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竹郑氏家庙

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北門里的鄭氏宗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竹鄭氏家廟map
Remove ads

24°48′36″N 120°57′55″E

事实速览 新竹郑氏家庙, 位置 ...

新竹郑氏家庙,是位于台湾新竹市北区北门里的郑氏宗祠,咸丰四年(1854年)落成,为北门郑家建筑群之一,列新竹市古迹

建筑

咸丰三年(1853年),北门郑家二十一位“文”字辈决定分为八股,合资兴建新竹郑氏家庙[1]。次年咸丰四年(1854年)完工[2][3]。建筑座西北向东南[4],占地一一七九平方公尺[5],建材与构筑全沿袭传统闽南金门式建筑[4]

Thumb
新竹郑氏家庙立面

新竹郑氏家庙因属于祀典性质,风格严谨,如格局为北门郑家建筑群中唯一的三开间、立面宽度为高度的倍数[4]。前置的旗杆石座为从郑用锡宅第移来[3]。建筑也注重风水,像前埕的八卦形铺面、两侧板壁的万字形组砌、与吉祥动物的雕刻[4]

Thumb
右侧旗杆座

第一进入口挂总督桦山资纪赠“学界山斗”匾[6]。此匾为致意郑用鉴自道光十四年(1834年)到同治六年(1867年)年三度接任竹堑明志书院期间培育文人士子[7]。内部还有郑如松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第八十五名所立的“文魁”匾、郑如松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优贡“优魁”匾、郑如磻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岁贡“选元”匾、及郑如云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恩贡“恩元”匾[6]

Thumb
第一进郑如松“文魁”匾、“学界山斗”匾

前后两进、厢廊之间的天井可往左边的单边护龙,及右边的吉利第、春官第与进士第[4]

第二进正厅,上方“春官大夫”匾由来为郑用锡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礼部铸印局员外郎;左侧“拔元”匾为郑用鉴于道光五年(1825年)拔贡;右侧“选元”匾为郑用铦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岁贡[6]荥阳郑氏以迁于荥阳郡的郑徲为祖先[8]。正厅中央挂有“荥阳世泽”匾,左右则分别是郑用锡道光三年(1823)“进士”匾与嘉庆二十三年举人(1818)“文魁”[6]郑如兰母亲张枣娘生前获节孝坊[9],正厅就有“大旌节孝”诰命牌以表扬郑家的妇女[6]。摆设的日治时期家具来自林金串经营的联记木器行[10],但该年代的贡桌已遭窃[11]。此外还有“覃恩诰命”、“举孝廉方正”诰命牌,分别是郑用锡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官、与郑用鉴在同治元年(1862年)国家庆典诏举孝廉方正[6]。二侧墙书“忠孝”、“节义”以作为家族为人处事的座右铭[12]。左侧墙壁还有“养生谷为宝,继世书流香”[6]

神龛中央神主奉祀太始祖、一世祖郑怀仁、二世祖郑世辉到六世祖先神位;左昭七、八世神位;右穆九、十世神位[6]。据后代郑华生解释,因难以考证漳州府漳浦县祖先,遂以迁居金门的郑怀仁为一世祖[13]

Remove ads

祭祀

Thumb
第二进正厅

平日维护

初一、十五上香是当初建庙的后代分为八股作轮值[1]。八股分别是硕德、文美、文哲、文哺、文瑞、文理、文超、硕俊[4]。有的股是多位兄弟合资,因此会有八年、十六年,或二十四年轮值一次的情况[1]。2000年12月12日,郑用锡木刻像安座[14]。2001年12月13日,郑崇和与堂弟郑用鉴两尊木刻像安座[15]

郑厝贡燕

由于北门郑家在新竹城隍庙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时出力颇多,因此新竹城隍庙中元节绕境时会到郑氏家庙前接受“郑厝贡燕”仪式[16]。当晚6点,绕境团会在此接受郑家子弟的奉茶、洗脸、食用以鸡蛋垫底的甜燕窝汤,再转北门街、新竹长和宫、右转中山路至城隍庙东辕门入殿安座[17]。原先早期的新竹市各地士绅都邀请城隍爷到自己家庙或祠堂奉茶,但实在太多人要求,造成称为“城隍爷拖著憨憨绕”的不敬情形,故只留“郑厝贡燕”[16]

春秋祭祖

早期是以家族在竹北一堡的水田租縠四百石,作为祭祖费用[6]。祭祖前,需先祭祀家庙侧门的水田福德宫[1][18]。以族中辈分最高,年纪次长者担任主祭[6]。辈份排行以“光国崇文德,安邦建武功;绍先雄继志、勋业际昌隆”名字为排序[13][12]。读祝“维太岁○○年○月十五日,朔越祭日,主祭官郑○○,谨以牲醴、香楮之仪,祭于福德之神。曰:为神正直,承乾秉坤,黄衣永奠宝三首,尊我祖庙宇,实赖长存祭兹。月敬扫庙门,虔备牲醴,谨奉金香,神其来格,默佑鸿恩。尚飨”[6]

祭祖时,以族中辈分最高且年纪最长者担任主祭孙,其次陪祭有九人、通引赞两人、通音官两人、礼生六名,司扇与司伞各一名[6]。原先一百多年来仅能由拥有派下权的男性族人担任祭祀,直到2015年冬至祭祖首度由女性担任通赞[19]。祭祖需讲官话[1][18]。读祝“维 太岁○○年○月十五日,朔越祭日,主祭孙郑○○,陪祭孙即合族人等,谨以刚鬣柔毛,笾豆牲醴,束馐香楮之仪,祭于高曾祖考妣暨诸神位之灵。曰:时维孟春,日建在寅,三元正始,万象咸新,兴怀祖德,叠荷皇仁,光增俎豆,祀重庙禋,抚时报本,荐食御亲,粢盛既洁,簠簋是陈,恪供牲馔酬献,愿言介褔,子孙振振。尚飨”[6]

祭典后作“食祖”,族人会至大饭店吃宴席[6]

Remove ads

保存

1938年,新竹郑氏家庙以“振祖公司祠堂”名义翻修地基[20]。总经费3千多元,以郑鸿源捐助两千多元最多[21]

郑用锡宅第与郑氏家庙于1985年8月19日同时列为古迹[2]。1993年5月30日,祭祀公业郑振祖公派下员两百五十八人开会决议,要求政府把家庙和进士第古迹解编[22]。1995年9月4日,省民政厅复审,郑氏家庙古迹价值不减,无由解除古迹之指定[2][5]

1995年1月4日上午11点多,郑氏家庙神龛上方部份塌陷[23]。此事引起立委柯建铭关心,于是内政部民政司决定9日下午派员了解[24]。2月16日,又因地震损毁[2]。4月30日,郑氏家庙管理人郑元钦表示,郑氏家庙管理委员会自己拥有六、七千万元资产,会依古法修复[25]。之后由陈专琳承建土木[26]、傅柏村补修彩绘[27]。5月15日,举行上梁典礼[28]。12月22日,举行修建落成典礼[18]

参考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