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自强隧道 (花莲县)
台东线铁路隧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自强隧道,是台湾铁路公司台东线舞鹤号志至三民之间的铁路隧道,位于台湾花莲县瑞穗乡。本隧道穿过舞鹤台地下方。
本文包含以下二座隧道:
- 新自强隧道:第二代,使用中,西正线于2017年9月26日启用,东正线于2018年7月10日启用,全长2,676公尺。
- 自强隧道:第一代,已停用。1985年启用之单线隧道。由原自强一号、二号隧道连结而成,合并后全长2,899公尺。
在西侧另有更早年代使用的铁路隧道扫叭隧道。其相关位置参见路线图说明。
Remove ads
新自强隧道
新自强隧道(第二代自强隧道),于2017年9月26日启用,全长2,676公尺[2]。隧道全线为双轨电气化净空。
此隧道为“花东线铁路瓶颈路段双轨化暨全线电气化计画”改善项目之一,舞鹤~三民间原有之第一代自强隧道为单线隧道且净空不足,又于施作电气化时将难以维持营运,故须新建符合标准之双轨隧道。隧道工程于2009年11月26日完成发包,由福清营造承包,并于是年12月4日动工。
新自强隧道通过沉泥层及板、砾岩交界的复合式地质,极具施工困难度与危险性,新自强隧道路线在原自强隧道西侧处平行布设,施工方法以钻掘工法为主。最初规划时隧道总长度达3,075公尺,后于细部设计时考量先前第一代自强隧道遭遇沉泥段之经验,将整体线形再向西调整,选择遭遇沉泥段困难地质较短路线以降低遭遇沉泥段之长度,同时提高曲线半径并且缩短隧道长度至2676公尺。[3][4]
本隧道动工后遭遇类似第一代隧道之困难,2011年4月隧道南开挖面钻掘至沉泥段时,仍然发生坍塌情形,2012年7月隧道北开挖面亦发生抽坍,工程受阻。[5]本工程所遭遇之沉泥层长达300m,最厚达10~12m,为单压强度低,遇水弱化明显之高敏感性细颗粒黏性土壤,其受开挖解压及扰动影响所生裂纹易使地下水侵入而弱化,甚至变成泥浆流失,弱化后之沉泥亦使得隧道周围之松动区域扩大导致无法形成拱效应,致使支撑承受过大应力,进而导致开挖面附近产生挤压(最高曾发生150公分之变形量)、镜面挤出,并伴随发生喷凝土开裂、支保脚沉陷、钢支保挫屈等状况。
针对新自强隧道所遭遇的困难,参酌世界隧道案例,并多次邀请隧道专家学者进行谘询,经重新分析检讨,由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东部工程处、中兴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福清营造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拟订定新的施工方法,包括中导坑开挖(国内首次采用)、开挖面预加固(国内首次有系统采用玻璃纤维灌浆管)、复合式灌浆及短台阶降挖(国内首次采用)等对策,成功突破沉泥层。2015年10月20日新自强隧道全线贯通。[6]
-
新自强隧道开挖断面
-
新自强隧道仰拱降挖
-
新自强隧道贯通
-
新自强隧道双线轨道
-
新自强隧道通车
隧道完工后连同北侧一并改建之新第二红叶溪桥(舞鹤铁桥),于2017年9月25日深夜至26日清晨办理路线切换,新自强隧道正式启用,初期先启用西正线,同时停用旧线上之舞鹤号志站以及旧第二红叶溪桥,东正线亦已于2018年7月10日启用,目前隧道之双向轨道已通车。
自强隧道(第一代,已停用)
第一代自强隧道为台东线拓宽工程时新建之隧道,于1985年1月1日启用,由“自强一号隧道”及“自强二号隧道”连结构成,二隧道原长度分别为2,750公尺、90公尺,合并后全长2,899公尺。[7]
其中自强一号隧道施工期间原名舞鹤隧道[8]。自强一号隧道、自强二号隧道原各自独立,后为防止落石而于两隧道之间施做加盖结构,将之合并为单一隧道[9],目前原一号隧道北口及二号隧道南口之标示均已改为“自强隧道”。
Remove ads
东拓前的旧台东线经由扫叭隧道穿越舞鹤台地,但扫叭隧道两端引道线形不良,坡度陡且曲线多,不利列车运行,且隧道有漏水问题,故决定于拓宽工程时另行新建自强一号、二号隧道,以取代扫叭隧道之迂回路线。
本隧道由荣工处(1998年改制为荣民工程公司)承包,再转承包一部分给日商华熊营造[10]。
本工程于1979年3月起开凿,由于当地地质条件不佳,自强一号隧道开挖不久即遭遇沉泥段,发生与扫叭隧道相似困境,工程一度受阻。最初试图以“迂回导坑法”克服,然而成效不佳,后来在西德顾问建议下,自国外引进“新奥工法”才成功解决难题[11]。
又因工程艰钜而进度拖延,导致1982年6月台东线拓宽工程通车时,自强一号隧道尚未完工,只能先在扫叭隧道铺设1067毫米轨距的铁轨,并降挖增加隧道净空,暂时供1067毫米轨距列车通行。
1984年10月17日上午11时,自强一号隧道全线贯通[12],随后于1984年12月28日与扫叭隧道完成轨道切换,1985年1月1日启用通车[13],1985年7月正式完工。自启用通车后,窄轨的扫叭隧道也随之废弃。自强一号隧道在该次工程中是历时最久的,亦是当时东线铁路十二座隧道中最长的一座隧道[14]。
自强一号隧道完工后,于北侧舞鹤车站旁设置“东线铁路拓宽工程殉职人员纪念碑”,纪念殉职的六名人员。
本隧道南口外,东拓后新路线恰穿越东拓前旧线的红砖桥台之间,惟因电气化兴建第二代自强隧道施工需要,已拆除西侧桥台。
Remove ads
台东线电气化时,因第一代自强隧道为单线且净空不足,决定于西侧另建双线隧道(第二代自强隧道)。
然而第二代隧道同样因地质问题无法如期配合电气化于2014年6月以前完工通车,因此于第一代隧道顶部加设架空电车线,暂供电气化列车通行。
2017年9月25日深夜办理第二代新自强隧道切换后,本隧道连同舞鹤号志站停用。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