有活动中心,集合全校学生仅能将两间教室打通。[1][3]校内设有树屋,遍植植物,兴建生态池吸引各式蛙类,也可以见到红鸠、红嘴黑鹎、鹧鸪及领角鸮等鸟类的踪影,犹如生态公园。[4][5][6]
学区环境与课程
插角国小邻近大豹溪、大板根等自然景点,有户外踏查、溯溪等课程;在校内兴建生态池,吸引各式蛙类,也可以见到红鸠、红嘴黑鹎、鹧鸪及领角鸮等鸟类的踪影;其它如爬树、戏剧、武术、南胡、蓝染、品茶、野菜料理等,十分特殊。[3][4][5]他们的毕业旅行交由学生自由规划,曾经有骑乘自行车环游花莲县的案例。[7]
学生
学区一带的经济产业发展,以旧矿场、林地、农牧场、茶园、茶叶加工厂等自然资源产业为主。[1]
插角国小附近曾经有两处煤矿,学生家长多从事采矿业,20世纪中后期由于矿产量日渐稀少,雇工不合成本,多遭解雇,家长需要到外地打零工或改务农,顺应学区附近的山地环境,种植橘子、茶叶、竹笋等作物。因经济不佳,人口逐渐外流,学生人数也愈来愈少。[1]1990年,插角国小计有9班,学生人数107人[1];1995年,仍有9班,只剩57位学生[2]。因为学生人数少,师生彼此熟识,各年级也经常混龄上课,同学间关系融洽。[8]
后来,透过发展自然环境教育等特色,学生数逐渐回升,但因校舍容量限制与课程特色,学生名额有限,2010年代每逢招生季节,就会有家长前一日到校“夜宿”校内,排队争抢小孩入学名额。[4][5]2017年资料显示,全校171名学生,仅有23名居住于邻近区域,148名来自区域外,其中大部分为台北大学社区特定区居民。[6]在2023年2月统计时,插角国小有12班、163名学生与44名教职员[9]。
Remove ads
分校

插角国小设有金敏分校,与校本部相距约四公里。[10]其历史可溯至1961年9月增设金敏分班,1969年升格为金敏分校。[1][2]1994年降回分班,又于2000年1月恢复分校设置。[9]
金敏分校一度全校仅有6名学生,规模迷你。分校主任陈启明任教该校后,发展森林小学特色教育,重视户外活动。[11][10]学生会组团登山,毕业资格要求登上合欢山、玉山等台湾名岳。[12]转型后,学生大部分是家长因慕名而来,从三峡市区一带平地将学生送到山上读书。[10]2017年时,每天早上从台北大学社区特定区到金敏分校的通勤学生就有三辆中型巴士之多,至2021年,金敏分校共有72位学生。[10][13]
早年,尚有有木分校,是在1947年8月,附设的有木分班开始授课,并于1953年8月升格为有木分校。有木分校已于1965年8月升格,独立设校,即今有木国小。[1][2]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