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屋区
台湾桃园市最西端的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屋区(台湾客家语海陆腔:sinˋ vug kiˋ;台湾话:Sin-ok-khu),前身“新屋乡”,位于台湾桃园市西端,东北方临观音区、中坜区,东南方临杨梅区,西南边与台湾省新竹县新丰乡相临,西滨台湾海峡,为典型的农业乡。全境耕地面积广大,并有半数以上人口从事农业,水稻为主要作物,是北台湾地区的重要稻米产区。在桃园市国土计画草案中属于乡村发展区域,产业功能主要为农业发展地区第一类[1]。
境内居民主要为客家族群,客家人比例约占全区人口的88%左右[2],2011年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公告新屋区为台湾客家文化重点发展区。当地主要姓氏有徐、黄、叶、姜、罗、陈等。此外新屋区也是范姜姓氏的起源地。
Remove ads
历史
清初乾隆年间,范姜一氏来台拓垦,取得垦照,建立“姜胜本”垦号后,逐步向内地开拓广大土地:南以社子溪为界,东至营盘脚(今杨梅区上田里),西抵石牌岭(今新屋区石牌里),北达大堀坑(今观音区大堀里)。经过百馀年的努力,范姜一族不但使荒野变田园,而且吸引了拓荒者迁入此地。
在范姜先祖胼手胝足,耕垦得法之下,范姜家族短短数年已有田产处处。开垦有成的范姜族人于咸丰四年(西元1854年)兴建祖堂,其后陆续起造不少新屋,当地人引为盛事,以客语称其为“起新屋”。因此“新屋”便成为当地的地名,沿用至今。邻近的闽南人,因台湾话较常使用“厝”字指称房舍,故称新屋为新厝仔(sin-chhù-á)。
“新屋”一名,来自于范姜公厅新建时,其崭新的建筑,使该地得名。五栋范姜老屋群[3]中的范姜公厅,于1985年8月19日经内政部评定为第三级古迹,是新屋区最珍贵之古宅(注:客语“公厅”指祭拜祖先的祠堂)。区内详细地名由来可参见《新屋乡志·拓垦篇》[4][5]。
Remove ads
1895年4月17日,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群岛割让给日本;6月28日,台湾改设3县1厅,新屋隶属台北县新竹支厅竹北二堡。
1897年,改为6县3厅,属新竹县新埔办务署[6]:687。
1898年,改为3县3厅,属台北县新埔办务署杨梅坜支厅。
1899年裁并新埔办务署,新屋改隶台北县桃仔园办务署杨梅坜支厅。
1901年11月9日,全台设20厅,新屋隶属桃仔园厅杨梅坜支厅第19区、第20区[6]:688。
1905年3月29日,桃仔园厅改名桃园厅[6]:689。
1909年10月23日,全台20厅改设12厅,新屋一部分属大坡区,一部分属新屋区[6]:690。
1920年10月1日,废厅设州,州下设郡、市,郡下设街、庄,新屋庄属新竹州中坜郡。新屋庄辖犁头洲、九斗、上青埔、北势、石磊子、新屋、东势、埔顶、社子、番婆坟、十五间、大坡、后庄、蚵壳港、笨子港、槺榔、下田心子、崁头厝、大牛栏、石牌岭等20个大字[6]:692。
1945年,台湾由中华民国接管;12月27日,改5州3厅为8县,隶属新竹县中坜区新屋乡[6]:698。
1946年10月,新屋乡公所正式成立[6]:699。
1950年10月25日,调整行政区域,新屋乡改隶桃园县[6]:701。
1959年2月2日,崁头村因谐音与台语“砍头”近似,改名“永安村”[6]:706-707。
1974年12月1日,大栏村改名“永兴村”[6]:712。
1983年8月8日,平均村改名“清华村”[6]:715。
2014年12月25日,因应桃园县改制为直辖市,新屋乡改为“新屋区”[7]。
地理
新屋区位于桃园市西端,西临台湾海峡,东毗中坜区,北接观音区,东南与南邻杨梅区及台湾省新竹县湖口乡、新丰乡。全区东西长约18.5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土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96%[8]:51。全区地势为自东缘交界的杨梅地区向西渐缓倾斜至台湾海峡的平地,整体地形呈现斜三角形状,北端窄而南半部宽,海拔高度介于5至100公尺间。新屋区地形由东至西大致可分为三个地形区,一为东侧的台地丘陵区,一为中部的冲积平原区,一为西部的海岸砂丘区[8]:54-55。
新屋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气候属于潮湿副热带季风型,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潮湿,由于该区西面滨临海域且境内缺乏山岭屏障的缘故,故夏季相较于邻近的杨梅、中坜两区稍显温和凉爽,然有时可能会受到台风(主要为由东往西移动者)造成过山沉降的效应影响,而出现全台湾最高温[9][10];冬季时则因有东北季风侵袭,全境气温骤降,加上辐射冷却的影响,常出现全台湾平地最低温[11][8]:58-59。新屋区冬季的月均温介于摄氏15至18度之间,春季后逐渐回暖,至夏秋两季处暑期间,月均温达到摄氏24至29度。年均温约摄氏22.2度,月均温最高为7月的28.8度,最低为1月的摄氏15.1度[8]:59-60。年平均降雨量约达1,500毫米,6月雨量最多,10月最少[8]:60。因风力可位居全台首位,也吸引风力发电厂的设立[12],2016年梅雨季曾创下单日全台湾最多雨量的纪录[13]。
根据新屋区户政事务所及桃园市政府民政局人口统计,2024年底新屋区户数约1.9万户,人口约有4.9万人,为桃园市平地地区人口最少的行政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头洲里与深圳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5,810人与668人,其中深圳里也是桃园市人口最少的里[14][15]。
新屋区的人口老化与少子化问题严重,由于发展缓慢,且土地主要仍为农业区,年轻人口不断外流[16]。2024年底时,新屋区人口中0至14岁人口占比约为10.96%,15至64岁人口占比约为68.42%,65岁以上人口占比约为20.62%,老化指数约为188.10%,为桃园市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行政区,是桃园市青壮年人口占比最低的行政区,也是桃园市唯一已进入超高龄社会的行政区[17]。
Remove ads
政治

新屋区公所是桃园市政府在新屋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桃园市政府。区长由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20]。新屋区为桃园市议会第十一选区,在市议会的63席市议员中,新屋区共选出1席区域市议员(不含平地原住民与山地原住民议员)[21]。
现今新屋区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新屋庄属新竹州中坜郡。新屋庄辖犁头洲、九斗、上青埔、北势、石磊子、新屋、东势、埔顶、社子、番婆坟、十五间、大坡、后庄、蚵壳港、笨子港、槺榔、下田心子、崁头厝、大牛栏、石牌岭等20个大字[22]:220。1945年12月27日,改为“新屋乡”,属新竹县中坜区[22]:228。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并裁撤区署,新屋乡改隶新成立的桃园县[22]:230。2014年12月25日,桃园县改制为直辖市,新屋乡改制为市辖区“新屋区”,隶属桃园市[7]。
新屋区共辖23里[23],依原新屋乡代表会选举区可区分为四个次分区:

新屋都市计画区范围包含新生、新屋两里。头洲都市计画区由于毗邻中坜区,故被划为中坜都会区都市计画区的一部分。
- 警政
- 桃园市政府警察局杨梅分局
- 新屋分驻所
- 永安派出所
- 大坡派出所
- 头洲派出所
- 消防
- 桃园市政府消防局第二大队
- 新屋分队
- 永安分队
文化
新屋的本土语言虽以台湾客家语海陆腔为主,但西南角蚵间里为泉腔台语的最北端,此外,新屋地区存在许多方言岛,如大牛栏地区有漳腔台语(类似于海陆丰话,有受潮州话以及海陆客语影响),而石磊里西部有水流军话等。[24][25][26]
2015年,桃园市政府首次举办石沪文化节,活动地点在绿色隧道南端点忘忧门广场,在桃园市长郑文灿的带领下奠下第一块基石,完成第一波重建石沪奠基行动。石沪是先民捕鱼的方式,外岛的澎湖石沪出名已久,而在台湾本岛最多石沪群的地方就在新屋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7][28][29]
2016年,桃园市政府客家事务局在永安渔港笨港湾重现先民智慧捕鱼的“牵罟文化”,重现先民利用舢舨将曳地网撒到海里,鱼群被围住后,再由沙滩上的人力将渔网拉上岸的作业模式。2020年6月,海洋客家牵罟文化馆(因其建筑形体,常称作“海螺馆”)开幕。[30][31]
- 新屋天后宫:于1826年创立,乃北港朝天宫分灵庙。有全台湾最高的青铜妈祖神像新建完成,高一百台尺,重达120吨。守护著台湾海峡海域。
- 贝壳伯公庙
- 长祥宫:有目前全台湾最高的神农大帝青铜像,每逢假日会有许多香客前来进香祭拜,是新屋地区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
- 新屋福兴宫:主祀七夫人妈,于1900年改建砖墙建筑。位在自行车道终点,名气渐为人知。
- 蚵壳港昭灵宫:主祀七夫人妈,庙名乃得名自光绪年间轮值主办送王船的泉州府庙宇之名。
- 十五王公庙:是位于台湾桃园市新屋区蚵间里的阴庙,祭祀十五位海难者。
- 新屋永安保生宫
- 新屋八路财神庙
- 深圳玄天宫
- 玉皇大帝宫
- 八卦祖师庙
- 大坡路地藏寺
- 北龙代天府
- 三福宫
- 新屋广济堂
教育
- 桃园市新屋区新屋国民小学
- 桃园市新屋区启文国民小学
- 桃园市新屋区东明国民小学
- 桃园市新屋区头洲国民小学
- 桃园市新屋区永安国民小学
- 桃园市新屋区笨港国民小学
- 桃园市新屋区北湖国民小学
- 桃园市新屋区大坡国民小学
- 桃园市新屋区蚵间国民小学
- 桃园市新屋区社子国民小学
- 桃园市新屋区埔顶国民小学
交通
- 三民路:

医疗
观光

污染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