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南方写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南方写作是2018年末提出的一个文学概念与文学流派,它涵盖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作家,还延伸至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代表作家有林白黎紫书林棹黄锦树等。在主题上聚焦地域文化、海洋文化,在其概念界定、文学理解等方面存在争议。

缘起与发展

“新南方写作”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 2018 年末于广东潮州举办的“花城笔会暨第三届韩愈文学月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祥、中山大学副教授王威廉、朱山坡等学者作家就该概念展开初步探讨,认为其可作为新的批评概念应用于文学创作、批评及研究领域。随后,以《文艺报》《南方文坛》等为代表的文学报刊纷纷刊载相关研究与专栏,引发关注与讨论.2021年,杨庆祥发表《新南方写作:主体、版图与汉语书写的主权》,大致奠定了新南方写作的概念。[1]

从地理范围来看,“新南方写作” 有其独特界定,它涵盖广东、广西、海南、福建、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还延伸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其多元指涉包括 “海洋性”“临界性”“国际性” 等丰富层次。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强调该区域文学写作的特质,探索当代文学区域化发展的新可能,丰富当代中文文学版图与文学史叙述。[2]

主题与风格

新南方写作关注南方独特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如岭南文化、闽南文化、东南亚多元文化等。像林白在《北流》中通过北流方言与独特地域记忆书写,展现广西北流地域文化特色;林棹《潮汐图》用粤方言构建19世纪广州等地充满雨林气息的地域文化景观。新南方写作涵盖广阔沿海及海洋区域,作家们书写海洋生活、海洋贸易,摆脱陆地限制,海洋不仅仅是作品的背景,也是作品的美学内涵。[3][2]

争议

有学者认为新南方写作的地理范围界定模糊不清,对于一些边缘地区是否能涵盖在 “新南方” 内存在争议,以及在文学内涵上,“海洋性”“临界性” 等概念较为抽象,不同学者与作家理解存在不同。[4]

主要作家与作品

  • 林白,《北流》
  • 林棹,《潮汐图》
  • 黄锦树,《雨》
  • 黎紫书,《流俗地》
  • 葛亮,《燕食记》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